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桥策略在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16黄英颖

中学生物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免疫教学应用

黄英颖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对搭桥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探索,旨在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塔桥策略 免疫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学生的生活本身,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身心的成长就是在学生的课堂生活中完成的。搭桥就是结合题设,通过话题、问题、课题等元素,建立起能够通往解决目标的桥梁。搭桥策略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思想。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搭桥策略,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意义的构建,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1话题搭桥——让生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大量的生活化的话题。教师引用生活化的话题进行搭桥,可以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鲜活的知识,陶冶情操。

例如,2018年9月,宁波出现了登革热,这个话题引起了社会上高度的关注。教师以登革热病毒、传播途径、登革热疫苗等话题作为搭桥的桥梁,可以深入浅出地把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入侵过程、病毒入侵后机体产生的非特异性防卫和特异性防卫的过程、免疫的类型及机理等内容介绍给学生。又如,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高校沦为艾滋病重灾区”。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关于艾滋病病毒的形状特点、艾滋病症状及传播途径、艾滋病预防等问题的讨论,从而使生物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问题搭桥策略——让生物教学启发学生的智慧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問题、思索问题。问题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成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并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链,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扩大其学习活动的心理活动的范围,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促使学生的情感、兴趣、动机都处于积极状态,促使学生认识上的转化和飞跃。

在非特异性防卫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唾液中的溶菌酶参与的免疫是什么免疫?炎症反应的现象有哪些?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区别是什么?脓液的组成成分是什么?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并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以问引问也是问题搭桥中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在特异性免疫一节中,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淋巴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抗体有什么关系?记忆B细胞能分泌抗体吗?病原体就是抗原吗?……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3课题搭桥——让生物教学引领学生的学术体验

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入课题调查研究也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例如,教师开设“接种疫苗与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研究”“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等课题”等课题,可以使学生获得乙肝病毒、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与预防、免疫异常等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社会调查方法和步骤,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引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交流并分享调查结果。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及免疫调节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教师通过运用以上塔桥策略,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理解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的产生、特点和作用,掌握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的疾病种类,了解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能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地能力及提高培养社会责任的意识。

猜你喜欢

免疫教学应用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运动与机体免疫能力关系研究综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在胃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