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品格教育

2019-05-04瞿春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具身认知班级管理

瞿春红

〔摘要〕学生犯错后,是否能在不惩罚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品格教育?本文将“具身认知”的理念融入教学,突出学生身体体验和实践行为的重要作用,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具身认知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行动为先,以“做”促思,在行动中形成对规则的认同,塑造并保持优秀行为,潜移默化地渗透品格教育。

〔关键词〕具身认知;品格教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60-04

在学校教育中,激励和惩罚是一对被教师们常用的方法。但惩罚是把双刃剑,一旦处理不当,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诚惶诚恐、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换言之,惩罚有时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想办法不被抓住,错失了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机会以及修正错误的机会。而这个过程恰恰又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学生犯错后,是否能在不惩罚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错就改?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行为是认知的基础,是认知过程发生的核心,行为影响情感,行为决定态度。我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具身认知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行动为先,以“做”促思,在行动中形成对规则的认同,塑造并保持优秀行为,潜移默化地渗透品格教育。

一、认知具象化,“做”出自律心

近来不断有任课教师反映,我们班的学生课堂纪律不太好,学生上课总喜欢交头接耳,特别是音乐、科学、美术、体育等需要到特殊教室上课的课程,情况更是糟糕透顶,组织排队就要耗费五六分钟,严重影响课堂进程。如果班主任再不介入管理,那么,这支“特殊”的队伍必将继续壮大,影响恶劣。但如果班主任简单粗暴地冲着这批学生一顿雷烟火炮,辅之以写反思、作检讨之类的惩罚,也许学生会在短期内收敛一下,但不久之后必然故态复萌、变本加厉。因为学生会认为他们接受的惩罚已经抵消了他们的“罪行”,从而心安理得地重复错误。

那么,如何配合任课教师教育这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呢?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对头脑有着巨大的影响,身体会发送微妙的信号来影响决定,如果个体能够把焦点集中在寻找某种具体方法改变形式或技巧,就能改变自己沮丧的心情,增强成功的信心。例如,用“有力姿势”站立,哪怕只有几分钟,也能增加心理力量感,增强做出积极行为的意愿。

我借鉴这一理念,利用一堂班会课,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并出台了专门针对“交头接耳,违反纪律”的班规:以“坐如钟”的坐姿训练,作为提高自我认识的工具。不久,几名学生“勇敢”地触犯了新班规,得到了坐姿“试练”的机会。首场“试练”效果很好,放学后二十分钟内,这几名学生坐得笔直,教室内鸦雀无声。改变从这一刻开始,我立刻组织了及时有效的反思与总结会——以合作性谈话为主,将学生置于专家的位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的某些潜能,调整错误认知,主动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一)肯定战果,提炼正确认知

“哇,我注意到在长长的二十分钟内,而且又是如此枯燥单调的练坐,你们居然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发出来,而之前哪怕是五分钟的眼操时间,你们也总是忍不住要讲话。今天的你们真的很棒。说说看,你们是怎么控制自己不发出声音的?”  用这样的发现和肯定,帮助学生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停止将自己继续视为失败者,把关注点从“我又犯错误了,又要挨罚了”转移到“我可以掌控自己,让自己在课堂上不随便讲话”上面,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这样的谈话强调的是学生的优势,展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我们一起努力朝向优秀的一面”,师生合作之门打开了,学生的阻抗自然也减少了。

当学生打开心扉,愿意说出问题、分享成功经验时,我及时帮助学生审视自己的行为,布置可以让他们完全展现能力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继续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意识到,解决课堂上不遵守纪律这个问题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我知道在XX课上,忍住不讲话是很困难的。那我们可以挑战一下,接下来的三天内,我们像今天一样,管住自己的嘴巴,不随意讲话。请仔细观察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到时候我们再来看看战果。”

(二)扩散战果,倡导积极行为

违反纪律的其实不是全体学生,也就是说,需要处理的是个别现象,而不是整个集体的问题。认识到这点,那么,在班集体之中,至少可以确保学生们的聚焦点集中在多数继续保持良好态度的学生身上,保证了努力的正确方向。接下来,那部分学生又构成了一个系统。物理学中,当系统的一部分发生改变时,整个系统都会发生改变。那是因为感知和表达问题都是在互动的系统中进行的。因此,我进一步通过列表,肯定其中的个别先认识到错误并能主动承担责任的学生,引导他们从“失败”的角度转到从“希望”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分享成功经验,让这种正向、积极的改变扩散开来:左边是自己的问题,右边是战胜问题的方法(已有的成功经验),然后把左边撕掉,聚焦于右边的成功,在短时间内(三天或一周)嘗试去做。一旦学生成功,就鼓励学生重复这个行为,使学生尽快告别这个“违纪圈子”,从而让这个圈子发生松动,影响其他学生的行为。

