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美的鉴赏 提升语文素养

2019-04-23周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

周丽

[摘 要]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文本拟声词的声音之美、叠词的节奏之美和长短句的交叉之美,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鉴赏美;节奏美;交叉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16-03

“发现语文之美,是热爱语文的密码!”(王开岭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培养他们认识世界并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教给学生鉴赏美的方法,让他们掌握体验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路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中提高语文能力,才能发展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让学生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

古人云:“读史宜夏,其时久也。”意思是说读史书宜选择日照时间长的夏天,这样可以有足够长的时间去思古抚今。暑假期间,我没有去读史书,而是翻开自己近年的听课笔记,不经意间发现我曾经听过于永正、薛法根等大师的课,而且做了详细的记录。现在回读当时的记录,真是如获至宝!大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领学生鉴赏课文的用词之美、帮助学生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大师们独到的赏析与引领方法,宛若一股股清泉,给酷夏中的我带来了清凉和愉悦之感。于是,我不禁感慨:“真语文!真美!”

一、拟声词的声音之美

下面是于永正老师的习作课《有声有色的世界》实录片段。于老师多媒体出示两段文字。

片段一

细雨唰唰地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

片段二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

师:读读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略)

师:(小结并板书)像“唰唰、唧唧”等词叫拟声词。用上这些词,我们好像真的听到了雨声和燕子的叫声。因此,我们写文章时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才会有声有色。

师:生活中你们经常听到哪些声音,说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说,略)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爸爸打呼噜”和“小狗打架”的样子。

(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看的学生笑得前仰后合)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看一看,要带上眼睛和耳朵。

(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老师描述画面:“清晨……雾蒙蒙的……小鸟……蜜蜂……荷花……游人逐渐多起来……小溪……”)

生:老师,怎么没有声音?

师:耳朵没派上用场,没有声音,有点可惜。再放一遍。

(学生静静地边看边听)

师:感觉怎样?喜欢哪一次?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板书学生所说的拟声词:啁啾、嗡嗡、淙淙……)同学们,拟声词可以使句子更灵动、更有活力。请写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并用上至少三个拟声词。

(学生欢呼雀跃,快乐习作)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模仿自然声音的词。准确地使用拟声词,会使我们说话、作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在这个片段教学中,于老师没有直接给出拟声词的定义,而是先通过对两个片段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拟声词。然后,让学生表演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场景——“爸爸打呼噜”“小狗打架”。他们表演水平极高,“呼噜”打得惊天动地,酣畅淋漓;“小狗打架”则吠声震天,胜负难分。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对拟声词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这样为后边的习作做了铺垫。教学至此,还没有结束。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拟声词的了解,于老师设置了两种情境,带领学生到公园感受它的自然之美。一种情境是公园里景色宜人,但寂静无声,让人有点压抑;另一种情境是加上声音后的公园。这时的公园突然变得生气勃勃、富有活力。公园里不仅有姿态各异的荷花,有乳白色的雾,更有小鸟啁啾、蜜蜂嗡嗡、溪水淙淙……两种情境的对比,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他们描述出生活中更多的拟声词,而且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因此,当于老师要求学生用至少三个拟声词写一个生活片段时,他们自然能手到擒来。

二、叠词的节奏之美

下面先請看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匆匆》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板书:匆)“匆”,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匆忙”的意思。

师:(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个叠词。

师:对!这是一个叠词。

生:很匆忙的意思。

师:“匆”表示匆忙,“匆匆”是非常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节奏也不一样。

生:(齐读)匆匆。

师:我们汉语当中有很多的叠词,读起来非常优美,很有节奏的美感。课文中有吗?

生:“头涔涔”“泪潸潸”。

师:“涔”和“潸”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涔”的意思是流汗,“潸”的意思是流泪。

师:如果我说“头上流汗,眼里流泪”,美吗?

生:不美。

师:“头涔涔而泪潸潸”,美吗?

生:美!

师:因为有了节奏感,所以感觉美。还有其他的叠词吗?

(学生说“斜斜”“茫茫然” “赤裸裸” “轻轻”“悄悄”等,教师都一一进行指导)

师:还有其他词吗?

生:还有个“白白”“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不用叠词的话怎么说?

生:为什么偏要白走这一遭啊?

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感情不一样。

师:“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意思是这一遭走得——

生:太不甘心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来。

师:强烈的自责、愧疚、后悔。你看,叠词美吗?

生:美!

师:叠词美在它的姿态,美在它的声音,美在它的情感。这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中有十五六个叠词,朗读时有种节奏的美感。这美感是要在朗读中去体会的。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己朗读吧!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优美且充满哲思的散文诗。每一个字、词、句,都是跳荡的充满灵性的音符。《匆匆》之美有很多,如色彩美、修辞美、整齐美……每次教学这篇课文,我往往只关注修辞,让学生体会时间的流逝。感觉如此优美的文章却被自己分析得索然无味,那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我很难讲得清楚,学生也体会不到。再看薛老师的教学,紧紧抓住文章中的十五六处叠词进行重垂敲击,从不同角度诠释叠词,让学生充分感受叠词的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如,教学“头涔涔而泪潸潸”这一叠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简单对话 ,让学生体会到叠词的节奏美;而对“赤裸裸”“白白”这一对表达情感的叠词则进行了诙谐幽默的点拨;还有“斜斜的太阳”的姿态美 ,“轻轻”“悄悄”的声音美等都在教师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具的比较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感受。

三、长短句的交叉之美

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搭石》的第三自然段时,在引领学生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三个词及想象画面之后,把课文内容以长短句交叉的形式再现出来。这种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其形式自然灵活,富于变化,读来轻快、活跃、欢乐,极具音韵美,就像一幅美丽的画,更像一首清丽的小诗,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看教学实录。

师:家乡的风景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你们找到第三自然段这幅画了吗?把它读出来!

(課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学生找出来,并朗读)

师:你觉得这道风景美不美?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美?(出示课件:“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谁能描述“清波漾漾”的美景呢?“人影绰绰”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后)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美丽的画面。(教师配上音乐,范读句子)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画面的美?

生:“协调有序”。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现在让我们也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到水里的。有信心吗?

生:有。

(师生合作读)

师:没人指挥,配合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师:真美!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点击课件。文段变成诗的语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教师配乐再次引读)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搭石》一文的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朴实无华的乡村生活气息。细细品味,我们发现这段文字蕴含着和谐美 、声音美 、画面美等。这些“美”不需要过多的解析,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尤其把原文改为长短句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样,学生不仅从形式上感受到长短句的交叉之美,而且品味到语言文字的美及其背后隐藏的美——谦让美、互助美、尊老美。

纵观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善于引导学生从作品语言中发现美 、理解美、体验美。他们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作品之美,而是教给学生鉴赏美的方法,帮助学生探寻美的路径,从而促进了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和审美熏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开展综合性活动
探究农村中学语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