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兴趣的转化及其教育意义

2019-03-07任瑾

考试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育意义转化兴趣

摘 要:兴趣作为动机中活跃的因素之一,其发展在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的基础上,推动着个体主动去认识事物并探求真理。西方学家提出了兴趣发展的四个阶段,将研究慢慢转向重建个人长期兴趣发展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中。本文立足于兴趣发展的四阶段模型理论探析其内在转化过程,并向教育者提供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兴趣;转化;教育意义

20世纪初,著名心理学家指出了激励和调节人类行为的兴趣所扮演的角色,提出兴趣是学习和发展中最重要的动机因素。“兴趣”一词可以描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但又常常是共同发生的体验:人被事物所迷住的瞬间体验,以及该事物令人愉快并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更为持久的感受。

一、 兴趣分类及相互关系

自杜威以来,兴趣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行为主义沉睡期,而有关兴趣分类的系统性研究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初见端倪。赫尔巴特主张从心理主观上去对兴趣进行划分,他强调应类分心理的状态,并将兴趣分为六类: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郭戈,1987)。此外,根据学习兴趣定义的二元性,影响学习发展的兴趣动因的研究路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研究方法是将学习兴趣作为因变量,侧重于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对学习和成就的影响;另一种研究方法则是将兴趣作为自变量,很大程度依赖于分析个人兴趣(individual interest)与学业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就目前而言,将兴趣划分为情境兴趣与个人兴趣的观点被学者普遍接受和运用。

从区分情境与个人兴趣的定义出发,可以凸显出二者不同的特征。个人兴趣由于其保持的长期性且难操作性,不易受教育干预的控制。相反,情境兴趣由于其具有易改变性和可操作性,教育工作者往往侧重于情境兴趣的研究。但情境兴趣往往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短暂性的弊端,因此,当致力于个体生命全过程的兴趣发展时,情境兴趣体现出的优势远不如个人兴趣。后来国外学者提出了情境兴趣向个人兴趣转化的观点,Hidi和Renninger(2006)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阶段模型。

二、 情境兴趣向个人兴趣的转化过程

Hidi和Renninger认为情境兴趣、个人兴趣都应分别由两个阶段构成。在情境交互中,情境兴趣涉及到兴趣的触发阶段和维持的后续阶段;而个人兴趣则包含新兴发展的兴趣和成熟发达的兴趣。兴趣发展的四阶段模型正是描述了上述的四个阶段,其中还包括情感和认知过程;同时它还确立了情境兴趣的维持可以為新兴的个人兴趣提供理论基础。克拉普(Krapp,2002)勾勒了从兴趣的转变过程如图1:

图1 情境兴趣向个人兴趣的转变过程

兴趣四阶段模型体现出一种发展的观点。最初环境的特征(如学习情境的新颖性、模糊性、惊奇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假设学生认为学习任务有意义并且涉及任务的价值性或愉悦性,则这种情境兴趣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触发和维持情境兴趣的重复经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为新兴的个人兴趣。最后,这种新兴个人兴趣的维持可能会发展成为良好的个人兴趣。可见,每个阶段兴趣的发展都可能被视为是后继发展的铺垫,以及对先前发展的深化。然而,这个转变通常是一个多阶段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从分析概念的角度进行描述。事实上,研究者必须要将其看待为一个发展的连续统一体,这个连续体起始于情境兴趣,一种可能接近于好奇心的状态;而另一种是在成年状态下对已完全认同的兴趣对象显现出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兴趣。可以发现,情境兴趣与个人兴趣并非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因素,其转变过程也并非是单一不变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其转变也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

三、 兴趣转化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个人兴趣对认知功能和表现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在教学实践中想要直接应用个人兴趣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尽管大多数的教育者都认为个人化在课堂上是可取的,但却很少有人能运用足够的时间有效地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次,由于个体最初都对学习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兴趣,尽管这些兴趣可能不会很好地表达或适合于学校环境,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多地了解如何培养教育相关的个人兴趣,并且创设能够激发和维持情境兴趣。杜威曾提出教育活动应唤醒并激发个体的直接需求,而小学阶段的重心是让个体身体感官与感性能力得到充分舒展,为今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丰富的感性基础,可见兴趣的发展在人的教育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郭戈.西方近代的兴趣教育思想[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3):60-63.

[2]Krapp A.Structural and dynamic aspects of interest development: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rom an ontogenetic perspective.[J].Learning&Instruction;,2002,12(4):383-409.

[3]Suzanne Hidi,K.Ann Renninger.The four-phase model of interest development[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6,41(2):111-127.

[4]张林,李玉婵,邢方.兴趣发展四阶段模型的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2):25-29.

作者简介:

任瑾,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意义转化兴趣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