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2019-09-10沈娟凤

高教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沈娟凤

摘 要: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本质的回归,是高校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效应的重要趋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努力契合这一发展趋势,直面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同时,做到在教学中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确保突出教学内容,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努力让高职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动”起来,真正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的要求。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1-0180-03

Abstract: The shift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return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major change in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 important trend in achieving the synergy betwee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valu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work hard to meet this development trend, fac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insist on using the main channel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integrat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ensure outstanding teaching content, establish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strive to make the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live", "real" and "moving", and truly reach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The propo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trengthen in the improvement" requirement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首先明确了课堂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主渠道。其次,这一要求指明了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再者,这一要求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在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应该确立的关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领舞”作用的同时,其他各类课程做到“共舞”,两者同向同行,协同并进,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

一、“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本质的回归,是高校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协同效应的重要趋势。面对这一趋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真正做到在改进中使之得到加强,而不是弱化?如何真正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舞”作用?如何真正用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这些都是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改革的宏观方向:

(一)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加强的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的重要地位,把高校思政课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来建设。为此,教育部把2017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年,把2018年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年。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契合这一趋势,真正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活起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扣好第一颗扣子。

(二)直面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一是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与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上课不感兴趣, 甚至有厌学情绪;二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不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 “高职”特色匹配度不够;三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普遍仍然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重点需要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等新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在保持与专业课教学同向同行方面进行有益的改革探索,才能更好地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颠覆以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从传统的灌输型向互动型转变。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举措

无论是基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还是基于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状况,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都应该从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入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针对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出调整,努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动”起来、“实”起来,“活”起来,成为广大学生的人生大课。

(一)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努力让思政课“活”起来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这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方面不断创新,从而满足教学的需求。在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上,既要注重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教学规律,找到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题的方法,使其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究,应从课程性质、基本原则、教学任务、课堂情景等多方面因素出发,总结出价值观念、知识体系、组织机制于一体的教学领域,从而将教学方法改革的已有成果做理论上的归纳总结。同时,教学方法改革成果也需要不断丰富,形成完善改进的良性机制,从而有利于教学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和实施推广。

近几年来,高校纷纷推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呈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互联网+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精彩纷呈,各具特色[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教育行为及活动,教学方法的使用应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使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教材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中,对于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以影片《战狼2》为例,让学生感受国家的日益强大;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可以采用“互联网+”和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回答“我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哪些”,从而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重点难点问题,具体见表1的教学设计。

可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新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避免了单一的教师讲授,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在实际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确保突出教学内容,努力让思政课“实”起来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很重要,但内容是“王道”,应该始终关注教学的难点问题,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创新,内容为王这一原则不能改变。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特别做到与现实结合,提高理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才能确保思政课“实”起来。具体来说,要回应学生的现实需要,包括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成长高的需求以及建立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美国教学论专家奥姆罗德(J.E.Ormrod)指出,注重教学效果的教师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对自己所教科目烂熟于心”,另一个是“有很多针对特定主题和技能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奥姆罗德所说的“教学内容知识”,主要就是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提升教学能力、增进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3]。所以,高职思政理论课如何做到真正吸引学生,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学理论功底,在于教学内容的充分和生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作为师生共同操作的对象,作为建构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思想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教材知识和生活经验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体现为课程和教材知识以及社会生活案例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注重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结合,突出目的性、教育性、基本性、启发性等原则。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对高职学生来说接受度较差,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把理论融于故事之中、案例之中,才能让深刻的理论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时,可以通过讲述案例黄旭华——中国核导弹之父的故事来讲人生观的主要内容,讲清楚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内容及其关系,一味空洞講述概念是无法真正做到理论阐释的目标的,也无法吸引年轻大学生。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努力让思政课“动”起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有教师因素的影响外,还离不开学生的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专注和思考、理解和运用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大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他们会将自身的兴趣、情感等因素带入教学过程,对教和学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和评价。教师的教,是学生发展的外在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心理状态,调动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活动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向互动教学模式转化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真正做到在课堂上树立起学生主体地位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非易事。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进行了互动教学,但其中“表面热热闹闹,实则效果一般”、“看似互动激烈,实则漫无边际”的状况也仍然存在。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向互动教学转变,关键在于提高互动质量,在于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在于互动主题的精妙设计。由浙江工商大学廖日文教授创立、教育部择优推广的教学法——基于作业的互动教学法提出以作业为桥梁,以学生的有准备的互动为基础,通过团队作业、作业展示、生生互动、同学打分等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见图1),致力于打造有思维碰撞和生命活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是思政课堂“活”起来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牢牢占据课堂教学的主阵地,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夯实教学内容等举措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成为学生真正受益的人生大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田鹏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的哲学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8).

[3]王能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10).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