当然,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应该坦率地承认一个事实:问题行为的纠正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们也不可能短期内就学会自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教育任务,需要班主任随时监督,更需要借助鼓励、赏识等力量一点点推进。后续教育中,我继续通过“坐如钟”“站如松”“行必静”等训练,遵循具身认知理念,将认知具象化,引导学生把身体作为自我认识的工具,当正面积极的行为不断出现后,学生的自律意识也得到了强化,大大减少了课堂上随意讲话等不良行为。

二、情感具象化,“做”出感恩心

某夜,我接到小鑫(化名)家长的电话,气愤地扬言要去教育局投诉音乐老师,说她这学期处处针对他的孩子,都毕业了,居然还要给孩子的音乐成绩打“待合格”。我连忙安抚家长,承诺一定还孩子公道。

次日,我从老师、学生及当事人处再三了解,基本掌握了事情始末。原来,小鑫是校合唱队成员,上学期赛事前,小鑫在训练时表现不佳,国庆假期,该生又请假随父母出门旅游,没有参加赛前重要的合唱队训练。于是,音乐老师依照赛前约定——“不参加长假训练就退赛”,小鑫失去了小学最后一次区级合唱比赛的机会。此举令小鑫耿耿于怀,从此对音乐老师视而不见:对面走过恍若不识,课堂上自顾其事,对音乐作业置之不理。音乐老师对此既不满又委屈:“我已经对他说得很清楚了,只要他完成三分之一的作业,我就打合格。可我催了几次,他都说做好了,但作业本不见了。这是什么借口?”关于音乐老师的话,我求证了当事人,小鑫承认确实如此。

解决这件事可以很简单,家长和学生只要一个“优秀”等级,作为班主任,我可以出面恳求音乐老师“成全”。但如此一来,等于纵容了小鑫的错误:明知赛前有训练却一意孤行去旅游,对音乐老师的处理怀恨在心、消极应对——不听课、不做作业,自作自受却不知悔改,企图借家长之力迫使老师给出“优秀”。如果让小鑫带着这样的“战果”毕业,会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这不是帮他,而是害他。思考再三,我决定利用学生最后一个月的在校时间,通过感恩于行活动,使小鑫懂得知恩于心。

(一)统一家校阵线

我首先组织了一次焦点解决家校会谈,立足学生的初中生活,与小鑫家长一起商讨教育策略。在这次会谈中,我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音乐老师明确表示,她一点儿都没有要为难小鑫的意思,给个优秀不是问题,但她不希望因此让小鑫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错误地认为即使不努力也可以得到一切,对他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说实话,作为家长,最关心的一定是孩子的成长,而不只是一个‘优秀。你们觉得呢?”有了“优秀”为保障,况且老师又的确是为孩子着想,家长当然非常乐意协助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我进而鼓励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参与到改变小鑫的行动中来,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二)明确表达立场

在这一场师生对决中,小鑫用消极抵抗“惩罚”老师对他的退赛行为,而老师呢,认为小鑫既然自己不争气,就应该得到教训。事实上,这时候的小鑫需要的不是一个教训,而是一个机会——找到解决师生冷战的方法,找到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学生和教师能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么他们就会更有动力。

我建议音乐老师用合作性谈话的方式,对小鑫提一个能够引发其责任感与胜任感的问题:“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你的音乐素养很棒,在小学六年中,你曾经多次登台表演小提琴、合唱、舞蹈,这让我对你的印象一直很好。所以,我更希望你用自己的实力说话,而不是我施舍给你的‘优秀。我知道,以你的能力,一定可以做得到。”这场谈话不再以学生这学期的消极表现为重点,而是关注了学生过去曾有的成功经验,并且提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把寻找解决之道的责任还给小鑫,得到尊重与认可的小鑫也就能以自信、高效的方式迎接挑战了。

(三)强化“感恩于行”

在这次教育行动中,重要的不是音乐成绩优秀,而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守住这一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我与小鑫一起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理的行为模式:从面部表情做起,微笑面对每个人,特别是音乐老师;文明用语说起来,用“你好、谢谢、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等”与音乐老师坦诚地谈一谈;“爱心水果拼盘”谢恩师主题活动中,小鑫负责把水果拼盘献给每一位任课老师;“我给老师做贴心小棉袄”主题活动中,小鑫负责帮助音乐老师整理音乐器材室;“感恩老师”真情回馈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一封信,聊一次天,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小鑫的对象是音乐老师。

在“做”的过程中,对于小鑫的积极行为,我和音乐老师总是及时强化。终于,小鑫与音乐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拍摄艺术毕业照时,音乐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小鑫留下了好几张难忘的合影。毕业那天,小鑫还特地把自己精心制作的一份礼物送给音乐老师,并真诚地表达了歉意和谢意。

三、能力具象化,“做”出同理心

一天,班會课上举行“男生好还是女生好”的辩论时,男生小夏求胜心切,频频打断别人的发言。主持人干预时,小夏非但不听,反而对主持人进行人身攻击,导致辩论会不了了之。事后,我要求小夏道歉,小夏很不乐意地说了句“对不起”,没有丝毫诚意。若就此作罢,无疑会强化小夏的个人英雄主义,使他的规则意识越发淡薄;如果惩罚小夏,又会在小夏心中造成“老师偏心”的印象,引发小夏的怨恨和不满。意识到这点后,我决定另辟蹊径,让小夏担当班会课的设计者与主持人,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唤醒小夏的同理心,使他主动反思自己的过失,懂得遵守课堂发言的基本准则:有秩序地发言,不随意插嘴和打断他人的发言。

