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宦官傅伦及其在桂林的石刻研究

2019-10-21鲍刚

文存阅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宦官

鲍刚

摘要:宦官傅伦以镇守广西太监的身份在桂林十余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最主要的遗产是在桂林的名山洞府留下了多达17件石刻作品,在整个桂林石刻中占有一席之地。正是这些石刻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傅伦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宦官;傅伦;桂林石刻

傅倫在桂林留下的作品数量在桂林明代石刻是中首屈一指,在整个桂林历代石刻中也是名列前茅的。他身份特殊,是一位宦官,能有此成就,令人敬佩。但同时,因为是宦官,他资料少,历来也不被重视,人们对他也知之甚少。本文拟对傅伦生平及其在桂林的石刻作品进行探讨,以期让人们对他有一定的认识。

一、傅伦生平及任职经历

作为有一个普通的宦官,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只能找到一些片段,即便如此,也能让我们增强对傅伦的认识。

(一)生平

傅伦生卒年月不详,根据史料,他的主要活跃期在明弘治十一年(1480)到嘉靖九年(1530),且弘治十一年时已经为太监,推测其出生当不晚于1460年,即天顺四年。

傅伦籍贯今湖南怀化市靖州,他在石刻中自署“湖南太监”、“湖南渠阳太监”。其中在《傅伦为傅庆云出家题詩并序》[1]P107、《傅伦四题叠彩山诗》[2]P109和《傅伦四题叠彩山诗》[3]P109等三件石刻中署“湖南太监或湖南傅伦”,在《傅伦游风洞山记》 [4]P104中落款署“湖南渠阳太监傅伦识”,渠阳为古县名,其地后为靖州治所,因此傅伦以渠阳指代靖州。

今日的靖州是苗族侗族自治县,历史上则属于“诸蛮之地”,累代均有战事,仅明代就发生了35次。[5] 卷一·战事P50-58明代太监来源之一就是战争俘或的幼童,或许傅伦就是幼年时在某次战争被俘后,被迫净身做了宦官。若是如此,他或本不姓傅,进宫后才改姓为傅。

傅伦表字不详,号“素轩”,又号“葵轩”。他在石刻中自署“太监素轩傅伦”、“素轩傅伦”或“素轩”[6]P108、110 “葵轩”出自张祐《白龙洞题诗并跋》中。[7]P98

由此,可以大致知晓傅伦的生平。傅伦,湖南靖州人,号素轩,又号葵轩。大致生活于景泰天顺至嘉靖中期。可能因为战争,被俘入宫成为宦官。

(二)任职经历

与其生平一样,傅伦的任职经历也不甚明了,特别是初期。但至少在弘治十一年(1480)时,已经升为太监且出守地方了。这段时间他的主要活动地点在广东雷州府(今湛江),弘治十一年(1480)他在雷州府,与府、卫所官员共同修建了谯楼、鼓楼[8]卷四·建置P152,还重修关王庙(武庙)大门、改建文昌祠等[9]中卷·秩祀志P184-185。直到弘治十五年(1484)傅伦还与太监陈荣一起重新修缮了雷州府遂溪县的雷祖庙,并置祀田13亩。[10] 卷八·庙坛P259

傅伦以何种身份任职雷州府,目前尚未发现有明确的记载,有可能是负责采办珍珠。雷州在明代是重要的珍珠产地,朝廷为攫取珍珠,专门派遣宦官前来主持相关事务。遂溪县有对乐珠池,“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正统初始命内官二员分镇雷廉珠池。傍池建场,专主防盗。成化间迁厂郡城,大为民害。”[11]卷十九·古迹P596

自弘治十五年(1484)后,有关记载缺失。直至正德三年(1508)傅伦以钦差广东都知监太监的身份游铜山县(今徐州铜山区)桓山,山有石室,传为春秋时期宋国司马桓魋之墓,并留诗一首:

春风吹上洞山巅,满野云烟接碧天。梵宇崔嵬留古迹,窟岩凿壁滴寒泉。数声音乐空中想,几树松楸雪后妍。欲纪盛德还刻石,蓬莱何必觅仙山。

正德三年孟春戊午日

钦差广东都知监太监傅伦书。[12]

