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9-10赵荣敏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改革

赵荣敏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现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总结多年食品加工技术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新媒体,从重构课程内容、引入同步录播系统、建设数字化资源、实现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开发创客教育5个方面,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新媒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S210.1;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438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当前,网络、新媒体等的应用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潮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新媒体运用在课程教學改革中是新时代课程建设的一大趋势。探索基于新媒体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新媒体背景下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内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课程建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和效果,但目前的课程建设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基于信息手段的课程开发进行了许多,但真正将信息手段与教学过程完美结合的却不多见,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存在形式新颖但是实用性不强的特点。(2)网络课程建设仍然没有摆脱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影子,即将海量的课程信息上传课程网站,导致学生精准获取相关信息困难,对网络课程的兴趣不高。(3)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所谓的翻转课堂或云课堂仅仅充当了学生预习、留言、交流与作业提交的媒介,没有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真实对接。

2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将食品加工技术类课程的教学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使其更加适应当前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实现教学的“三个时空对接”:课程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的时空对接、学生在学校的技能训练与兼职教师在企业的技术指导的时空对接、学生学习内容与行业最新成果的时空对接。

3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3.1重构课程内容,进行柔性模块化设计

以食品加工的生产岗位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探索构建现场教学、远程同步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为一体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各模块可以自由切换。将典型食品加工的共性技术和核心部分,如热加工、杀菌、冷藏、冷冻、脱水的保藏加工原理,以及加工因素对各类食品品质的影响等知识抽出,形成食品加工原理模块(20学时),进行重点讲解。随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软饮料加工模块(12学时)、焙烤加工模块(12学时)、乳制品加工模块(16学时)、肉制品加工模块(16学时)加工工艺的讲解,以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整合应用效果。最后在为期两周的食品加工综合实训环节中,开发一套较为完整的,从设计配方、工艺制作到产品质量评定、产品经济成本核算的综合实训项目,有效解决目前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前实际操作环节少、缺乏工程化整体意识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0-1。。课程体系见图1。

通过重构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隔,增强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灵活切换授课内容,适应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状况随季节波动的情况,做到课程模块的柔性化设计。

3.2运用新媒体技术,引入同步录播系统

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探索实践教学与远程同步教学相结合,引入同步录播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画面或高级技术人员的食品加工场景精准推送到学生手机终端,使学生可以在手机上实时观看实际生产,在线学习。一方面,其适应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与学成为一个和谐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就可以看到真实的生产过程,实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在时空上的融合,解决了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工作繁忙,无法抽身到学校进行现场教学的难题,扩充了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了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教师)本职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合二为一。

3.3建设数字化资源,加强线上线下融合

进一步丰富课程的信息资源,加强线上线下课程教学的融合,将课程相关的授课资源数字化,作为正常教学的合理补充,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和国内兄弟院校的基础上,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本课程的电子教学资源(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综合实训指导书等),及时收集国内外前沿的新食品技术、新生产流水线、新食品原料等相关资料及视频资源,将先进的工艺流程、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展示给学生,形成纸质加电子、静态与动态、课堂与课外的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浓厚兴趣。

数字化授课教会了学生站在一个未来食品工作者的角度正确捕捉食品信息,将学生的学习空间进一步延伸。其使教学摆脱了传统教学知识体系陈旧、技术培养落后的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全球视野,使学生身在课堂,眼观世界。

3.4加强课后拓展和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实践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在这种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确定选题、自己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自己组合实验仪器设备,并详细说明工艺操作要点,将产品制作的可行性报告上交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填写开放实验室记录单,预约实验,进行独立操作,指导老师进行监督。开放式实验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3.5以创促学,开发创客项目

开发创客项目,将“创客教育”渗透到课程中,带动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考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通过参加食品博览会、聆听学术讲座、进行市场和社会调研、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盼盼杯”西点创意大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017年食品检测技术专业学生在大赛中荣获铜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创促学,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帮助学生去想象、创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激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动力。

4结论

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现有的教学进行革新,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构课程内容,体现柔性化教育理念;引入同步录播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数字化资源,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创客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紧随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变化,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加适合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宾,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64.

[2]李小明,杨妮。新媒体下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7(8):446.

[3]王成名,黄祥。创客教育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4):44-48.

[4]邢常瑞,汪靜,郝怡宁,等。“食品化学实验”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D].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2):116-118.

[5]郑钧屏。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D].南方农机,2018(22):232-233.

[6]李作美,满云,创客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实验课程的考核评析[J]农产品加工,2018(22):78-80+83.

[7]兰录平,童国平.湖南省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3):33-35+45.

[8]赵群,吴江超,李强,等。浅谈职业教育食品营养与健康服务社会[J].食品安全导刊,2018(33):56.

[9]刘焕云,王艳哲,高志华.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6):63-66.

[10]唐建春.坚持少而精切忌多而滥——谈中专课程设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1(1):27-28.

[11]杨丽芸。高职高专院校食品专业“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8(22):89-90+93.

[12]王宏勋,肖安红,闵婷,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食品微生物

学课程教学新范式设计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167-168.

[13]闫景坤。高校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20):284+296.

[14]毕文慧,郝征红,于辉,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食品

微生物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1):176-178.

[15]吉莉莉,陈林,侯薄,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食品毒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8(21):99-100.

[16]王卫峰,王红兰。基于项目化课程设计的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

程建设实践研究——以“营养与食品卫生”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21):1-2+5.

[17]冯丽,《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以食品中总酸含量的测定项目为例[J].现代食品,2018(20):19-21.

猜你喜欢

新媒体教学改革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