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网络使用情况及应对策略

2019-09-10张婉婷张慧杰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儿童

张婉婷 张慧杰

摘要:网络过度使用会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导致儿童在网络中寻求解脱,家庭和学校的引导不当以及网络信息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儿童的吸引力大等几方面。为引导儿童恰当使用网络,儿童应加强自身管理,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引导,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儿童网络使用的监管,对学生网络过度使用实施必要干预,防止儿童过度依赖网络。

关键词:儿童;网络使用;网络依赖;应对策略

21世纪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个时期的儿童自然成了互联网的新生力量。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网络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新增网民数量达5653万,且依然以高速发展趋势增长。在网民年龄结构统计中,我国网民以中青年为主,10~39岁年龄段群体在网民中占比最高,其中儿童网民的规模数量在逐年上升。

儿童合理使用网络有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儿童自我控制力较弱、世界观不稳定,极易沉迷网络,网络在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过度使用网络就会造成焦虑、依赖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对儿童的生活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了解儿童在学习生活中的网络使用情况,对引导他们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十分重要。

一、儿童网络使用情况分析

(一)网络使用时间较长

当今社会,网络使用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儿童群体普遍年龄较早便开始使用网络,且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间偏长。有调查表明,儿童网络使用时间普遍较长。从上网年龄来看,网龄在一年以内的儿童仅占14.2%,网龄占一到三年的占23.1%;网龄在三到五年的占24.6%,而超过五年的达到38.2%。从儿童平均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来看,除必要的学习时间外,网络使用时间占时间安排的第二位;且很多城市儿童使用网络的平均时间超过2小时。男女生在网络使用时间上也有差异,男生每周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明显多于女生。可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與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二)网络使用内容偏向休闲娱乐

网络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玩游戏,而是已经成为儿童获取各类信息的工具。儿童普遍通过手机进行网络使用,有调查发现,儿童人均手机APP数量最多,高达59个,最受儿童喜爱的是网络音乐,其次是实时通讯软件、网络视频观看、网络游戏,有超过70%的儿童上网是为了通过影视或音乐来娱乐身心,对动漫游戏等关注度很高的儿童也占到60%以上。可见儿童对听音乐、看影视剧和玩网游的喜好程度偏高,使用网络更倾向于休闲娱乐。

(三)网络使用内容存在性别差异

儿童网络使用的内容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网络信息、娱乐功能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他们多喜欢暴力攻击、打斗甚至不健康内容的大型互动类网络游戏,这可能与儿童时期的男生处于青春期,与家长、朋友缺乏沟通,游戏中的暴力内容、虚拟的友情极大填补了他们平日里的寂寞感有关;另外,也与他们想要挖掘自己另一面,并且不断挑战自己战胜他人的身心需求有关。女生使用网络则更多用于社交上。她们更喜欢通过社交软件结交新朋友,了解和分享自己所喜欢明星的最新消息。

(四)网络使用内容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有研究者对初中、高中及大学几个不同阶段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学生在网络使用的情况上也有所不同。大学生及高中生等学历相对较高的学生在网络的信息采集和工具使用功能上普遍高于初中生,这说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学生使用网络时,更多的是从网络上获取需要的信息,使用网络更加主动。而在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的使用方面,三者之间差异明显,高中生更多的从事休闲娱乐活动,其次是大学生,最后是初中生。可能是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学生缺少娱乐设施,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渴望通过网络的游戏、视频等娱乐性功能达到释放压力的目的;而初中生在这一阶段还在家长的约束下,且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放松身心,网络休闲不占主导地位。

二、网络过度使用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儿童带来了便捷,网络已经深入到儿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功能多样、资源丰富,获取网络资源的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快捷,合理的使用网络可以为儿童提供大量的资源和方便的条件,并能有效地改善他们的身体机能,提高儿童的视觉注意力,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但是,网络过度使用将会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使用手机等网络设备将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身体肥胖、颈椎僵硬、心肺功能衰退和胸腔血液不足等疾病,导致儿童生理机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神经细胞的正常节律被破坏等后果。

(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使用扩展了儿童网上的人际交往空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私密的空间,使儿童可以通过网络宣泄心中的不满、压抑和痛苦等一些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得以排解。然而儿童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使用网络,必然会影响其与外界事物的接触,造成他们与环境接触不良,沉溺于网络世界, 使原本就不太擅长人际交往的儿童在现实中变得更加孤僻、内向,不能融入周围人群,现实人际交往中不合群,现实人际关系弱化,缺乏与人交流的真实情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儿童网络过度使用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此外,网络过度使用对儿童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也有不良影响,研究人员通过脑成像检查发现,网络依赖的儿童其多巴胺转运体(DAT)存在着机能失调,而多巴胺是大脑调节人体认知功能的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三、网络过度使用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大