都知监为明代宦官十二监之一,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13]志五十·职官三P1819这仅是洪武时期初制,每监实际情况有所不同。都知监开始的职司各监公文往来、通告、对验符契印信等,后来转为负责皇帝出行前导警跸。傅伦自弘治间已升任太监,至迟自正德三年起任都知监太监,之前是否一直在都知监,不得而知。同时,钦差广东,是镇守、提举市舶司抑或管理珠池?还是不甚明了。

正德十年(1515),傅伦的任职第一次开始清晰,时间、职务、地点、执掌等都十分明确,《正德实录》记载了这次任命“(辛巳)太监张雄传旨令都知监太监傅伦镇守广西地方。”[14] 卷一百二十八,正德十年八月辛巳P2561此后,直到嘉靖九年(1530),傅伦始终以都知监太监身份镇守广西。期间仅有两次未遂意外,一次发生在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彼时武宗已崩,新皇帝世宗登基半年有余,皇帝准备将傅伦调回南京闲住,另换他人镇守广西,因大臣反对而不果。[15]卷九,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年壬辰P362第二次是嘉靖三年(1524),镇守两广太监韩庆死后,广西地方官员皆推荐傅伦接任,荐章尚未到达,而新任命已下,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更改[16]卷三十六,嘉靖三年二月丁未P1216。傅伦也错过了一次升迁的机会。

由此看来,傅伦常期在地方任职,若是从弘治十一年(1580)起至嘉靖九年(1530),最长有51年,至少也有30年左右。

二、傅伦在广西的活动

与其前半生活动轨迹模糊不同的是,傅伦在广西的经历比较清晰。

(一)镇压反抗

明代设立镇守太监的目的就是为了绥靖地方,正如万祥在《太监题名碑记》中所说: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膺天景命,宵旰图惟治理,欲跻隆治之盛。然天下至大也,政务日繁且剧,故设官分职而经理之。体统联属,大小相维,一时内外臣工悉效勤能,用致太平之效,诚足媲美三代而超拔后世者也。列圣相承,益懋继述,夫承平日久,衅蘖旁生。正统景泰间先皇帝深惧其患,招徕群策,欲为久安长治之术,妙运宸衷而独断之。参以京师三厂之宜,特示诸藩,增置镇守,择以中官之才且贤者领之。重以玺书,尤隆腹心之托。总诸司,董百官,上下承德,罔有不率。”[17]卷四十二·碑文P397-398

镇守太监作为天子的心腹,替皇帝管理地方,其地位超过地方布政使、按察使和指挥使三司,一跃成为地方最高长官。维持稳定,镇压反抗是其第一要务。广西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明代广西地区社会矛盾尖锐,各种起义此起彼伏,终明一朝不绝。

正德十二年(1517),也就是傅伦到任的第三年,他在两广总督陈金、总兵郭勳、总镇两广太监宁诚的指挥下,参与镇压府江地区起义。获胜后,获得了增加禄米十二石的奖励。[18] 卷一百五十五,正德十二年十一月丙戌P2980其后又于正德十五年(1520)[19]卷一百八十二,正德十五年春正月甲辰P3525、正德十六年(1521)[20]卷一百九十六,正德十六年二月癸巳]P3666、嘉靖元年(1522)、嘉靖五年(1526)指挥或参与了围剿临桂灌阳、古田地区、田州的军事行动,屡获嘉奖。[21]P5169

(二)参与地方建设

傅伦对于地方建设的参与度超过了其它镇守广西太监,这个传统从他在广东时就开始了。这一方面大概是因为他身份地位决定的,但从某些角度来讲,也说明他对此有热忱。

桂林城北门楼拱极楼重建时,傅伦多次前往工地查看,又在楼前修建了供官员迎候圣旨的亭子[22]卷三十二·记P214-216。除开官方基建,傅伦对名胜古迹的建设更感兴趣。与他人共同发起修建了宝贤亭[23]卷三十二·记P211,叠彩山有粤亭,唐代元晦建,元郭思诚重建改名拱极亭,后毁,傅伦捐资重建,并改名为“拱辰亭”,[24]卷四十四·古迹P288按察使宗玺作了《拱辰亭记》[25] 卷三十二·记P212,创建望江亭。[26]卷四十四·古迹P288

