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应起乎“上”、行乎“止”、终乎“正”

2019-09-10李朝侠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

李朝侠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到学生的“向上”思想和行为;应谨循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原则,做到适可而止,于有违之处“止步”;应将“正”的思想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将教育和做学问无缝对接,最终达到“正道”。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起乎“上”;行乎“止”;终乎“正”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目标。然而,较多英语教师却认为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英语书是培养其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忽略了教材的作用。我们认为,教师应通过教材的教与学,引导学生感受美好,从内心处产生向上的意愿,并感悟出运用语言的方法,由此构建学习策略。鉴于此,我们倡导小学英语教师要在于“上”“止”“正”三字上下功夫,高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本文以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7 Protect the Earth中Story time板块教学为例,来阐述笔者的观点。

一、英语教学中的起乎“上”

这里的“上”源于积极向上。我们主要贯彻了“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思想,認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最高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使得知识目标源于教材,能力目标高于教材。“取乎其上”中的“上”就是适当高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Unit7 Protect the Earth中Story time板块的文本很短,却包含四大方面内容:节约水源、节约能源、节约树木、少用塑料制品,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把单词、短语、句型、课文熟练背诵并默写已不困难,但仅完成这些,又很难提高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笔者选取“节约用水”这一学生熟悉的切点入手,进行深挖、拓展,具体内容包括:“Useful water”“Amazing water”“Water and life”。

(一)设置高度为“上”

设置高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上”。教师进行“Useful water”这一内容的拓展,设置一定高度让学生“跳一跳”,能较好地培养其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学习新单词和新句型:Where does water come from?It comes from river. (lake, rain, sea, tap, stream, cloud, pound) How do we use water?等。学生在整篇文本的框架上添加自己的语言,形成完整的对话输出,与教材文本既高度贴合,又超于原文。这样,拓展后的篇章由教材衍生,包含新单词、新句型。此种“跳一跳”提升语言能力的策略也会融入学生学习体系构建中去。

(二)拓展延伸为“上”

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上”。教师可以将“Amazing water”部分作为课后阅读内容。学生对水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了拓展意识,但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由于学习策略及能力欠缺,学生无法继续深入探究,这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Useful water”的基础上再次升华到“Amazing water”,使学生从故事“小水滴的旅程”中了解到水循环的知识,这种类似于科普小常识的阅读,会使得他们对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在学生学习“Water and life ”之前总结水的神奇,又会对学生认识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三)关联知识为“上”

关联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上”。在学习“Water and life”前,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水,学生归纳出:Water makes our life wonderful!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与水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学生对水产生客观的认识。最后,根据water这一单词的各个字母及用途,拓展出五个单词,即wonderful, amazing, terrible, exciting ,rare,促使学生对水的认识更加深刻且系统,提高其思维品质。

我们认为教材文本经过形而上的感性拓展和分析,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形成新观点,并将这种观点经过梳理自主应用到学习中去,也培养了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教师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对学生来说,提升了其核心素养。

二、英语教学中的行乎“止”

“止”代表着规范、框架。我们认为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多种策略,但不能不顾及规范和框架,只要涉及英语语法、学生特点、教材结构等这些方面,教师必须谨慎、小心,甚至就此“止”住。从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来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他们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意愿和想法。因此,教师不仅要拓展知识,还要关注到学科的细微之处。

(一)语法有“止”

语法有“止”,指的是语言需要在语法规则范围内交流。我们认为教师必须重视语音、语意、语法教学,不能对此一带而过。在本单元Story time 板块中,类似“We should reuse and save it.”的句子很多,其中“save it”就可以连读,而“reuse and”虽然具备了连读的基本条件,但“and”在这里起到了连接前后动词的作用,却不能连读。同样,教师也要注意语义问题。例如“We drink water and use water to clean things every day.”其中,“drink water”“use water”与“We”构成了谓语结构,不能分开,否则语意改变;而动词短语“clean things”是前面动词的目的状语,“every day”属于时间状语,所以在朗读时就应这样停顿:“We/ drink water/ and /use water to clean things /every day.”此种划分规范,使学生有章可循,并形成强烈的语言意识。这种在语法处“止步”的教学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二)生本有“止”

生本有“止”,指的是教学要在学生特点处止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小学六年级虽然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但学生思维的特点还是以形象为主,他们喜欢深入研究“熟悉”的内容,而文本中的塑料制品超出了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所以,教师即便是拓展,也要寻找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进行拓展。除此之外,六年级学生的单词量不足,不能进行高难度的文本扩展。笔者在教学中以文本中“Save water”部分为中心向外拓展,在各个环节中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点拨,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有“止”

教材有“止”,指的是教学要遵从教材编写的初衷。教材是众多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等设计和编写的,其结构具有科学性、合適性、规范性、准确性。教材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各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该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保护地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了拓展,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想品质、文化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三、英语教学中的终乎“正”

由“上”到“止”,让教学伸缩有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向上又能规范;由“止”到“正”,让教学有了“守”正的范围,这也是“上、止”的终结处。无论教与学,在行进的过程中都要做到“积极、有度、正道”。

(一)适合为“正”

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要以适合学生学习为“正”。教师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准确性,首先要反复阅读、揣摩小学英语教学大纲,领会其精神,按照分级分类的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目标;然后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寻找突破口,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动态,选取最适合的方法,促进其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的提升。

(二)教育为“正”

思想教育内容以积极向上为“正”,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把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向上的情感作为突破口,使其愿意为之进取,并形成文化品格。学生在初接触教材文本时,教师可以从全局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木资源及塑料制品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要节约资源、限制“塑料”污染的环保意识;到了拓展阶段,“Useful water”强调人类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但有很多地方仍然缺水,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Amazing water”通过“小水滴的旅程”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体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将“节约用水”的意识深化到行动;“Water and life”从水源的污染及水灾带来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来分析水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切实认识到水与人类的关系。

(三)完善守“正”

完善守“正”,指教师力使教育过程得以完善。我们强调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学得顺畅、自然。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时机守“正”,即教育要选择良好的契机,在学生对某一点特感兴趣时进行教学;言行守“正”,即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课堂用语要规范、正确、精确,特别是优美的语言表述方式,给学生想模仿的欲望;方法守“正”,即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正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做到“为我所用”。

我们认为教师以“上”为本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掌握源于课本却远高于教材的知识,得到“上层”的学习效果,提高其语言能力,也应该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其可以吸收、接受处“止”步,让教学保持着“正”的方向,并在细微处给予框架、规范,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的处理,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严谨且能够发散的潜意识,形成扎实、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其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的提升。

总之,教师在积极向“上”的教学中,使学生无论知识的增长还是策略的构建都处于向“上”状态;在实现“上”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材内容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拓展、延伸,要在不符合学情处“止”步,达到“正”向,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娇.语境化教学理论下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关键性问题的设计[J].英语教师,2019(06).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综合版块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多元化单词记忆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