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2019-09-10涂春燕

求学·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情境创设数学课堂

涂春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实际生活与操作情境、故事与史实情境、悬念或矛盾情境、游戏或竞赛情境、类比或猜想情境、音像动态情境等,形式多种多样。创设课堂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广东省特级教师,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姚铁龙老师也说:“学校教育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家园。”无论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学,还是姚铁龙老师提倡的游戏化教学,都是为孩子创设一个情境化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所以“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已经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设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数学思维的方法。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在知识和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接受、内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教学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1.结合故事,兴趣多

我国知名教育学家陈省身教授曾经提出“数学好玩”这个观点, 其根本意义在于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学科, 是一项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充实生活、激发生活灵感的实践活动。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11~20各数的认识,学习重点是个位和十位上数的含义;对“数位”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笔者创设了一个数学故事《数字宝宝搬家》,准备一大一小两个盒子,小盒子标上“个位”,大盒子标上“十位”,一根小棒代表一个“一”。故事开始了:一根一根的小棒“一”是住在“个位”房子里,一个一个的“一”住进了“个位”,一共有9个“一”,当再有1个“一”想住进来的时候,“个位”房子住不下,他们必须搬到隔壁大房子“十位”,可是“十位”只允许“十”住进去,于是10个“一”捆绑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十”搬进了“十位”房子居住。这样一个故事让“数位”立刻生动形象起来,课后学生都表示“数位”知识好好玩,在后面继续学习“数位”相关知识时也是兴趣高涨。

将数学故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 使原本枯燥单一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使得學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2.贴近生活,理解多

《观察物体》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让学生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玩具,四人一组从前、后、左、右不同方向观察玩具,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会,这样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必然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建立空间概念。

《购物》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支付越来越普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用到人民币。这一天,秋风飒爽,每个学生带上几样物品,有的是一些小学具,也有的是一些小零食,在数学课上开始了一场有趣的拍卖会,笔者为每种物品标好价格,学生要会正确付钱,要会找钱,要会兑换人民币,才有可能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说明:用的是课本附页剪下的“人民币”)。比如:在拍卖薯片时,标价是7元8角,让一个小组竞拍,要求付钱必须有面额为5元的人民币,没有5元面额人民币的学生就要向其他小组先兑换人民币,再按要求正确付钱。开心地看着经过一番“波折”拿到的零食,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很深了,也有学生表示知道父母赚钱不易,纷纷表示舍不得吃,要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

贴近生活教学, 也就是需要让书本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起来, 通过模拟生活场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也能让教学的成果更加明显。

3.动手操作,记得多

玻亚利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室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经历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并在测量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重难点是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本节课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给学生5分钟预习,小组讨论测量要注意什么,然后小组选择一种测量工具,分工合作,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

有的小组选择课本,有的小组选择扫把,有的小组选择米尺,还有一个小组竟然选择“人”作为测量工具,有负责计数的,有负责指挥的,大部分同学负责合作测量。笔者在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准备随时提供技术帮助,发现学生的操作能力很强,还真不能小瞧了他们。

“你的书要挨着我的书,再过来一点。”“你的扫把放歪了,要对着这条线。 ”“糟糕,忘了数了,我们要再来一次了。”……教室里一片混乱,但乱中又有序,每个小组都很好地完成了测量,在测量中也慢慢地注意到了细节。有一个小组测量时发现书不够,他们想到了借书,笔者引导他们可以把前面书计数后接到后面;还有一个小组开始选择的测量工具是脚,大家挤在一起总摔跤,笔者引导他们可以一个人一步贴一步走,但最终因走不稳决定换成课桌。

在以往的课堂中,笔者习惯自己总结知识点,让学生机械记录或记忆,但这节课,每一个学生都有说不完的话,从为什么选用这个测量工具,到测量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他们侃侃而谈,激动万分。当笔者提出为什么每组的测量数据不同时,他们肯定地说因为他们选的测量工具不同,所以结果不一样。亲身操作体验,适时引导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只有让每一名学生都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才能使其更好地对各种数学知识形成理解。在这节课中,笔者就是一个旁观者、观察者、引导者,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分工合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操作,主动探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

4.游戏课堂,欢乐多

游戏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 也是实现有效数学教学的合理化手段, 要通过多样化路径高效应用游戏化教学, 在发挥多项功能作用中促使各层次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情感体验获取中发展综合素质。

《游戏中的火柴棒》是在学完数字0~10的认识后,加入的一节游戏课,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数字并不单一,而是有着无限的乐趣和创造力。希望通过0~10这11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引导学生去感受它们的趣味性、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教学内容确定为用火柴棒摆电子数字0~10,添一根、减一根、移一根火柴棒,来进行数字变换。

这节课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导入部分对学生引导不明确导致火柴棒摆出的数字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对后面教学产生影响。后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在第二次游戏课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以电子数字为基础,通过摆数,添、减、移一根火柴棒,摆算式等活动层层递进展开教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在游戏课堂中的问题,并对教学进行调整,学生才能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近几年在教研员姚铁龙老师的带领下,福田区小学大力发展游戏化数学教学,为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研究,2019年1月9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设立的全国首个“数学游戏化学习”实验区在福田区成立。未来,福田区将成为专委会教育研究的共同体,在游戏化教学方面打造出更成规模、更前沿、更震撼的成果。

5.课堂PK,竞争多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 自尊心强, 爱表现自己。为此, 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创设竞赛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 它必须反复练, 而反复练习又显得单调枯燥, 于是筆者在每天课前“开火车”,比赛哪个组出错最少。也会不定期举行计算比赛,择优发奖,这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 培养了力争上游的精神,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学科融合,学得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 数学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教师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这意味着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只有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 彼此渗透, 学生的数学素养才会逐步提升, 学生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6.1 数学与美术的融合,培养学生空间感、审美感

《折一折,做一做》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内容。教学目的是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使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美术老师黄洁老师合作,学生先在黄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节丰富的剪纸课,学生自己动手剪出T恤、汉字“王”、五角星、树叶,再由笔者和学生一起观察欣赏作品,感知对称现象,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一节“美数”课,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学会了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和审美感。

6.2 数学与体育的融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转”……在刘翠翠老师的体育课上无不透露出数学知识。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位置与顺序》,教学目标就是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相比在教室,孩子们在体育课上学习“位置和顺序”表现得尤其兴奋,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么上。除此之外,排队、早操都成了练习的好时候,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而言之, 情境化教学课堂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它不仅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 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叶欣.小学数学情境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8(12).

[2]杨财英.融入生活,体会小学数学教学之趣[J].学周刊,2019(10).

[3]张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4]王国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

[5]张平原.分析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7).

猜你喜欢

学习主动性情境创设数学课堂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策略
中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浅论小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激发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