(三)悠游山水

桂林山水胜甲天下,或在城中,或离城不远,自唐宋以来陆续被开发,旅游成为官僚文人一大爱好,傅伦在闲暇也常同僚属徜徉于桂林的山水间。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南溪山、七星岩、虞山等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抛开他的宦官身份,傅伦在桂林完全与其他官僚无异,参与或指挥战争是其职责所在,维修景观多是出于兴趣爱好,他甚至留下的印迹要多余其中的不少人。从政绩上看,也没有多少劣迹,曾经受过地方土司的贿赂,对于龙州土司叛乱负有一定责任[27]卷一百七十一正德十四年二月辛卯5313P5313。当时人对他的整体评价是偏好的,嘉靖三年(1524)两广镇守太监韩庆死后,“镇廵官交荐广西镇守傅伦廉静老成可代庆”。[28]卷三十六,嘉靖三年二月丁未P1216 “廉静老成”是个很高的评价了,在当地官员眼中,傅伦是两广镇守的好人选。同为中官的万祥,则极尽溢美之词:

方公之镇抚也,号令严明,威行而恩亦至。座阅大小教场,时操练骑射,张弛步骤惟谨。暨以官军观德之陋,非旗号无以警束人心,因易故桅张旗而新之,又以大教场亘要路之冲,往来者易视之,遂抡材两件碑坊:东曰“威震百蛮”,西曰“势雄八桂”,巍然焕然所以耀威而示远也。至于府城楼铺之维新,门堞旗械之殚饬,武学兴而胤袭知方;军营徒而缓急有备,匪扬武略而已。凡在儒绅,深惟雅意,劝义劝道,抑奸御辱而民披其泽,大得镇静之体。虽深山瑶獠既畏且怀,罔不用命。夫是盛举皆谋于大巡及布按,诸公协力赞襄以臻厥美,庶仰副圣天子委任之盛心,而庆得人之有自矣。[29]卷四十二·碑文P397-398

三、傅伦在桂林石刻研究

傅伦在桂林留下了17件石刻作品。其作品以诗歌为主,内容包括写景、咏史、抒情,以抒情诗数量最多。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的境遇及内心情感。

(一)傅伦在桂林石刻简介

傅伦在桂林留下了16首诗和1件题记作品。从分布空间上看,包括了叠彩山、象鼻山、虞山、七星山、伏波山和南溪山;尤以叠彩山最为集中,有10件之多,位于叠彩山风洞及北面山腰;南溪山白龙洞、伏波山还珠洞分别有2件,象鼻山、虞山、七星山各1件。诗歌从题材来分,有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抒怀诗和即事感怀诗。

表一:傅伦石刻基本概况

(资料来源: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桂林石刻》(中),1977。其中带※号的两件石刻,《桂林石刻》与《桂林石刻总集辑校》等石刻书均未收录,兹据拓片)

从数量上来看,傅伦是一位高产的作者,在桂林的名山洞府間留下了多达17件的作品,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的题刻除七星岩外,其余16件都得以保存至今。从体裁上看,律诗占了绝大多数;从诗歌的题材看,以田园风光诗和咏物抒怀诗为主。

(二)傅伦诗刻表现出的情感

傅伦的诗刻,单纯写景的不多,大多数都是咏物抒怀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先贤的追思,如《南熏亭题诗》“潇湘斑竹悲思泪,帝德无穷春复秋” [30]P106表达了对娥皇及帝舜的倾慕,也富有家国情怀,如《叠彩山题诗》“生平岭海民安乐,潇洒林泉日放闲”, [31]P108还有对人生的感悟“烟波钓叟轻名利,不羡人间万户侯”。 [32]P110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悠然见吾楚,相思满平芜”。[33]P110

(三)傅伦诗刻表现出的文学素养

明代自宣德(1426-1435)起,于宫中置内书堂教授年幼内官读书,教授者为翰林,从而培养了一批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宦官,部分人还有较高的水平。据刘若愚《酌中志》记载,太监鲍忠“多学善书”,常常以树叶为纸写诗,因文学出众而为嘉靖皇帝赏识,秉笔太监史忠“多学能书,颇得欧阳率更(欧阳询)笔法”,[34] 卷二十二·见闻琐事杂记P193而本书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宦官。《明诗综》就专有宦者,并收有傅伦《题望江亭诗》“山色拂青云,溪光照空碧。静观元化初,超然意自适。”[35] 卷八十八P791清初汪森《粤西诗载》也收,但不见于桂林石刻,应是当时并未刻石。这首诗清新典雅,恬淡清幽,格调高雅,是写景诗的优秀之作,《明诗综》和《粤西诗载》的收录,表明后人对这件作品的认可。傅伦在桂林的诗刻以律诗为主,格律工整,意境悠远。例如《傅伦四题叠彩山诗》“丹青谁识辋川图,曙色微茫半有无。怪石倚空悬野寺,祥云连远护皇都。驱驰边徼初心壮,历览江湖老节孤。拾翠寻真来洞口,幽禽两两自相呼。”[36]P109