初中阶段的儿童正值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青少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追求自我并逐渐实现自我,渴望得到认同。高强度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会导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自卑感,渴望逃避现实。网络充满了开放性与虚拟性,网络游戏等使儿童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网络聊天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与对象。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渴望得到的事情,这就导致儿童更加依赖网络,产生恶性循环。

(二)家庭、学校的引导不当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对儿童使用网络的态度是家庭环境影响儿童网络使用的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青少年不能与父母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使得他们不能从亲人身上感受到足够的关爱、理解、支持,不能获得家庭归属感。在生活中缺少爱与归属感的青少年,会更加依赖网络,以此来获得精神依靠,在网络中宣泄自己的情绪。

第二,父母对儿童使用网络的态度也是影响儿童网络使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有些家长担心网络使用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无论儿童使用网络的用途是什么,对儿童使用网络都持强烈反对态度,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增加过度使用网络的几率;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很难认清网络可能带给儿童的危害,难以区分孩子将网络用于学习或是休闲娱乐,出于对孩子的信任并不加以管教而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发现孩子产生网络依赖时,又采用强制手段将网络与孩子彻底分开,杜绝网络的使用,这会加剧儿童对网络的渴望。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学校普遍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些学校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关注不够,在课堂上教学目标单一,且对于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相对固定,使学生难以发现学习的乐趣。因此,相较于枯燥乏味、单调重复的知识学习,儿童更愿意将时间用在具有诱惑力的网络使用上。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为方便教学的开展,各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络,方便学生教师使用网络,但是在计算机课上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发展,没有对儿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对学生网络的使用情况知之甚少。片面的网络教育只会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对网络产生更大的好奇心。

(三)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瞬时性、复杂性、虚拟性等特征,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无法及时监管到每一条信息,这就导致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儿童具有诱惑力。儿童正处于人格发展阶段,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够成熟,外界信息的接收将会影响儿童的性格与行为。对网络中不良信息的接触,可能诱导儿童做出与道德法制相违背的行为。

四、引导儿童恰当使用网络的应对策略

(一)儿童应加强自身管理

儿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他们要把完善自身作为目标,不应该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网络娱乐上。青少年应该主动地减少网络使用的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在上网之前要有明确上网的目的和计划,要在不打乱自己学习生活规律的前提下使用网络,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上网,理性对待网络游戏,不浪费时间在对自己学习和生活无意义的软件上,防止网络依赖。

(二)家长应对孩子進行教育与约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一些儿童虽然能够了解网络依赖的后果,但身心仍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在生活中,依然会有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现象出现。因此,家长应了解儿童的身心变化特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对其网络使用用途进行有效监督;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教育方式,用真心与孩子沟通,引导他们了解互联网的用途及过度使用的危害;要在儿童使用网络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对孩子的上网习惯加以引导,制定一系列学习生活目标并共同完成,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使其形成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三)学校应加强网络使用监管,实施必要干预

学校要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加强监管,实施对手机及其他有上网功能的电子产品的管理,对微机室等可以使用网络的地方进行上网时间和内容的限制,使网络资源既能被充分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又能减少网络滥用的危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网络依赖现象进行心理干预。同时,注意改善学校的运动设施,宣传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加儿童户外运动的频率。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可以减少他们使用网络的时间,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社会应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网络监管部门要规范网络市场,严厉打击网络中的违法犯罪现象,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让儿童多接触对他们有益的网络信息。同时加强对网站、网络游戏等的监察,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从社会网络监管角度尽可能地防止儿童过度依赖网络。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和人际交往对他们特别重要,但过度使用网络会占用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时间,减少他们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从而降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流的能力。而且长时间的网络使用往往容易导致网络依赖,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引导儿童正确使用网络,是当今家庭、学校及社会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红霞,郑海英,陈昕,史笑波,刘艳.互联网时代河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调查[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

[2]Tsitsika A, Critselis E, Kormas G, Filippopoulou A, Tounissidou D, Freskou A, & Kafetzis D. Internet use and misuse: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factors of internet use among Greek adolesc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9,168(6).

[3]中国信息安全编辑部.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查[J].中国信息安全,2018(6).

[4]田艳辉,单洪涛.青少年人格特质与互联网使用偏好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5).

[5]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Li R, Polat U, Makous W, Bavelier D. Enhancing the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through action videogame training[J]. Nature Neuroscience, 2009(5).

[7]汪志胜,魏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J].青少年体育,2017(1).

[8]祝春兰,丁烜红,卢会志,方慧,黄洪基.中国青少年手机过度使用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5(11).

[9]Hou H, Jia S, Hu S, Fan R, Sun W, Sun T, Zhang H. Reduced striatal dopamine transporters in people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J]. 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2012.

[10]朱美燕,朱凌云.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J].中国青年研究,2002(6).

[11]李冬霞.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2]白云洋,徐晶.青少年网络过度使用的研究进展及建议[J].医学综述,2010(15).

[13]邵全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14]王海明,任娟娟,黄少华.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及其与网络认知的相关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5(4).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