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枉凝眉》古筝弹唱

2019-04-26李科杰

艺术评鉴 2019年4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

李科杰

摘要:古筝弹唱作为一种独特的舞台表演形式,因其丰富的舞台表现力深受大众的喜爱。民族乐器演奏与声乐表演艺术完美结合,能够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的韵味和乐曲中所蕴含的深邃意境,对表演者的演奏水平、演唱技巧及艺术综合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笔者对《枉凝眉》古筝弹唱的理解及演奏细节处理方法。

关键词:古筝弹唱   综合能力   《枉凝眉》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021-04

古筝是在华夏这片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弹拨乐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即战国时代,古筝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1]。古筝音域宽广,有四个八度,音色优美动听,其高音清脆明亮,中音柔和雅致,低音浑厚深沉,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并且古筝的演奏技巧丰富,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等的伴奏,被称为“众乐之王”,同时也因其表演形式丰富而被称为“东方钢琴”。

近年来用古筝为歌曲做伴奏的表演形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古筝弹唱是一种多位一体的表演形式,相较于单纯的声乐演唱或古筝演奏,古筝弹唱这种表演形式更具有观赏性。除此之外,以往的声乐演唱形式,对歌唱者和伴奏者的默契程度要求较高,如果默契度稍差,那么现场演出效果将会受到影响。而古筝弹唱、演唱者和伴奏这都是同一个人,这样表演者在节奏、速度、对曲子意境的把握、情感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协调性很高的二次创作。

《枉凝眉》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乐曲在,它的古筝弹唱版本也深受大家喜爱。本文简要介绍了《枉凝眉》在声乐演唱与古筝弹奏方面的心得体会。

二、古筝弹唱艺术简介

古筝弹唱这种表演形式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古代也称为“筝歌”。早期的古筝演奏主要是以筝歌的形式表现的。早在公元237年,秦朝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就曾写道:“夫击食、叩吿、弹筝、搏辨、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段文字中所记载的,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有关筝歌的记载,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有关筝歌的记载。由此可见筝歌的历史十分悠久,与古筝的历史大致相当[2-3]。

秦始皇横扫六国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统一。这种大一统的局面,对筝歌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了汉代,政府设立了汉乐府,其中的相和歌与筝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乐府研究专家、山东大学萧涂非教授从《乐府诗集》所录《相和歌辞》中的考证,筝在汉乐府的《相和歌辞》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伴奏乐器[4]。有古筝参与的表演形式多是古筝弹奏与汉赋或者是乐府诗歌吟唱结合,如汉代十分著名《陌上桑》便是《相和歌辞》中所收录诸多筝歌中的一首。据《古今注》记载:“《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於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饮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乃作《陌上歌》以自明焉。”罗敷所演唱的《陌上桑》,就是乐器与演唱的结合,是汉代辞与乐在旋律中的同步,是古代文艺作品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探索与尝试,也为后来古筝与诗词的结合做了铺垫。

唐代时我国诗歌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诗歌发展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在唐朝,筝乐被认为是俗乐,很多流传于民间艺人、乐坊、青楼和文人群体中。当时的统治阶层有一种重俗轻雅的观念,《新唐书·礼乐志》中有“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習雅乐”;白居易《废琴》诗中也写道“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可见古筝在唐时期非常流行,筝歌也是从统治阶级到普通百姓都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唐朝作为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巅峰,促进了古筝演奏与文化作品的结合。薛琼琼、崔七等人是唐代影响力最大的古筝演奏家,他们以写诗见长并将这些经典的文字配合古筝进行弹唱[5],这就使得筝歌除了其自身的音乐属性之外,作为一种文化的承载方式,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属性。

