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2019-02-10孙莉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审美能力小学音乐

孙莉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于个体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音乐能够帮助个体启迪智慧、提升审美情操。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育的本质依然是进行审美教育,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审美教育,帮助个体实现更好的发展,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分享,为广大音乐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是一种通过节奏、节拍、和声展现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不仅能够帮助个体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帮助个体形成更强的观察力以及思考能力。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育,需要以审美作为核心,让个体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陶冶,教师在将审美和音乐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细节的融合以及渗透,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时获得良好的情感塑造,和音乐之间形成正向的共鸣[1]。音乐教育同样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提升的基础上得到审美的愉悦,进而实现心灵的净化。

一、培养感知力,提升审美能力

对于审美塑造来说,首先个体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力,只有具有較强的感知力,才能够对人生以及生活产生深刻的洞见,音乐本身能够帮助个体形成较强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感知力与审美也是互相配合的,具有较强审美感知力的个体,更能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看到生活中的美感所在。具体来看,审美感知力包括的方面有色彩、影像以及形体等等,音乐作为一种抽象艺术,通过音符展现情感的变化,音乐也只有一种画面美,个体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在感知力的帮助下能够形成视觉意象,教师在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时候,要尤其注重让学生聆听到音乐中的细节,例如音符的高低、长短、强弱以及音色等等,这种训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培养出审美感知力,掌握旋律、节奏、音色的特征。例如教师可以在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先了解音乐的背景知识,然后通过语言的描绘,让学生现在脑海中形成关于音乐情感色彩的基本想象,然后再向学生播放,音乐教师可以播放《三国演义》中两军交战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通过听觉展开视觉方面的想象从而激发感知力的提升,在播放完音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分析在这段音乐中里听到了哪些音乐的元素,学生会描述出听到了战鼓以及铁骑的声音,然后教师再结合视频中的《三国演义》的情景,让学生将对音乐的想象和画面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加强了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感受到了音乐之美。

二、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作为情感抒发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对个体带来审美愉悦的享受。音乐的聆听本身也是一种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思维活动,音乐中所蕴涵的情感,实际上也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情感基础,才能够准确的认知音乐的情感,获得以及提炼也是一种训练的方式,需要个体具有较强的感觉、知觉、联想以及思维等等,所引起的也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特色的歌曲表现以及音乐展现形式,不同的曲风以及节奏背后蕴含的也是不同的情感特征,从整体来看,音乐在题材上分为不同的种类,展现的情感也有浅尝则止的,也有史诗性质的,在音乐展现的过程中,通过调式以及调性的特征,给人带来的情绪感受也不同[2]。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审美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到歌曲中,感受音乐所传递出的情绪,这种对于情绪的把握,除了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之外,也要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能够将情绪从感性的层面上升为理性,把握音乐的脉搏,从而实现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与歌曲产生共鸣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分析,弄清楚到底是音乐的哪一部分打动了自己,音乐蕴含的情绪和个人的经历有什么样的共鸣,通过这种深层地分析更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美感所在,提升音乐基本素养。

三、提升想象能力,获得审美素养提升

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比知识的储备量要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想象力却能够融汇知识,推动人类向前发展。对于想象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审美层面上双向促进个体想象能力的提升[3]。在这方面,教师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觉地将情感融入到歌曲中,并且展开想象的翅膀,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及想象力丰富而多元,以音乐作为载体,能够让学生将想象力得到合理的发挥,从而在这种想象的带动下,感受音乐的美感所在。

例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这一课时,学生可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闭眼睛想象自己走在神秘的星空中,看着一望无际的银河,心中的实际感受是怎样的。教师要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讲述银河以及太空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描写联想相关的情景。这种融合了语言以及音乐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找到想象的切入点,在语言美和音乐美的双重带动下,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也要注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分享出来,和同龄人进行探讨,了解他人是如何理解这段音乐的,将这种分享以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更能寓教于乐,帮助学生提升审美品味深化理解。

个体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审美理解能力,才能够对于音乐产生正确的理解,这种理解能力本身并不是碎片式的,而是可以在想象力以及感知力的带动下,构建出属于个体的特有的审美世界,如果个体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的话,那么对于音乐的感知则是苍白无力的,审美能力能够从深层出发,帮助个体通过概念总结以及延伸的方式,更好地掌握音乐所传递出的审美意蕴。理解力同样能够让个体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涵,认清本质。总体来看,音乐审美活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认识活动,而是在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音乐理解能力[4]。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阐释音乐所传递出的美,让学生能够在感知想象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的总结,将音乐中的美感阐述出来,学生也要具备一定的对音乐的评价能力,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到音乐对于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在这方面,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音乐也要理解音乐,将这种深层的审美能力转变为一种领悟力,强化学生对于音乐情感性的理解,在这方面,教师也要多教给学生一些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方法和角度,例如向学生介绍音乐的背景知识以及作曲创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并掌握这种理解音乐的方式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音乐审美感知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种展现美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塑造能够帮助个体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艺术感知力基础,通过和音乐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社会型人格,将内心的情感以正确的渠道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感性能力的训练帮助个体将认识升华至理性层面,在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中参与到创造没的行列里,在音乐的带动下,形成对人生和生活的杰给认识,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塑造美的过程中享受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教师要尤其注重对审美能力的渗透性教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看到音乐的更多可能性,进而发展出较强的艺术把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7(16):13.

[2]马韬.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方法浅谈[J].好家长, 2017(21):201-202.

[3]叶盛水.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7(4):73.

[4]董艺.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的音乐欣赏教育探究[J].北方音乐,2017,37(19):196.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审美能力小学音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