将写景抒怀贯穿一气,从眼前的景色联想到遥远的京城,由景入情,再由远及近,由情到眼前实景,情景结合,虚实相生。

(四)傅伦石刻反映了朝堂局势的变化

傅伦在桂林时间很长,经历了明正德至嘉靖初期,这一段时间,朝廷上发生了很多大的政治事件,他虽然远离朝堂,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影响。正德间,皇帝重用宦官,出现了刘瑾专权的局面,刘瑾覆灭后,其他人依旧受宠,整个宦官集团势力较大。武宗崩,以杨廷和为首的文臣,掌握了朝廷政局,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宦官的的措施,世宗时延续了这种政策,宦官受到压制。远在边陲的傅伦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这一变化,并在石刻中有所体现。

首先,从题款上看,越往后期,越注重隐藏身份了。从开始书写正式的官衔“钦差镇守广西地方都知监太监傅伦”,接着较为随意的“湖南太监”、“ 太监傅伦”,再往后,直书姓名“湖南傅伦”或者字号“素轩”,身份越来越隐蔽,乍一看与普通文人士大夫无异,似乎是有意摆脱特殊的身份。究其原因,当是来自庙堂的压力。

其次,傅伦晚期的诗歌也流露出悲凉的气氛。正德年间的诗,更多的是写景,所抒发的情怀也是思古,嘉靖间抒情诗增多,颇带伤感,《傅伦六题叠彩山诗》“乍寒乍暖瘴烟开,残雪初消斗柄回。独秀巍峨云外现,群峰叠翠日边排。酒阑不觉归家晚,诗兴偏能动客怀。洞口烟萝明月挂,数声嘹唳鹤飞来。”[37]P110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色,但却是满目凄凄,毫无生气。当然,这跟作者年龄偏大有关,更重要的是政治寒冬下的心情写照。

结语

傅伦在桂林为官时间很长,在桂期间遍游山川,又喜好题刻,因此他在桂林留下的石刻石刻数量多,时间跨度大,诗歌题材丰富,同时作品又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性,为桂林山水增添了文化内涵。透过傅伦的石刻,也使我们了解了明代宦官的精神文化生活,认识了宦官的另一面,丰富了对明代宦官的认知,对于研究明代的宦官群体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2][3][4][6][7][30][31][32][33][36][37]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桂林石刻(中)[M],内部资料,1977.

[5] [光绪]金蓉镜等纂辑:靖州乡土志[M]。成文出版社影光绪三十四年刊本,1975.

[8][10][11][嘉庆]雷学海修、陈昌齐等纂:雷州府志[M],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43》影嘉庆十六年刊本.

[9][康熙]郑俊修,宋绍启纂:海康县志[M],成文出版社影民国重印康熙,1974.

[12] http://www.xuzhoushizhi.com/news.aspx?id=930  徐州史志網 桓山怀古.

[13]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15][18][19][20][27][28][明]费宏等纂:《明武宗实录》[M],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校印,1962.

[16][明]张居正等纂:《明世宗实录》[M],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校印,1962.

[17] [22] [23] [25] [29]汪森:《粤西文载》[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146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1][嘉庆]谢启昆修,胡虔纂,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点校:《广西通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4][26][雍正]金鉷等修纂:《广西通志》[M],《文渊阁四库本》,史部第56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4](明)刘若愚《酌中志》[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35](清)《明诗综》[M],文渊阁四库本,集部总集类,1460册,台湾成文书局,791.

猜你喜欢

宦官
明代宦官的善恶
浅析东汉宦官籍贯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
宦官政治的病理学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梅国桢扶贫济困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朝鲜为何没有宦官乱政?
宦官与宦官制度
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