唐宋以后,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筝歌的发展一度迟滞甚至倒退。明清之际,筝歌只有民间艺人偶有为之,实难复唐宋之辉煌。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剧变及各项运动,使古代文学诗词走向没落,筝歌这种形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很多音乐家、学者进行了筝歌的研究和复原工作,才使得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的为人们所了解。此外,在进入21世纪之后,多位艺术家都在舞台上表演过古筝弹唱的曲目,使广大观众获得了耳目一新的试听感受,取得了十分震撼的舞台效果,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2008年,古筝演奏家常静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采用古筝弹唱的方式演奏了中国传统乐曲《春江花月夜》,筝乐与唱腔的完美结合,展示出一个如诗画般的唯美意境,使无数听众为之倾心,再度展现了筝歌这一古老的表演形式的独特魅力。2009年张晓棠在星光大道节目中采用古筝弹唱的形式演绎了《枉凝眉》这首经典曲目,获得了极佳的舞台效果。2012年10月,香港歌唱家郑颖芬在广州大剧院举行的《珠江交响之夜》广州赌场音乐会上,采用古筝弹唱的方式,弹唱了周杰伦的菊花台,给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获得了满堂喝彩。201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上,莫文蔚采用古筝弹唱的方式演绎了我国经典民族歌曲《茉莉花》。上述诸位艺术家的表演,使得古筝弹唱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三、《枉凝眉》词曲简介

1987年央视首次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制作成电视连续剧搬上银屏,并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此版电视剧中的配乐更是被视作经典广为传唱,为这版电视剧配乐的就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红楼梦》的配乐在王立平的一生的创作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创作之初,王立平在研读了《红楼梦》的所有版本后,确定了“满腔惆怅,无限感慨”的音乐基调,他用了四年的时间反复的推敲,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最后确定用《枉凝眉》作为主题歌。王立平的理由有三:一是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二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结局;三是词句优美,是一首可咏可叹可入乐的极佳歌词。最后就有了那首一唱就令人心动的《红楼梦》主题曲。歌曲传唱至今《枉凝眉》以其极高的音乐性和艺术价值已被收录在了各类声乐教材中,几乎是每个学习民族声乐人的必唱曲目。

《枉凝眉》作为小说《红楼梦》中的一首判词,首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昭示着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枉凝眉》诗词中蕴含着的旋律美感和节奏美感,诗词平平仄仄不同声调里体现的高低快慢、轻重变化的组合形成的语句音调的变化,既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又有诗词的韵律形成的抑扬顿挫。作曲家通过音乐语音对诗词进行处理,在音乐节奏、旋律、力度等方面又进一步的升华了诗词语言的意境。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词中以第三者的口吻写出了对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爱情的纠葛。一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道出了原著主人公感情的悲苦伤感。作曲家用了中国传统调式的羽调式加入变宫形成六声。这种加入了半音的传统调式的音乐感觉恰巧衬托出来词里主人公的惆怅哀伤,且更适合古筝这种传统五声乐器演奏。音乐中适当的加入变宫的半音,古筝弹奏这些音时需要用左手按弦技巧又充分体现了古筝的滑音韵味,丰富了整首音乐的表现力。

四、枉凝眉弹唱分析

本文在众多《枉凝眉》的弹唱版本里筆者选择了由徐桦、赵毅配伴奏的古筝弹唱曲谱进行分析举例。这一版难度适中,弹与唱的搭配合理,古筝弹奏与演唱部分容易衔接,且不需要另配其他音响材料作为伴奏,上手弹奏较其他版本更快,适合大多数人。该版本曲谱一共有四十一个小节,乐曲通过原词上下两阙旋律上刚好分为两个乐段。

乐曲首先以古筝两个小节的弹奏引入,在这开头的这两个小节里用以中国民族乐器特色的滑音引入立刻将听者带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之中,古筝前两小节均在第三拍的倍低音“sol”处弹奏上滑音滑落到倍低音“la”。并且音乐从低音“la”到倍低音“la”一个低八度的旋律走向也奠定了一个悲伤的感情基调。

之后弹唱部分在乐曲第三小节开始进入。演奏者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歌曲演唱与古筝弹奏两个方面上,此时应注意弹奏与演唱之间的配合,切勿因表演时过度关注古筝弹奏的原因而影响了声乐气息的运用和声音的传送,也不能因只注重演唱而忽略了古筝的弹奏破坏音乐的完整性与古筝弹唱的协和关系,使得乐句之间不够流畅,造成表演上的失误。所以弹与唱合作的部分对表演者有较高的要求,除了娴熟的掌握古筝演奏技巧,又要把握好演唱过程中声音气息、情感、力度等方面的控制。

