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2017-01-12束素贞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

束素贞

【摘 要】高校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对于学生的政治教育,通常大学生思政课堂的授课有效性极低,学生很少给予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一定的重视,而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又是其他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这之中仍存在的矛盾值得我们探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于高校政治教育现状以及心理学在其中的运用的相关研究,再从心理学与政治教育过程之间的联系入手逐步探究应如何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对高校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政治教育

一、高校政治教育中心理学应用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可以说是仅有一个虚名却无实质性的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概念,他们并不常用,取而代之的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这样的实质性教育概念。不同的国家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也略有不同,例如在美国和法国,思想政治教育被称为“公民教育”,而在英国和加拿大则被冠以“政治教育”之名,可见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国情来阐述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目前国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育心理学应用研究尚且不是很深入,还处于空白阶段,但是仍然可以从教育内容和方法途径入手,寻找有关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也非常欠缺,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或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各种学术期刊网站中,很少能够找到相关的文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无非是从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构建主义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利用在进行政治教育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作规律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等视角来阐述对于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观点。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逐步认识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在逐步加深,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以理论研究为主,以动手实践为辅,逐步系统化相关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高校政治教育。

二、高校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联系

(一)教育对象相同

高校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高校政治教育课是通过高校思想品质教育课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化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知识,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实现了高校思想品质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出了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学生。在进行高校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活动并不是毫无章法的,而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在高校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应用,这个阶段的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在学校中授课的教师与他的学生在互动过程当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无论是高校政治教育还是在此过程中的心理学研究,它们具有相同的教育对象。

(二)内容构成相同

其次,二者在内容上都含有信念、意志等构成要素,在我国现阶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诸多方面,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也包括政治观、法制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优良的品德,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教师以及他们互动时的心理活动外化表现为心理现象即认识、情感、兴趣等。人的心理活动会有一个认知的过程、情感的过程。积极的认知能推动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保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适当的行为调节能力,从而使学生为了自身目标的实现,形成更加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信念意志等都是高校思政课和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学生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坚忍的意志品质,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培养目标相同

再次,二者都有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思政课教学目标从总体上来看是“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生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也研究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学习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管是高校思政课还是教育心理学,二者都是通过解决学生在认知、情感以及意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培养受教育者的方向和最终目标来说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三、影响高校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因素分析

(一)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无论在课业学习中还是平时生活中,心理问题都在不断变多,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政治教育的重点将放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

据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认知上、情感上以及意志上三个层次,而目前他们的自我意识表现出来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集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独立与依附心理之间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指学生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中的状态产生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升级到难以调和时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为了达到心理平衡而降低对理想状态的标准从而产生消极心理。而独立与依附心理之间的冲突则是指随着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独立性的要求的升高,对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要求也升高,一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就会令学生不知所措只能依靠父母或老师的能力来解决问题,此时就会出现冲突,导致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影响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教师心理的影响因素

教师是授课群体,他的心理因素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政治教育的效果,想要让学生能以自觉的心态来接受政治教育,教师必须要做到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把握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以此提高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同类型的教师在进行政治教育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效果。

从人格魅力角度来说,教师人格魅力与其授课有效性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产生一种权力性的影响。授课教师的仪表风度、思想道德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能够增加政治教育课在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

从教师威信角度来说,教师威信程度与其授课有效性也呈现正相关关系。只有教师德才兼备,并且通过平时的言行变现出来才能够受到学生的尊重,也就是在学生群体中拥有威信。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威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讲授的观点,并且教师的个人行为将成为学生的榜样,这种状态不但能够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同时也能够激励教师,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

四、心理学在高校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一)重视心理教育,改进教学理念

高校的政治教育是学生与老师在心灵上进行有效沟通的过程,主要目标是通过政治教育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无疑需要高校充分重视心理教育,改善授课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呆板无效的被动式授课模式改善成为生动有趣具有极强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式学习模式。这要求教师能够克服心理对教育过程的不利面,辨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积极调动学生的个人潜质,同时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运用心理理论,丰富教学内容

政治教育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要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求高校的授课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心理理论,把握学生在接受政治教育时的心理活动状态,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带来的积极效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成效。在利用情感因素来激励学生学习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应运用需要理论,从教材、教学内容入手,提高高校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质量,将当代社会上的时事热点结合进课堂,不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且让课堂与时俱进,让学生学有所用,真正地从本源上激发学生的知识需要,开展教学。

(三)改善学生态度,纠正个性偏差

学生作为高校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改善学生对于课堂的态度,纠正由于个体个性的不同而带来的偏差,有利于学生克服在政治教育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主动积极地汲取政治教育课堂上的知识。高校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究其根本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思政教育完善学生自我认知,使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学生在学习政治教育相关知识时应充分了解政治教育所表达出来的信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想通过学习政治教育来完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创建和谐校园,改善心理环境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而通常这种无意识的教育相比于强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更加有效,因此在高校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创建出和谐的校园学习文化,改善学生们在接受知识时的心理环境,让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和谐的文化环境中与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

五、结语

高校开设的政治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活动,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通过把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针对性地提高课程的有效性,真正将大学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70-77.

[2]王新山,王玉婷.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思考[J].思想理论育,2009,17:53-57.

[3]李海燕,马超.教育心理学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6-68.

[4]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构想[J].思想教育研究,2008,01:26-29.

[5]胡东武,陈爽,吕灿文,吴迪,谭汉明,周沃欢.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综述[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1:51-58.

猜你喜欢

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