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皂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19-04-23朱婷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肥皂泡戏剧表演教学目标

朱婷婷

[摘 要]《肥皂泡》是一篇文笔优美、充满童真的散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获得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生活体验、戏剧表演、看微课、听录音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文本难懂的句子,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关键词]教学设计;戏剧表演;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07-0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脆薄、颤巍巍”等8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能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3.通过看微课、听录音、戏剧表演等方式,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作者吹泡泡的乐趣以及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把吹泡泡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作者吹泡泡的乐趣以及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玩过吹泡泡吗?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冰心奶奶写的散文《肥皂泡》。齐读课题《肥皂泡》,注意“皂”是平舌音,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肥皂泡》这篇课文是冰心奶奶在1936 年3 月写的散文,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83年的历史了。由于年代有些久远,里面有些词语不常用,所以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但是,冰心奶奶写得特别优美,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读文要求:“一是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就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二是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的填空题。”

课件出示:“课文第 自然段写了吹泡泡,第

自然段写扇泡泡,第 自然段写作者由泡泡所产生的美好想象。”

2.交流检查。

(1)难读词语检测:“和弄、玲珑娇软、颤巍巍、脆薄。”

(2)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概括:“原来课文就是围绕着作者吹泡泡——扇泡泡——想象泡泡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并板书“吹泡泡——扇泡泡——想象泡泡”。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学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别看这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想要把它吹好,可是要讲究方法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小时候的冰心奶奶是如何吹出这美丽的肥皂泡的。

学生自由读。

1.挑战朗读,读好句子。

第三自然段虽然只有两句话,但里面有一个句子特别的长。老师数了下,一共有109个字,11个逗号。你能不能把这段话读准确呢?指名读第二句话。

2.寻找关键信息,提炼关键词。

这段话是在写冰心奶奶如何吹肥皂泡的。如果肥皂泡要吹成功,有哪些步骤非常重要呢?请你再读这段话,找一找。

预设。

(1)必须要“和弄和弄”。“和弄”是什么意思?你能做做动作吗?(搅拌)肥皂水和弄得好,搅拌得均匀了,一会儿吹出来的肥皂泡才能成功。

(2)肥皂水要“黏稠”。“黏稠”的反义词是什么?(稀薄)只有黏稠的肥皂水才能吹出完整的泡泡。(出示照片:黏稠的肥皂水)

(3)一定要“慢慢地吹起”。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这些也都很重要。只有轻轻地提、扇,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很快很重的动作,泡泡就会破灭。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关键信息,板贴关键词和短语。

(板贴:“和弄 黏稠 慢慢地吹起 轻轻地一提 轻轻地扇送……”)

3.借助板贴,尝试说话。

同学们真会思考,原来肥皂泡要吹成功,还有这么多的奥秘。冰心奶奶就是用上了这些词语,把吹肥皂泡的过程给说清楚了。你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板贴,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吹肥皂的过程吗?

小组内说——指名说。

【设计意图 本环节借助“寻找肥皂泡吹成功的关键点”这样一个具有思维含量的主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了解吹肥皂泡的过程。因为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所以学生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板贴中的重点词语,既是对思维的提炼,又为后面的说话练习做好了铺垫,引导学生在融合自己原有的生活体验中,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照应了课后习题第一题。】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难懂的词句

肥皂泡吹出来了,它们有大有小,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冰心奶奶笔下的肥皂泡不仅美丽,还很奇妙呢。我们看看吹出的肥皂泡是什么样子的。

1.挑战朗读,读好句子。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指名4人朗读,每人读一句。

2.根据预学,出示问题。

昨天在预学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看了预学单,发现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段话当中。

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1:“光影零乱”“颤巍巍”是什么样子?

问题2:“五色的浮光”是什么意思?

问题3:“玲珑娇软的小球”是什么样的?

问题4:第四段的第二句中,大球怎么会分裂成两三个小球呢?

问题5:“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的是什么?

教师一边呈现问题,一边请提问的学生逐个读问题,并用不同的底色,将问题分成两类。

这么多的问题,老师把它们分成两类。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分吗?一类是指向词语不理解,一类是指向句子表達的意思不明白。

3.理解难懂的词语。

有些同学没有提出疑问。谁能帮他们解答疑问?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解惑,教师相机点拨。预设学生回答。

(1)学习词语“颤巍巍”。生活中,我们见过老奶奶的手是颤巍巍的,所以这是抖动、摇晃的意思。这个词语有点难读,我们再来把它读一读吧!

(2)学习词语“玲珑娇软”。我们学过一个词语叫“小巧玲珑”。“玲珑”指的是泡泡很小巧、可爱。这么优美的一个词语,我们在语文书的旁边认真地把它写一写吧!学生书写词语。

(3)学习词语“光影零乱”。出示实物:晃动光盘的一面就会出现变幻的光泽。

(4)学习词语“浮光”。附着在泡泡表面上的各种颜色和光泽。“五色的浮光”就是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特别的漂亮。

刚才,同学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了这么多难懂的词语。这些方法都是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了的,大家都会用了,真了不起。

4. 理解难懂的句子。

(1)哪位同学能帮忙解答这些难懂的句子呢?请1~2个学生自由说。

(2)看来这些句子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我们真正要读好句子,读懂文章,就是从质疑开始的。提出这些问题的同学都很会思考,都是一些真问题。

(3)播放微课。课前老师找了一些肥皂泡的图片,还拍摄了一段同学们吹泡泡的小视频,我们来感受一下。

(微课说明:教师将肥皂泡的照片和小视频剪辑成一个微课,让学生欣赏。视频中有扯成长圆形的泡泡,有颤巍巍抖动的泡泡,还有一个大球分裂成两三个小球的特写动态图,同时视频不断地复现“光影零乱、玲珑娇软、颤巍巍”等词语。)

