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歌曲弹唱中情绪感染的重要性分析

2019-06-11沈美光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重要性实践

【摘要】幼儿歌曲弹唱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课程。在歌曲弹奏中理解音乐内涵,在歌曲演唱中抒发音乐情感是弹唱教学中的关键,但是目前在学前教育中,许多教师对于“弹”与“唱”的关系缺乏深入理解,人为造成弹唱分离,让幼儿在歌曲中难以体会充分的情绪感染。针对此,本文从幼儿歌曲弹唱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弹唱教学中的情绪感染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发展幼儿的弹唱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歌曲弹唱;情绪感染;实践;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歌曲弹唱是弹奏与演唱的有机结合,深入来讲就是将声乐技巧、钢琴弹奏、和声、作曲理论等进行融合与运用,从而达到弹唱和谐的演奏效果。音乐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设计唱歌、钢琴伴奏、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内容,能够启发孩子的音乐思维,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基于此,加强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歌曲弹唱教学也是完善音乐课程,提高幼儿教育效果的关键。但是目前从学前教育的歌曲弹唱教学效果来看,一些教师习惯性地将“弹奏”与“演唱”分离开来,幼儿在各自独立的音乐表达中缺乏充分的情感引导,难以调动情绪融入到音乐情境中来,从而影响了音乐教育效果。针对此,幼儿教师应结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特点,为孩子构建饱含情感的弹唱课程,让孩子在更加丰富的情绪感染中接受音乐的熏陶。

一、把握音乐风格,弹出音乐情绪

在幼儿歌曲弹唱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通过弹奏准确表达出歌曲中的情绪,并利用情绪带动、感染听众,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熏陶。在弹奏中,教师可以通过即兴伴奏的方式,对歌曲的内在情感进行挖掘与丰富。儿歌的风格类型相对固定,积极向上、愉悦欢快、抒情唯美等是常见的曲风,教师可以抓住这几种主要的歌曲风格,为孩子进行即兴伴奏,吸引孩子参与到音乐弹奏中来,进而沉浸在或欢快、或轻柔、或唯美的音乐氛围中,以尽快适应歌曲即兴弹奏的旋律。针对不同音乐风格,教师在弹奏过程中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情绪感染效果。

对于风格积极向上的儿歌,教师可以采取伴奏音型简单的和弦,让弹奏的过程更加准确有力,充满节奏感,且易于理解。在弹奏过程中,幼儿能够根据和弦找到音乐节奏,并通过身体律动等方式完成与音乐的互动,从而提升音乐的感染力。

对于风格欢快愉悦的儿歌,教师可以选择伴奏音型为左手半分解和弦。这类音乐的的特点是活泼、跳跃,因此,教师应结合孩子天真无暇、活泼好动的个性,对歌曲进行伴奏,让音乐伴奏与幼儿的情感更加贴合。

对于风格唯美抒情的儿歌,教师应在即兴伴奏中尽量渲染一种诗情画意,让孩子在温柔的音乐,委婉的曲调中体会情感,并在全分解和弦中,感受节奏的连贯性和艺术性。

上述三种音乐风格是当前学前教育中比较常见的即兴伴奏类型,教师在弹唱教学中,应准确把握不同风格,并对幼儿的情绪进行感染;但是教学过程也不应教条,而是应该不断探索多种演奏方式和伴奏类型,让幼儿在弹奏中体会音乐情感。

二、注重科学引导,提高演唱效果

在学前教育的儿歌弹唱教学中,让孩子体会音乐演唱的乐趣,并形成一定的音乐基础,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的演唱能力不仅展现着音乐自身的情绪,更影响着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在音乐课堂上,孩子通常是通过教师的演唱来接触歌曲、理解歌曲、体会歌曲、学唱歌曲,因此,教师的的演唱能力对音乐的情绪熏染,以及幼儿的音乐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儿歌演唱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专业的音乐知识,深化对音乐内涵的理解。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其在表达情感中包含一定的规律,而教师在演唱过程中,应对儿歌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主要的情感基调,并探究在学前教育中如何能够让孩子顺利地接受儿歌的内容、曲调与情感,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演唱过程,提高演唱中的情绪表达效果;其次,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提高孩子的演唱能力。发声技巧的指导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孩子声带发育的特点,避免过度的发声训练造成孩子的声带负担,如教师应结合孩子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引导孩子掌握咬字、吐字的规律,逐渐让孩子将发音与曲调结合起来。注重伴奏的引导,鼓励孩子在伴奏中演唱歌曲,并逐渐形成演唱节奏,培养乐感;最后,注重演唱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儿歌中的思想情感、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其在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也会形成差异,但是不同的音乐元素却服务于相同的情感表达,在儿歌演唱中,教师应注重對歌曲情绪的渲染,让孩子在活泼欢快、轻柔舒缓、朝气蓬勃等不同的音乐情感氛围中理解歌曲的表达目的,并实现对幼儿情感价值的引导。

三、注重弹唱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歌曲弹唱训练中将“弹”与“唱”进行分步练习,虽然能够提高孩子的演唱训练效果,但是在情感渲染方面却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弹唱结合,将两者的情绪表达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利用音乐情感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其参与音乐弹唱的积极性。

在幼儿歌曲弹唱结合中,教师应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对幼儿形成准确而生动的情感引导。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弹自唱的方式,加强练习。自弹自唱是弹唱结合的基本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现将二者分开,分别熟练后在实现弹唱融合。在分开练习中,教师应将“弹奏”作为重点,不仅需要熟练乐器,还应该熟练乐谱,提高弹奏的流畅性,保证伴奏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衬托出乐曲演唱中的情感;教师在弹奏中,还应可以采用分段设计的方式,让演奏与演唱在层层推进中提高音乐情感叙述能力。

除了自弹自唱,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演奏,以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提高音乐演奏效果。在日常歌曲弹唱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伴奏过程非常流畅,但是孩子的演唱却断断续续,难以形成完成的弹唱作品,影响了音乐的欣赏性。针对此,教师应加强与幼儿的合作练习。在合作中,教师应明确弹奏与演唱的关系,即弹奏的主要目的是辅助演唱,因此,教师围绕着幼儿的演唱过程进行,即使出现了走调、忘词等情况也应保持伴奏的连续性,并引导幼儿逐渐融入情绪,在伴奏的衬托下找到乐感,提高儿歌演唱的节奏感和艺术性。

四、总结与反思

在学前教育的弹唱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设计教学流程,利用情境引导,情绪感染等方式吸引孩子参与其中,并在弹唱融合中体验音乐内涵。但是教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歌曲弹唱的情绪感染效果做出灵活调整,让孩子能够主动接受音乐,进而参与到弹唱中来,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还应注重一些问题,如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能力,选择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歌曲,让弹唱教学的情绪感染更加直接、有效;了解孩子的音域,在弹唱的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音调、音高,避免孩子过度发声造成声带负担;设计多种演唱形式,让孩子在合作与互动中完成弹唱,从而营造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总之,在幼儿歌曲弹唱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探究孩子的客观特征与音乐情绪感染之间的契合点,从而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柴娟.浅谈学前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能力的提高路径[J].艺术科技,2016,29(9):392.

[2]章伟丹.关于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8(6):198-199.

[3]来小玲.幼儿歌曲弹唱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研究[J].音乐时空,2014(13):175,181.

作者简介:沈美光(1970—),男,福建东山,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表演。

猜你喜欢

重要性实践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无敌上上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