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具,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9-09-10吴小兰

成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具动手操作课堂效率

吴小兰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让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学具操作作为动手实践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发展空间观念等。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学具,能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学具;数学课堂;动手操作;课堂效率

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利用学具的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将教材内容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1 巧用学具,符合低年级数学课堂的需要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这时教师必须使用学具,利用学具的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将教材内容直观、具体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于这点,我们的课堂应将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我们的教师应该巧用学具,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驱动学生动手探究,并最终形成知识。纵观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部分内容需要借助学具帮助学生去获取知识。以下是我对一二年级教材有关配套学具进行盘点,充分说明巧用学具是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的需要。

2 巧用学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1 巧用学具,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

低年级的数学课程编排中,数的认识和计算占了大部分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关于数与数量的感悟,主要以小学低段为基础。除了数数之外,儿童对数与数量的感悟是从辨认各种实物对象的多少开始建立的,这离不开具体的情境,需要经历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从而积累形成对量的多少的感知。数的运算是数的认识的一个延伸,例如一年级上册的“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拿出2个物体,并分成了两份,学生就很自然的分成了1和1。接着让学生说出2可以分成1和1,1和1组成了2。通过上述学具的辅助,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我就要求学生拿出3个物体,同样分成兩份,学生就会摆出(1和2、2和1),接着也让学生说出3可以分成1和2,也可以分成2和1;1和2组成3,2和1组成3。最后让学生拿出4个物体分成两份,让学生摆出与同桌不一样的分法,想一想可以怎样摆?学生通过交流得出(1和3、2和2、3和1)。

2.2 巧用学具,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了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表述内容,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从强调“分析与解决问题”到不仅强调“分析与解决问题”,还要强调“发现与提出问题”,这是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发展,其实质是重视创新,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应该成为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之下的数学教育的魂。可见,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具的使用为解决问题构建了一座桥梁,让解决问题形象化、简单化。例如在教学《9加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基本能列出算式:9+4,但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用数一数或接着数的方法计算答案,体现不了算法的优化。在这,我让学生用学具在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再问学生你有什么方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答案吗?学生边议论边摆小棒。最后得出:在右边的小棒中移一根到左边,左边就凑成了10,(捆成一捆)10+3=13。另外一种:在左边的小棒中移6根到右边,右边就凑成了10,(捆成一捆)10+3=13。两种方法都把小棒凑成了10并捆成一捆,现在可以一下子就看出等于13了。

接着,我就提问学生:那么在这两种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学生都会选择第一种,因为第一种只需要移动一根小棒。通过学具的使用历练出更科学,更简便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体现到算法的多样化,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中挑选出更科学、更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3 巧用学具,做数学教学的有心人

把学具引入课堂教学,能够优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了具有创新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往往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把“学具”变成“玩具”,打乱课堂秩序。有些老师因此而扼杀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机会,其实这样是十分错误的做法,教师只要在备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教育学生把学习工具放置有序。进入操作环节时,教师简要地讲清楚操作学具的要求:先摆什么,后摆什么,并要求做到动作准确、迅速。必要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形象讲解,让学生逐渐学会学具的操作事项。当学生在操作时,老师做好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及纠正错误的操作。操作完毕后,告诉学生不要急于破坏操作的结果,积极与同伴交流,从小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只要我们做一个数学教学的有心人,我们的课堂就会井然有序地开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具对于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使用学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猜你喜欢

学具动手操作课堂效率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