(一)发现亮点,满足赞誉需求

回顾小夏在辩论中的表现,我发现小夏之所以情绪如此激动,在于求胜心切,当队友们的发言屡屡被对方抓住漏洞时,小夏沉不住气,试图凭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此举被主持人扣分,于是彻底被激怒。我努力发现小夏的亮点,充分肯定他的“特点”:“小夏,我发现你颇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范。在这场辩论中,你始终为集体而战,冲锋在前,而且你的知识面特别广,口才也好,老师留意了一下,长长的十分钟内,你侃侃而谈,妙语如珠。”

(二)尊重个性,视学生为专家

满足了小夏的赞誉需求后,我用赞赏、期待的眼神望向小夏,将他推向专家的角色:“可惜,这堂班会课失败了,辩论也没有结果。如果一切从头开始,由你来当主持人,不知道你会怎么组织大家开展辩论?”

我鼓励小夏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从他的发言中抓取焦点:“我发现这方面你真的很有想法,老师特别想把你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样吧,不如咱们就来上一堂‘怎么上,才能上出班会课的预想效果,你看怎么样?”在我的指点和帮助下,小夏主持的班会课成功地讨论出“班会课必杀绝技”:建设合作小组和团体公约,避免班会课一锅粥、议论纷纷的乱象,实现有序有效的“讨论、交流、分享”。

一切正如我所料,能力具象化唤醒了小夏的同理心,效果明显。在之后每一次同学组织的班会课上,小夏依然是那个观点鲜明、想法独特、敢于表述的学生,发言时能遵从规则,并逐渐成为组内的核心人物。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不仅完成了从无视纪律到遵守纪律的华丽转变,而且还主动成为维护纪律的小干部。

四、习惯具象化,“做”出担当心

有一次,我让学生把自己座位附近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谁知个别学生竟偷偷用脚把垃圾踢到旁边同学的桌椅下面。他们认为垃圾不是自己扔的,谁扔谁捡,丝毫没有主人翁意识。对爱护校园环境,学校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强调,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可见,学校如果只偏重认知教育而缺少实践体验,结果只能是“说起来激情澎湃,做起来无动于衷”。我反思之后,决定强化“做”,让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让行为促进习惯养成。我决定采用“倒逼”教育,突出学生的身体体验和实践行为,使文明素养的养成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一)借机“倒逼”,促自觉行为

我找出把垃圾踢到其他同学桌椅下的学生后,故意做了一回“恶人”:趁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我偷偷地把纸片扔到这几名学生的座位下面。学生回来后,我批评他们没有清理干净座位,这几名学生顿觉委屈,边捡废纸边抱怨。等大家安静下来后,我随机“采访”了那几名学生,请他们谈谈感受。一时间群情激奋,他们指责乱丢垃圾的行为太“缺德”了。我顺势总结:“对,把废纸扔到别人那里的行为的确太不负责任了,那么你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行为呢?”这几名学生若有所思。我借机与他们约定:执行一周保洁工作,利用课间检查并打扫教室。任务结束后,我引导这些学生写感受。这样的“倒逼教育”促使学生改掉了踢纸屑的问题,同时自觉保持座位干净。

(二)升级“倒逼”,天天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也就是说,“倒逼教育”的效果是短暂的,学生做了一周的保洁工作后,或许会好一阵子,但如果没有及时强化,他们还是会故态复萌的。对此,我是这样做的:大课间,由值日班长督促,让全班学生把自己座位上的垃圾捡干净。检查出哪个座位有问题,或哪个同学又出现踢纸屑的行为,继续“倒逼”。此阶段的“倒逼”分两种情况操作:初次违规者做班级保洁员;再次违规者,升级“倒逼”,去其他班級做保洁员,做校园保洁员,甚至到社区做保洁员。当学生的行为有进步时,我并未止步,而是及时给予个体化的积极强化,每周评出保洁之星(不限数额),获评的学生不仅当场获得物质奖励,同时还作为德育评优与期末评奖的依据,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经过这样的“倒逼”教育后,学生乱扔纸屑的行为终于得到了改善,部分学生看到校园里的纸屑时,能够自觉地俯下身子,捡起纸屑并扔到垃圾桶里。当然,文明素养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让文明习惯“具象化”,才能让学生推己及人,真正认识到“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产生“从我做起”的责任担当意识。

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在处理犯错误学生时,既要善待学生,更要让学生能在跌倒之后,学会自己爬起来,承担错误行为的后果,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在同样的错误上跌跟头;学会弥补错误的方法,培养自身的优秀品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杭州,311202)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具身认知班级管理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
具身认知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