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019-07-21黄雪花

活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兴趣

黄雪花

[摘要]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一是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二是制定科学有效的阅读计划:三是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四是借用影视媒体: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六是巧用、活用教材:七是融入时代元素,与时俱进:八是通过检查,将落实阅读进行到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阅读名著;兴趣

名著是不管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终将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民视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刘白羽说:“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初中生如果能认真地阅读名著,就可以不断增长他们的见识,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名著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为此,《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名著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遗憾的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很多学生早已沦为手机和电脑、电视的奴隶,早已对名著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农村初中生尤为突出。目睹这些现象,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去改变这一现状。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農村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呢?

一、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

《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语文教师,要完成这个使命,必须做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因为教师如果没有博古通今的本事,没有丰盈的阅读贮备,没有高深的文学素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阅读的好处,还要时刻做好阅读名著的榜样。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旁征博引,好词佳句信手沾来,全身洋溢着才气,学生定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定会从教师身上深刻地体会到阅读的价值。“亲其师,信其道”,慢慢地,学生们也会爱上阅读的。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阅读计划

初中生有沉重的升学压力,阅读名著要协调好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统筹有序、科学有效的阅读计划,不仅可以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可以促进文化课成绩的提高。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要引导学生制订好每天、每日、每月的阅读计划,计划明确了,任务明了,学生就会逐步完成规定的阅读要求。这样日积月累地阅读下去,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阅读名著的好习惯,实现文化课学习与陶冶情操共“齐飞”的理想效果,保证好阅读名著的效益。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名著,大多都是厚厚的大部头书,学生看着这些厚厚的书,往往会望而生畏。很多时候,迫于压力,他们不得不阅读而已。即使阅读,很多时候也是有口无心地去阅读。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他们敷衍了事和走马观花地看下去,不如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诸如朗读、摘抄、批注等。“教是为了不教”,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就容易达到阅读名著的目的。当学生学会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名著时,学生就仿佛拥有了无数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如地进出名著,领略名著异彩纷呈的风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他们也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名著。

教会学生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做笔记是阅读名著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名著中美仑美奂的场景,磅礴有力的排比,精彩绝伦的比喻,酣畅淋漓的议论……要求学生能摘抄的尽量摘抄,这样能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代表学生阅读时有所收获,又代表学生为日后的阅读和引用资料做积累。当然,也可以给学生在自己购买的名著上直接做批注或是写感受,批注也好,感受也好,可长可短,完全凭自己的喜好去做。持之以恒地做笔记,持之以恒地去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运用自如,因为厚积才能薄发。

教会反复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名著,只有反复地去阅读,才能真正品味出其中蕴藏的内涵。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古人也说“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反复阅读名著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只有反复阅读,才能品味出名著中主人公形象的丰满、语言的精妙、人情的复杂等,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中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会学生创新与辩证地阅读。能接受各个时代洗礼的名著,才能真正经久不衰。只有批判性的继承,才是从本质上传承了文化。所以,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创新与辩证的阅读习惯,任何一部名著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历史文化传统,一些名著多多少少都有些局限性,我们要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正确地去看待,如果只是单纯地全盘去吸收,这样的阅读绝对没有任何意义。例如: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和“忠义”思想?如何理解《水浒传》中的暴力与凶杀色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挑战权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赋予阅读以新的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而且能养成学生辩证看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辩证的思维。

四、借用影视媒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列宁说:“在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教师充分利用影视等媒体,带领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是引导学生由爱“看影视”到爱“看名著”的拓展,在影视和名著中不断提升学生文化品味能力,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

