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9-09-10洪亚红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洪亚红

【摘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完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近些年来,核心素养被广泛讨论,语文核心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作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以它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能水到渠成,而且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浅谈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时代发展潮流中不被淘汰的基本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制订完善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其写作技能,培养其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从听说读写扩展为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个维度,下面笔者从这四个层面浅谈写作教学策略。

一、语言构建和运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写,更要关注学生说和用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谈及某个话题时可以侃侃而谈,但写作文时却无从下笔。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会构建和运用语言,致使写作语言贫乏,语文核心素养低。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观潮》是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写景文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文促写作,帮助学生掌握写景的写作方法。首先,让学生口头进行讨论。教师按照“初读—精读—研读—赏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景观的。作者按顺序描绘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奇特、壮观的特点。其次,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先让学生简要介绍印象深刻的景象,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练习抓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进行写作。教师出示角色:导游、记者、科学家和现场观众,让学生任选一个角色,根据要求进行片段练习(注意讲述的顺序,可以加上收集的材料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赋予写作教学更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思维发展和提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越来越模式化,致使学生作文思维模式固化。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写作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以开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思维空间。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课《绿叶的梦》为例,此文是开篇第一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写作开端,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走进作家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说道:“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葛翠琳的足迹,走进她记忆中的绿色童年。”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思维发散环节,“提到童年会想到什么”“童年和绿叶的梦会是什么关系”,提出悬念,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之后让学生发散思维,看看可以联想到哪些词汇,再把这些词汇和课文相联系。学习时不一定按顺序,学生对哪些地方体会深,就引导学生品读哪里。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教学观察力,善于捕捉学生回答的点滴闪光之处,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最后教师总结,绿叶带给“我”投身大自然的自由、快乐,是绿叶使“我”得到了书本中读不到的知识,回忆起这段经历,就如同来到美妙的梦境一般。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描述童年生活的小写作,让学生从新颖的角度入手,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作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能力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也是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文。简而言之,只有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因此审美鉴赏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创造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以《快乐王子》为例,文章借助王子的眼睛展现了人民的苦难生活。王子有着一颗悲悯的心,他不忍心看着裁缝的儿子遭受疾病的煎熬;他怜惜有为的年轻人;他担心穷苦孩子的命运。于是,快乐王子求小燕子,让小燕子帮他把红宝石、两颗蓝宝石眼睛以及身上的金片送给城市里的穷苦民众。最后小燕子在寒冷的冬天精疲力竭,死在王子的脚下,王子的心也随着小燕子的死裂开了。市长命令人把快乐王子的雕像拆掉,而上帝却认为快乐王子的心和小燕子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快乐王子的那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让我们深深感动,他的那种牺牲自我、幫助别人的精神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激活了我们对真诚和善良的向往之心。教师通过对剧本的解读,让学生领悟到高尚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快乐王子就这样死去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的作业,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真诚地称赞具备高尚品质的人。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浓厚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中的中华文化,更需要学生理解它的精髓并将其传承下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领悟和理解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

诗词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爱动、富于想象、形象性强是小学生的共同特性。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诗意做想象性绘画(非技术性)。以《枫桥夜泊》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意象景色描绘出来。诗中之“画”形象化、直观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入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美的意识,进而促使学生领悟诗文化的主旨,让学生传承文化瑰宝。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是语文基础能力,以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定水到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应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其写作能力,构建其语言和运用能力,还应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其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进而培养其核心素养,让其全方位发展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叶翠敏.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14):68-69.

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90-93.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