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9-10-21孙树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孙树君

摘 要: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听说读写能力,而是注重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要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当成首要任务, 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导向

引言

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兴人才,是语文教育的价值所在在素质教育观念提出后,社会不再过分要求学生书面成绩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结果。相比其他的学科,语文是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学科。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的累积是学习的载体而不是目的。语文教学是将前人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知识。而核心素养体现在语言构建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语文学科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向不同方向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

一、培养语言构建能力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构建能力具体体现在语感、阅读、表达等方面。语感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交流水平和语文素养,要想形成语感,首先要对字词的意思理解深刻,掌握各种词汇的含义,明白语法的使用方法,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语感后,学生在通读文章时不吃力,写作也能更加流畅无语病,还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还需要掌握通读能力。在快速阅读时准确抓住作者留下的线索,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尽情地想象,形成自己的见解,拓宽阅读视野,形成“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氛围。在语言构建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有的学生能够行云流水的写文章,却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组第二课《小苗与大叔的对话》中,老师可以请几组学生分别扮演小苗与大树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深入角色进行思考,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作答:苗苗与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季老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对题目的理解。在课文中,季老先生还和苗苗提到了“看闲书”,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个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闲书的定义以及在生活中该不该看闲书,通过这些学生间的互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

二、提高思维发展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面对一些复杂笼统的语文知识比较无力,无法形成记忆点,导致知识很快被遗忘。而新兴的语文课堂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结合,将语文知识通过图像,视频,音乐展现出来,丰富了课堂趣味性,改善了语文教学的缺点,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图片进行联想,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作者的想法和意图。用多媒体可以将实物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感官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有益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还可以用音频播放各种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把自己代入课本情境中,使知识简化生活化,才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文章是语文教学的载体,而思维能力的体现在于文本阅读的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注重记忆背诵知识,而不看重联想发展和内容理解。教师可以多开设问答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能提出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眼界,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信息化社会带给人们很多便利,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远方的名胜古迹、著名的山水风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第二课《桂林山水》教学中,向学生提问谁去过桂林,请同学站起来谈一谈对桂林的印象并介绍一些桂林的美景,然后帶领同学们参观“桂林美景”,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拍摄桂林美景的纪录片,还可以播放一些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朗诵,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真正的桂林,欣赏桂林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还可以播放一些桂林的音乐,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美景就在身边。

想象力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之一。有些文章的主题比较含蓄,需要读者自己去感受体会,还有的文章有空白艺术,在最重要的高潮情节却戛然而止,这时就需要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思维发散能力将主题挖掘出来,将空白和遗憾填补完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了解各种文化知识

对于学习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语文知识比较纷乱复杂,了解学习背景资料能让学生更轻易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式。而且很多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有关,像《24节气歌》《12月歌》等。还有很多古诗中有它自己的古诗。比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词背诵《七步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尝试解释诗句的含义,然后丰富背景知识,介绍曹操、曹植、曹丕以及曹植写诗时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思考“豆”和“萁”分别指什么,诗中用了什么特别的表达手法,有什么感悟,兄弟手足之间该如何相处。本诗4中曹植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迫害,启示同学应该和兄弟姐妹和谐共处。全诗很好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可以让学生举例用比喻手法的其他诗文,产生联想记忆,丰富文化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价值已经不是简单的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上了,教师要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语文教学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社会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简单轻松。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同时丰富自己。

参考文献

[1]刘贤德.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8,0(12):10-10.

[2]丁佳蕊.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神州,2018,0(11):90-90.

[3]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7(19):23-2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