乐曲第一段由第一小节开始到第十五小节结束,笔者认为该段应以第三人称感觉的诉说性的演唱方式为佳,旋律上“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用相同的节奏四度和五度模进的方式前后句之间相互呼应。“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与“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之间相互呼应。作曲家在这一段落中把音域控制在五度之内,跨度较小。且每句都用了切分或者附点的节奏使旋律更为舒展,语气感更强。演唱时一字多音处注意唱腔韵味,为了把“字”的感情内容表达出来,字需要转化为“腔”,让字成为连绵起伏的腔调。字的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在声腔中所溶解,不可过分强调每一个音符,要连贯圆润,诗词里字的情感在腔中更加充分的表达,体现出一种哀婉凄然的意境。而手中的古筝弹奏部分在这里也相对简单,右手在小节的弱拍上以小撮的方式进行伴奏整个第一段的旋律。

第一部分结束后十六小节开始进入一个两部分衔接的过渡段,共五个小节。在这之中又有三个小节作曲家只用了一个感叹词“啊”用旋律模进的方式营造出一种类似哭诉的凄凉的呐喊,推动旋律的发展。演唱时由于第十五小节的结束音与第十六小节的起音有较大的跨越,从低音区“6”到高音区的“1”两音之间相差十度,音乐里的情感开始慢慢爆发带出高潮,因此表演者在音乐进行到此处的时候应在十五小节三拍半的长音处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气息,并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下一个音的音高,抓住音乐情绪,以情带声。古筝伴奏部分这个时候换掉之前弱拍上右手小撮和左手弹奏和弦单音的伴奏方式,右手部分改为同旋律的一组长摇,左手用由低音到高音刮奏的方式来烘托此时音乐的气氛。之后第十九与二十小节用古筝弹奏出两个小节的间奏后进入乐曲第二部分。

乐曲第二段里古筝部分与第一段有较大的改变,右手使用了同旋律的摇指技法,旋律里有多处用古筝同弦按音的滑音的技法处理旋律,而并不是直接弹奏原位的音高,让音乐更为婉转悠扬富有中国音乐的声腔韵味。在弹奏这些滑音的时候应注意滑音的圆滑,没有棱角,左手按弦不要直来直去。声乐部分第二十一小节至第二十八节“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与第一部分第三小节至第十小节旋律基本相同,第二部分去掉了第一部分里每句词中最后一字旋律的装饰音。旋律更为直接,也使得整首乐曲音乐情绪变化更为丰富。

当乐句走到“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进入整首曲子的最高潮。音域跨度加大,旋律上与第一部分有较大的反差。从二十八小节最后一个弱拍起到二十九小节保持在高音“1”的三拍长音恰到好处的渲染了原词凄惨悲凉的气氛。古筝部分左手开始变成由低音到高音的一个刮奏渲染音乐情绪,将音乐情绪推入最高,之后的歌词“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旋律走向主要以下行为主,仿佛像原词中写到的体会到了故事主人公在四季交替时光流转中的无奈。音乐最后重复了过渡段四个小节的“啊”放在尾声像是悲惨哭诉和叹息。古筝弹奏部分在这里依旧是右手长摇的技法强调旋律,左手使用高低往复的相对自由的刮奏烘托气氛。叹息的结束后进入古筝最后一个小节的弹奏,用了两个飘渺婉转的滑音给整首音乐画上完整的句号,让人思绪万千,音乐虽止而悲伤不散。

五、结语

《枉凝眉》这首歌曲超越电视剧成为大众所爱的经典的艺术歌曲,表演者用古筝自弹自唱这种新颖的形式表现给予了这首歌曲更多的活力。歌曲里表现的那种传统音乐的意境配合古筝的音色及独特的韵味更接近作曲家所表现的氛围。为了能够让听众达到更好的情感共鸣演奏者就要提高艺术综合实力,熟悉掌握古筝的各种技法和风格,提高演唱能力,充分了解创作背景题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娜.筝史与筝艺的发展[J].音乐生活,2006,(02):66-67.

[2]马磊.筝歌史略[J].中国音乐,2015,(01):153-156.

[3]曾欢丽.筝歌艺术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年.

[4]尹祎雯.以筝歌为表现形式的古典诗词弹唱艺术初探[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5]张瀛予.古筝弹唱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情趣化教学让小学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掌握语音知识提高学生听力训练效果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策略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