现实中不难发现,当某部电视剧在多个电视台热播时,初中生们便争抢传阅与之相关的书籍。如《平凡的世界》《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名著《平凡的世界》《西游记》《三国演义》带动了相关书籍的流行。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上《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时,笔者先给学生观看连续剧《水浒传》中与之相关的情节,然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水浒传》原著,并要求学生将影视作品与名著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很快就把握了梁杨志、吴用等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了作品的思想感情,这不仅提高了学生鉴赏名著的能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电视专栏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如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极富影响力,特别是易中天的《品三国》。我曾利用“百家讲坛”,引导学生多读《三国演义》,多品《三国演义》。在《品三国》中,易中天把曹操说成可爱的奸雄,引起了学生的一片热议:曹操奸毒无比什么时候可爱了?学生就这个问题吵得面红耳赤,笔者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进而展开争论。这样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钻到作品中去寻根问底,学生品尝到了争论的甜头,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就逐步形成爱读名著的良好氛围。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了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且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有效的活动:(1)编写课本剧,组织表演:先给学生从课本中选取便于表演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再给学生根据表演需要自由组合,分角色进行表演。在初中語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极受学生的喜爱,如《智取生辰纲》《皇帝的新装》《杨修之死》等(2)辩论赛:针对初中生爱表现的特点,教师可以就某部名著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个情节,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争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我看唐僧”“我看孙少平”等,有正方,有反方,围绕名著中的人物展开辩论,通过他们的辩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3)征文比赛:学校每学期可以举办一次读书征文比赛活动,并列出学生阅读的范围。要想获奖,学生就得认真阅读原著,这样,学生不仅有压力而且又有动力,为写而读,为写而读,读与写相辅相成,既满足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预防学生毫无目标地乱读。(4)定期开展名著知识竞赛:新课程标准中指定了不同年级必读的名著书目,我们可以分年级进行名著知识竞赛,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阅读指定的书目,从而有效避免学生老是被教师牵鼻子走的尴尬局面的出现。(5)开设阅读课:每个学期开学初,笔者要求学生每人一定要购买每册语文课本所列出的必读名著,每周周四晚开设一节阅读课来阅读名著,以推动学校大量阅读名著的开展。

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巧用、活用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可以把这些课文作为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切入点,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一些名著的精彩绝伦的片段,如《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香菱学诗》等。讲解这些课文时,教师要让学生读懂,读透,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三国演义》中的“智”、《水浒传》中的“义”、《红楼梦》中的“情”,以点带面,实现由片段品味到整部阅读的转变,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讲解《杨修之死》时,笔者和学生根据课文所写的:鸡肋事件、改建园门、分食酥饼、语破奸心、告发曹丕、教植斩吏、代作答教、失利葬修共八件事来分析了杨修恃才放旷、锋芒毕露的性格和曹操阴险奸诈、心胸狭窄的本性,告诉学生:生逢明君、处盛世可以露锋芒;生逢昏君、处乱世则要圆滑,保全自己的道理。随后问学生:“曹操真是心胸狭窄,没一点气量吗?若没气量,他怎能统一北方?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且判断要有依据,请同学们自己到《三国演义》中去获取答案吧!”一句话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掀起了学生争抢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七、融入时代元素,与时俱进

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尤其是时代流行的元素更是充满好奇心。教师若能抓住这一点来引导,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如自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学生们都不断地去买《生死疲劳》《蛙》《红高粱家族》等莫言的长篇小说来看,并加入到“人性尊严的呼唤”的核心思想讨论研究中去。虽然由于阅历的局限,学生们的讨论有些肤浅,但他们的阅读量却迅速飞涨起来,而且又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进行阅读,效果相当明显。在这大数据时代,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知识面宽泛,教师唯有与时俱进,唯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方能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源源不断地注入时代流行元素,以认同感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激励中奋发。

八、通过检查,将落实阅读进行到底

没有检查,就没有执行力。学生们还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及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尚未激发出来之前,教师的督促和检查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在开始阅读名著的时候,面对厚厚的大部头,学生们往往会感到困难且有些力不从心,他们极容易打退堂鼓。这时候,教师就得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查制度,以制定督促学生,扶持学生一把,让学生有信心坚持不懈地阅读下去,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萌发浓厚的阅读热情。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检查的方法可以是检查读书笔记和课前三分钟的读书汇报制度,持之以恒地检查和督促,学生定会收获满满。

林语堂说:“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博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总之,笔者相信,只要教师们用功用心用情,竭尽所能地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定能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加油站”,定能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兴趣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农村初中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