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取向应对研究述评

2019-09-10方水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8期
关键词:述评

摘要:未来取向应对是应对研究领域的新视角,由预防应对和预先应对组成,它不同于传统的应对方式,表现为更主动且侧重于面向未来的有目的和计划的行动。已有的研究发现,未来取向应对在大学生入学适应、学业成绩、毕业生就业求职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未来取向应对受到积极心理学的影响,它的研究范围可以有更广泛的延伸,人格对未来取向应对的作用、未来取向应对与情商的关系、未来取向应对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等都是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未来取向应对;预防应对;预先应对;述评

未来取向应对(Future-Oriented Coping)是应对研究领域的新视角,由预防应对(Preventive Coping)和预先应对(Proactive Coping)两因素构成,前者是指人们提前采取某些措施從而成功地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减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后者是指人们提前采取措施以保证在未来自身的能力还能提升,实现之前不能完成的目标[1] 。

按照双阶段序列模型的观点,预防应对在预先应对之前发生,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用预先应对策略的个体会积累资源,并为预防资源消耗采取必要措施,以便随时动用资源,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2] 。Aspinwall 和 Taylor(1997)从时间上把预防应对划分成五个阶段(资源累积、注意与再认、初始评估、初始应对、获得和利用反馈)[3] 。第一,资源积累。预防应对需要个体在积蓄、社会资源、技能等几个方面的进行长期的资源积累;第二,注意和再认。再认是指个体发现潜在的危险事件可能会发生,其有赖于个体从环境中提取危险信息以及对内部危险信号快速察觉的能力;第三,初始评估。如果个体发现潜在危险信息,就会进入初始评估阶段,这个阶段就需要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分析判断问题的性质,该阶段可能会使个体产生消极情绪唤醒,可能会对后续各阶段的努力产生影响这五个阶段之间存在多个反馈环,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第四,初始应对。初始应对是指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弱压力源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体对危险事件的初始评估;第五,获得并使用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对初始应对进行调整,获得的反馈主要是危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初始应对的有效性[4] 。资源积累、注意、评估、对消极情绪的检测控制是相互交叉重叠、联系在一起的——如个体通过初始评估发现了危险信号,那么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同时会激发个体对情绪的检测控制以及对资源的调用;初始评估的结果不同直接影响初始应对,初始应对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体对新信息加工,新信息作为最终的反馈进而影响个体调整评估过程和应对努力[4] 。资源累积完成后,个体对危险事件进行识别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个体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预先应对就对应这个阶段,最后个体根据应对的效果进行调整之前的几个阶段,也就是生成反馈及运用反馈阶段。

近年开始关于大学生的研究,研究发现预先应对在大学生应激与学业投入间的中介作用,证实了预先应对在大学新生应激与适应间的中介作用,发现追求成功的动机通过未来取向应对二阶段序列机制减缓个体的学业倦怠并促进学业投入,而不确定性认知通过积极预期情绪促进未来取向应对增加。

未来取向应对是应对一个较新的概念,通过文献梳理,近年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未来取向应对与大学生学业、入学适应影响的研究;未来取向应对对毕业生在求职情境中的影响;未来取向应对与大学生的积极率、幸福感的研究等方面。结合国内外文献,关于未来取向应对的研究方向可以有更广泛的延伸:①大量文献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感恩等因素存在强弱关系,未来取向应对是应对领域的新视角,它被证实在大学生的求职、入学适应方面有重要影响,并且未来取向应对也可以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而社会支持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中介效应,那么领悟社会支持、未来定向应对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领域;②郝宗英等(2011)提出,情商较高的青少年能够通过一些认知、行为策略有效调节情绪,产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面对挫折、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境去战胜它。反之,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青少年获得成功从而有更愉悦的情绪体验。③目前国内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多数与传统应对方式进行相关研究,而国外则仅把未来取向应对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还没有在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上开展。事实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个体面向职业选择相关问题进行决策时的信心程度,它不能在压力事件发生时立刻具备,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它更需要未来的应对方式与之匹配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 甘怡群.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583-1587.

[2] Greenglass E R.Proactive Coping and Quality of Life Management[J].2002.

[3] Aspinwall L G,Taylor S E.A stitch in time:Self-regulation and proactive cop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7,121(3):417-436.

[4] 王任振.资源、未来定向应对与成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浙江理工大学,2017.2014,9(4):871-885.

基金项目:

浙江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政(DS201907Y)阶段性成果;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9Q12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方水明(1978—),男,浙江兰溪,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述评
河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