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育人的摇篮

2019-04-29王凤彪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方式德育

王凤彪

【摘 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加强对“零起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加快其赶超速度与学习能力,可以尝试让信息技术课堂实现素质教育功能,并将德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样,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书的同时实现育人,能够让信息技术课堂也成为育人的摇篮。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方式;德育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办学条件的提高,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日益规范。因此,高一新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这也就意味着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更易达成。此时,我在思考的是,教师如何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在教书的同时实现育人目标,让信息技术课堂也成为育人的摇篮。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1.传统的讲授法不再适合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而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发挥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都知道,教师若想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才能站得住讲台。但是,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研究领域在扩大,已有软件在升级,新的软件在开发,知识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的学习速度。我今年费劲心机教会学生一个软件的使用方法,说不定明年就会被新款软件替代,甚至有可能我现在教的软件本身已经被淘汰。所以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材不应再纠缠于具体的软件,而应侧重于解决各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有目的、有计划地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这届新高一开学第一节课,我先以聊天的形式引领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学科价值,第二章我带领学生一起使用网络解决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让其认识到网络原来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第三章第一节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我以生活中要發布一个通知为例引入教学,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并选择工具软件。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我则以三个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交流经验,然后以完成一个作品,并进行归纳总结。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因为学生每天都在观看老师的课件,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鉴赏水平。我则彻底放手,让他们自选主题并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第五章学习信息资源管理,我先精心设计学习材料,课堂只负责帮学生理清思路,然后让学生借助学习材料去探索学习。第六章学习信息安全,我则更轻松,让学生自己去策划一个汇报活动。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效果远比老师灌输的要好得多。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前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知识还要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但这些学生未必能领悟到。所以我多以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例展开教学,并适时给学生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

信息技术的另一个层面——技术,无外乎能够根据具体需求去分析问题,确定需要的工具软件,然后去上网查找并下载该软件,安装软件并学习该软件的使用方法,最后用该软件解决自己的问题。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后再引导学生发现、领悟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新问题。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加强对“零起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零起点”学生在每个学校的高一新生中都客观存在,但其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学生从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就能感受到差距,也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改变这种状况的紧迫性,所以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恐慌。对于这些学生我会特别关注。首先,我会在全班第二节课上把这个问题提出并分析其原因,让所有学生客观地认识到存在该状况的原因不在学生个人,然后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互助合作,最后鼓励“零起点”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包括老师、同学,学会从他人处获取帮助,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为契机,将问题归纳总结,重点引向方法指导,引导其触类旁通;引导他们独立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样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快速掌握,也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形成较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教书的同时实现育人。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完成传授知识这一基本任务外,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能力,同时还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三维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要合适的过程与方法为支撑,在该过程中,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注重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后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尽可能将问题升华,以丰富其心灵世界。

学习“FOR循环”时,我先抛出“棋盘上的麦粒”问题,让学生大胆设想,再让学生设计算法,算法设计好后,自然就想编程实现算法。在学习“当型循环”时,我先让学生猜想一张纸对折多少次能够到达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然后再编程验证结果。这样,学生热情地关注学习内容,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此类的情境,引导学生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每位老师在教书的同时都有义务承担育人的职责。我有这样深刻的体会,若干年后,我可能早已忘记某位老师教过我什么学科知识,甚至忘记了学科名称,但他在课堂中给我们讲过的蕴涵人生哲理的小故事、生活小技巧仍然记忆犹新。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会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开学之初,为规范课堂纪律,我会给学生讲番茄的故事。番茄需绑在一个木棍上,并且四根棍子绑成一组,及时平头去杈才可结出累累硕果,若任由其自由生长,他会被自己的枝杈所累,甚至长不出一个果实。由此引导学生领悟,若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克服自身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如信息技术课上网、看小说、打游戏等,遵守相应的规范,给自己以适当的约束,保证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前进,朝着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方向发展。

学习“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内容重要、学习时间长,又基本不需要网络环境支持,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吵闹着要上网。我会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有一位亲戚高考落榜,为了维持生计四处奔波。一个暴雨天气,他穿着雨衣、骑着自行车送外卖,一辆高档小轿车从他身边开过,溅起的泥水弄得他满身满脸都是泥,他快蹬自行车赶上前去,正想发飙,一看衣着体面的司机是自己的同学。他赶快趁未被同学认出自己时狼狈逃离。非常伤心地回到家,儿子不但不心疼他,反而嫌他丢人,坚决不允许他周末去开家长会。他告诉我说,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也必有因,今天的勤奋学习是在为以后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启发我要珍惜学习机会。每每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时,确实能够给学生以心灵的荡涤,不仅能使其静心学习,也能成为他们人生的诫勉。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这样的小故事或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小文章,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做人的道路,丰富其人生阅历。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信息技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以落实育人工作。我们用心多付出一点,受益的可能是成百上千个家庭,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李继秀,汪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方式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电子学档评价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