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道德与法治

2019-10-14张蓓蓓

西部论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做中学道德与法治实践

张蓓蓓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旨在实现道德与法治与综合实践的内在融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过有创意的生活。教师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素养,掌握生活技能,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真正成长,在活动中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 生活 实践 做中学

《道德与法治》是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新教材的编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小学尤以规范教育为重。统编道德与法治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活动、游戏或者其他时间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有关《教育的论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当以德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国家所需、社会所需,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原来的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改为《道德与法治》,它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相应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也发生了变化。道德和法治的学习,是本学科的主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如何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我们该如何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这套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教材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教材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教材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本次课程改革提倡课程综合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发现及合作等学习机制。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将是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程,新目标、也是新起点。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蕴含了“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法治意识、文化自信等势必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元素。在当今世界,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大力向世界强国迈进,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担起这份职责。应以十八大报告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新理念、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以“教书匠”自居,也不要以“蜡烛”自喻。教师要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孜孜不倦勤于钻研,努力提升自身素养,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做“弄潮儿”。丰富学识,提高能力,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方能不辱今日之“教师”的称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鲜明特点

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活跃,语言和行为有一定的规范性,但是表现欲望强,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集体荣誉感等。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而真真正正地让学习发生,就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言,应该重在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去收获、总结、提高,而学习与生活的各方面能力才会得以提升。

(一)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 。

向生活学习,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咀嚼反刍后,再回到生活中去。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已经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即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如《我的第一次》,先让学生想一想过去的经历、同学的经历,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就是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生活,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而在课程的结尾,又会安排学生规划与設计未来。在对未来生活的展望与规划中,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过有创意的生活。”如《坚持才会有收获》一课的结尾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份“坚持”记录表,就是让他们通过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学会自我监督、自我反省,使“坚持”的行为变得更具可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这就是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向生活学习,能让学生将过去与未来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道德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带领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本课程是一门活动性课程。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限,对道德原则与法治观念,没有过深的理解,所以我们就可以采取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式道德观念,在活动中形成。因此,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活动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这里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某项技能的展示、某次情感经历的体验,或者是某次实践活动的一点收获。它应该是综合性的实践所得,是智慧的生成,是心灵的提升。如第5课中的“选个游戏玩一玩”,通过现场的游戏活动,学生知道了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游戏条件、身体状况、天气情况、小伙伴的游戏水平、游戏规则等因素。帮助学生懂得,只有思考全面,选择恰当,游戏才更快乐、健康,也会减少游戏时的争吵与伤害。游戏使学生对前面所学的观念加深体会,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教学“学习有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采访老师或家长,去了解时间都去哪了,感受时间重要性,然后制定时间表,并承接“坚持才有收获”,在这次实践中,学生自然会发现生活中坚持的意义,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又如教学“试种一粒籽”通过与科学课的融合,了解种子及试种方法,让学生去尝试,去感受生命的奇迹与美丽,这便是尊重生命的开始。无意识的道德教育就在潜移默化的实践中逐渐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德育的目标也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鲁洁,孙彩平.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华爱华.玩是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J].中小学德育,2017(7).

[3] 鲍有贵.立足生活,让品德与生活课富有生活气息[J].新课程(小学),2016(3).

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研究+[2018]-JKGHYB-0941

猜你喜欢

做中学道德与法治实践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