(4)看完了微课,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能不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由说感受。

5.小组合作朗读,感受肥皂泡的美好。

【设计意图 这个部分是本课的核心环节。教学时,教师借助课前的预学单,了解了真实的学情。文本中难理解的词句,真正来自学生。这是基于学生真实的问题来开展教学的。同时,教师在生生互动、合作互助的共学中推进教学。当学生学不好的时候,教师再通过微课提供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照应了课后习题第二题。】

五、学习方法,解决疑问

刚才,我们解决了很多疑问。其实,我们班里还有一个小朋友有自己的疑问呢?课件出示:

这是小怡同学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和科学知识有关的。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她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我们来听一听她说的话。

播放学生录音:“在预学课文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肥皂泡在潮湿的天气不容易破裂。于是,我就带着问题去请教了科学课的周老师。周老师是这样说的:‘肥皂泡是一层水膜,水暴露在空气中会蒸发。遇上阴雨天时,空气中的湿度大,水膜中的水分蒸发得慢,加上阴雨天气压平稳,这就延缓了破裂。因此,在潮湿的天气,肥皂泡保持的时间长一些。晴天的时候,光照加速了水分的蒸发,泡泡保持的时间就短一些。听了周老师的解释,现在我明白了肥皂泡不容易破裂的原因了。”

老师要为小怡同学点个赞。她不仅会思考,还用亲身实践告诉了大家: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向身边的人请教!

【设计意图 听录音的方式既可以转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恰到好处地照应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提到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同时,让学生用转述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

五、创设情境,演吹泡泡

1.场景带入,无实物表演。

课文学到这,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吹一吹泡泡呢?

教师语言渲染,播放轻音乐,创设情境:“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宽阔的大操场。老师的手上拿着一支竹笔套管,放在嘴边,轻輕一吹。你看一个泡泡飘上去了(教师表演,手指上方)。现在我们一起来吹一吹吧!大家拿起竹笔套管,把泡泡吹出去吧。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再轻轻地扇送……快看快看,肥皂泡都吹起来了,我们的教室里四处飘舞着这么多晶莹透明、玲珑娇软的肥皂泡。我看到它们轻轻地落到你的头上、鼻尖上,和你做起了游戏。你看这个,快要破了……(教师示范眼神跟着泡泡走,学生舒展肢体自由表演)”

2.定格画面:学生有的张着嘴巴,有的仰着头,有的屏着呼吸。

3.邀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吹泡泡的感受。

预设。

哇,这个轻清透明的泡泡好美啊!(赞美)

我吹的肥皂泡快要破了,我好紧张。(担心)

我真希望我吹的泡泡永远都不会破裂。(期待)

4.教师引读句子:“真紧张呀!这脆弱的球‘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

(生)“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教师总结:“在冰心奶奶眼中,这些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肥皂泡是多么美丽,多么灵动!泡泡不仅给她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同学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这节课先上到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着冰心奶奶优美的文字走进她梦幻般的泡泡世界。”

六、课后作业

课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玩吹肥皂泡的游戏,试着用上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说一说看到的肥皂泡的样子。

七、板书设计

【设计总评】

《肥皂泡》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宜安排两个课时展开教学。为此,我将第三、第四自然段作为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第 五自然段作为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基于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的一大特点是每一课的课后习题都隐含语文要素训练点,并编排2~3题,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呈螺旋式上升。仔细研究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我发现它们指向不同的自然段:第一题指向的是第三自然段,第二题指向的是第四自然段,第三题指向的是第五自然段。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为“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和“理解不容易读懂的句子”这两个内容。

利用课后习题这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价值,可以帮助教师明晰教学内容,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落实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

二、依托真实学情,层层推进教学

在课前的预学单中,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觉得难理解的句子,并让他们自己提出疑问,难在何处。基于真实的学情,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读正确开始,逐步达成教学目标。第一步,先自由朗读,再指名四人挑战朗读,读好句子;第二步,呈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问题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指向词语,一类是指向句子;第三步,生生互动,让知道的学生帮助解答“颤巍巍”“浮光”等词语,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广泛迁移,并形成合作共学的氛围;第四步,利用微課作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运用多样的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句话。朗读是最终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的重要标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好,才能读出感情,而学生的理解即意味着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从朗读到质疑、理解,最终再回归朗读,整个环节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同时,让三年级的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训练了他们思考的能力,也为四年级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做了铺垫。

三、渗透戏剧元素,从共学到共情

英国著名戏剧家、教育家布莱恩·威说:“戏剧首先是一种促进孩子作为人类一份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戏剧教育开发每一个人。”在语文教学中巧用戏剧表演,是基于学生兴趣、基于文本中的戏剧元素。在教学句子“这时大家都悬着心……揉出了眼泪”时,教师融合戏剧元素想象表演,旨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玩泡泡时的心情,激发学生的想象,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首先创设了“教室剧场”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在宽阔的操场上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情景;接着,进行感性渲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做出各种神态、姿势。可以想象,在这样全体参与的场景表演中,学生对作者吹泡泡时紧张、担心等情绪的感知,要超越纯粹的文字解读和分析。此刻,学生与文本作者、小伙伴“共情”。因为,设身处地,心同此理,打开了心灵和肢体的学生变得活泼快乐,理性的课变得灵动有趣了。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研读习题、用好习题,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两条主线的推进,清晰课堂教学的脉络。一是引领学生理解文本,这是语文学习重要的基石;二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两条线有机地融合,突破了文本的重难点。同时,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发展特点,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肥皂泡戏剧表演教学目标
十二月·肥皂泡泡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微表情在戏剧表演中对艺术真实塑造的作用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