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9-03-14商亮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培养策略

【摘要】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能夠运用语言交流,凭借获得的口头语或书面语开展情感沟通。需要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前提下,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认真思考母语思考模式与文化造成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汉语文化的习惯。基于这一角度,结合跨文化交际含义,分析影响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商亮(1978.06-),男,汉族,吉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引言

英语科目是科学设置大学课程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开展文化交际的重要载体。在英语实际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属于至关重要的概念,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应高度关注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通过科学方法对学生的交流能力有效启发,建立教学的综合框架,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英语发挥了桥梁作用,从而有效融合了中西方文化。

一、跨文化交际含义

从宏观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包括了各种不同文化实现跨越式沟通,这样的交际不但牵涉到民族内外部文化交流,还涉及了大量交流因素。实际是指本族与非本族语者之间形成的交际,也指在语言与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简单分析,就是与语言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人开展沟通时,应当关注哪些问题,怎样适当开展沟通。跨文化交际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语言问题,另一个是超出语言因素之外的更为复杂的文化问题。文化将语言作为重要基础,在传承任何一种语言的过程中都存在对应的文化积累痕迹。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发挥了传承民族历史、传统风俗、艺术规范等的关键作用,在人类交流过程中普遍肯定的一种具有传承特点的意识。人们建立价值体系中文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人们客观理解社会宗教、行为标准、道德理念等认知。

二、培养意识的影响因素

学习语言主要是开展全面的交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除了需要掌握基本英语学习技巧之外,还要深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1.社交习俗产生的差异。在社交习俗方面不同民族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比如打招呼、恭维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如“Thank you”词语,汉语表示“谢谢”,这是十分普通的致谢,英语表现出的普及性,在中国人的平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产生对谢谢逐步取代的发展趋势,但这句活在英美中的应用范围显著超过了谢谢,当英美人获得称赞时,采取“Thank you”进行回应,但中国人习惯于使用代表谦卑的“哪里哪里”代替谢谢。若对二者存在的微小差异无法了解,容易使人产生骄傲的感受。此外,中国人认为年龄和收入是非常普遍的谈论内容,但对英美人来讲,这一话题表现出较强的私密性,禁止随意讨论,属于需要回避的“privacy”。

2.生活方式产生的差异。中英美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显著差异。比如中国人十分敬老,在老年人面前会不自觉的做出搀扶和让座等动作,但在英美人看来,更习惯于独立,即使成为老年人,也拒绝搀扶,若坚持则令他们认为不被尊重,遭遇了侵犯。再如请和“please”,二者产生近似的意义,但由于巨大的生活差异,导致无法进行通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中国用请,标识欢迎客人就餐,但英语需要使用“Help yourself”,却不使用“please”。

3.文化内涵产生的差异。中西方存在不同的民俗思维习惯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相同的名词也产生不一样的意义。最具代表性的词是龙,英文表示为“dragon”。汉文化中龙代表了神兽,代表吉祥如意,象征了祥瑞,表达了皇权与民族的含义。英文中却是“dragon”恶的含义,表示凶恶和凶暴,与中国的意思差别较大。再如汉语的喜鹊,象征了好运和吉利的意义,英语翻译为“magpie”紧密联系着唠叨的意思。由此可知,若无法掌握背景文化,则容易发生歧义。

三、培养策略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不管是学习语言知识,还是提升交际水平,教师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高度关注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

其一,在英语教学之外,教师应科学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比如,通过网络直播成功打破时空格局,或者是开通微信公众号,在课下业余时间,向学生传递跨文化理论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强化了学生跨文化意识。

其二,在英语教学中,主体应转移给学生,通过实物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一定程度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科学把握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应用,从而获得有效的启发,教师与学生认真总结。

此外,还应设计有关文化的课程,通过小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展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认为是引导与组织者,科学安排学生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深厚文化色彩的英文电影,还可以积极安排演讲比赛与配音比赛,有利于学生深刻体验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活动结束之后,学生针对组织活动内容开展讨论,学生凭借合作方式交流学习经验。

2.努力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流能力。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角度的单一教学,学生应整体把握交流英语的技术,还应了解非语言交流技巧。因此,在教学中,科学利用合理的非语言方法推进教学,对所有学生的语言意会能力有效提高。比如,在句子“He sat there,his hand over his mouth,his arms and legs crossed”、“his hand over his mouth”对于这些动作的真实涵义,一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为沉思,但是,这些动作表达的实际信息为“我现在拒绝交谈,请不要靠近我”。再如,英语实际沟通中,双方交谈的关系比较和谐时经常对面而立,双肩无法产生平行状态;若双方无法愉快进行沟通,则不会有意识的实施转身,防止与对方直面。学生在学习有关内容时,若不了解这部分信息,则很难如实把握这部分内容,因此,要求教师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内容。

3.认真讲解词语内涵。在交流英语过程中时常体现出多层含义,若简单根据表面意思开展翻译,极有可能对多真实的语言交流意思错误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解隐藏的文化含义,有利于学生认真讲解英语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谚语和典故。由于英语文化与汉语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异,一部分词语表现出模糊的褒贬含义,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加之,英语交流的文化延伸和汉语语言存在着很多不同,教师应根据特殊场景和语境认真讲解词语。比如,“ambitious”选择英语褒义的含义,可以表示为有抱负的、有雄心,我国汉语将其翻译为贬义,表示为有野心的。再如,“dog”是英美人最忠诚的朋友,在中国却带有贬义特点。基于此,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认真分析英语词语隐藏的意义,整体了解不同的跨文化内涵。

4.科学应用先进的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新型技术以后,教师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思想,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促使跨文化交际教学表现出全新的理念,培养了学生探究课堂内容的兴趣。比如,教师利用校园内部网络论坛、QQ、微信等工具与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聊天,从而对学生思想特点整体了解,提升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在网络聊天过程中,教师碰到刚上线的学生,可以这样问候“How are you doing?”,学生自然会响起之前掌握的交流知识,回复“I am doing fine。”这些网络交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习惯。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学习英语主要是想更好的利用英语开展交际,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除了需要积极培养基础能力与知识之外,还应高度强调意识的科学培养,并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彰显。如此可以很好减少交流障碍,避免发生激烈的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张奕.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评《现代英语教学理论与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58.

[2]张志华.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譯的策略研究——从跨文化的视角切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8):61-62.

[3]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56.

[4]侯青龙.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 2016:77.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培养策略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