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政治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2019-10-21焦鑫

文存阅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政治教育传承中华

焦鑫

摘要:当期阶段,社会的多元化和时代的开放性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社会的接班人,大学生担负着未来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具备深刻的哲理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使人受到启发,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以及传承策略。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大学生;政治教育;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精深博大,属于汇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撑,也体现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影响人的行为与思想,也具备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曾经明确了应对中华传统文化涵盖的道德标准、人文内涵、思想意识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中华传统文化绽放新的光彩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文化属于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撑,而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提高民族自尊心、提高爱国主义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让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鉴于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启发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品行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了伟大的智慧,其涵盖民族的一些基本意识和价值理念,像是思想道德素质、人格尊严、爱国主义等。有效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作用,统一中华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心性洗礼等,能够启发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品行素养。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内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上,中华传统文化是关键的理论根源。明确传统文化的思想推动力、准确领悟传统文化的实质涵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在传承发展中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气氛,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感染性增强。总之,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将表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实现其人文内涵的有效提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

(一)在教材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中涵盖中华传统文化的方面,可是缺少系统的设计与整体规划,没有很好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高校在教材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以实现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具体来讲,一是有效地体现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价值。固有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中尽管也涵盖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可是其内容浅显、占据的比例少。二是建设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课程体系。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必修课程,实现中华传统文化选修课程覆盖面的拓展。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方面能够涵盖中华才艺赏析、古典文学创作欣赏、古代文学评析、国学概论、书法艺術欣赏等。高校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现状、区域的发展特点等组织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体现教学课堂的重要价值,在教学课堂上循序渐进地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掌握传统文化的实质内涵与文化思想,从而提升自身素养,深入提高民族自尊感和文化自信感。

(二)注重建设一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团队

教师作为传统文化的教育者与传播者,务必首先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此,注重建设教师团队显得非常关键。一是建设一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教师团队。尽管不少高校也设置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可是缺少充足的教师数量。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固有的教师团队上,吸收一部分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从而塑造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团队。二是注重专职教师以及辅导员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训或教育工作。辅导员属于最经常联系学生人群,也是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辅导员自身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素质,才可以更好地影响学生。

(三)在校园环境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校园环境重点涵盖校园文化环境以及物质环境。其中,校园文化环境即教风、校风、学风,而校园素质环境重点涵盖校园草坪警示语、碑刻书法、路牌、标语、宣传栏等。一是能够将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话传统文化的历史典故、名人名言等张贴于教学楼或自习室;在校园建筑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定期为学生呈现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的名人雕塑、黑板报等渗透传统文化精髓的设施。结合这一系列的硬件设施,能够有效地宣传传统文化。二是在校园文化上,高校需要积极创设一种优良的校风和学风环境,积极开展教育普及工作。

(四)在校园网络平台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基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网络信息化水平的进步,校园大学生逐步使用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浏览网页和获取信息。鉴于此,要想更好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就务必注重网络阵地作用的充分发挥,注重引导网络舆情,优化固有的说教式教育理念和模式,转变之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和探究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或手段。并且,当前时期的大学生都具备活跃的思维,注重自身的体验价值。为此,也应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行为特点渗透传统文化。一是高校需要根据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兴趣爱好等,注重建设校园网络平台,像是在大学生倾向应用的听书软件当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切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制作历史人物为视频或动画渗透到视频软件当中;结合当前流行应用的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建设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平台,从而在其中推送和呈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形象、经典事例等,让大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二是能够根据线下的一系列实体活动,像是具备多样化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网络书画展和知识竞猜等活动。三是结合校园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在线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组织线上互动分享的专题栏目,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让学生切实在互动沟通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感染力,创建和谐的高校气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而实现理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五)在组织的社会活动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应注重社会活动良好作用的发挥。这是由于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不但能够让学生延伸和升华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而且能够深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具体来讲,高校能够开展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活动,定期让专家学者以交流会、报告会、讲座等一系列形式给大学生讲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高校还应组织大学生参观具备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景点,像是民族历史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在观看之后学生间还能够彼此沟通和互动,从而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在教材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注重建设一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团队,以及在校园环境、校园网络平台、社会活动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实现实用型、创新型、特色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效地结合正能量传递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传承国学经典,让大学生坚定自身的民族信念和文化认同感。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傳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基于“培养理论”深入推进中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J].熊风,刘子健,余奕,翟红蕾.传播与版权.2016(04).

[2]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聂翔雁,李大维.社会科学战线.2016(03).

[3]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大学生精神成长[J].曲建武,孙振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3).

[4]新媒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中的作用和路径探索[J].徐静,李莉.劳动保障世界.2017(32).

[5]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J].郝朝娜,孙鹏帅,唐晓,周榕.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9年度“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课题编号 :CT20191117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政治教育传承中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校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