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8先秦音乐史研究综述

2019-02-10鲁孟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先秦音乐史研究综述

【摘要】先秦音乐从远古开始追溯,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不论从音乐方面或其他学科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吕钰秀曾在文章中统计了1994-2011“先秦音乐”298篇,统计显示出国人对美学课题的偏爱。那么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学界对先秦音乐的研究是否偏向其他课题?亦或有其他新视角的研究?带着这些疑惑,笔者沿着吕钰秀老师的脚步以2011-2018这个时间节点,探究先秦音乐研究发展方向。

截至2018年12月25日,笔者针对其中2011-2018的相关文章,在知网中搜素关键词“先秦音乐”,检索到相关期刊及学位论文 126篇。其中涉及美学43篇,文学18篇,乐器12篇,礼乐11篇,乐律及歌唱6篇,考古篇5篇,曲式2篇,心理学1篇,其他28篇(包括音乐评论、著作比较等文章),现将其予以说明。

【关键词】先秦;音乐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1994-2011“先秦音乐”与2011-2018“先秦音乐”之比较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这两个时间段研究先秦音乐的差异,制作了如下统计图:

由上图不难看出对先秦音乐的研究总数是减少的,尤其以美学研究最为突出。但笔者在比较研究中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年限差异,可能会对研究发展产生误差,因此另制作比率图,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研究方向所占年限比率情况,美学较1994-2011比率低,心理学,考古,乐律及曲式略低,但没有明显变化,其余研究方向均高于之前研究。

小结:根据两个图表反映出,在2011-2018近8年中,有关先秦音乐美学方向研究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在研究方向所占年限比率情况中,心理学,考古,乐律及曲式没有明显变化,其余研究方向均高于之前研究。因此可以得出,先秦音乐研究从偏向美学课题转向其他课题研究。

二、原因分析

(一)1994-2011“先秦音樂”为什么对美学课题偏爱?

1.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给学界研究提供研究对象

先秦美学思想渊源流长,它既是中国美学的源头,又是文化与思想碰撞最为辉煌的时代,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繁荣局面恰恰给后继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故学界对美学课题研究的偏爱也就不难理解了。

2.《乐记》给学界研究先秦美学提供了理论参照

《乐记》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不仅总结了先秦音乐美学的成果,而且还是中国先秦音乐论著及音乐美学的典范。在1994-2011先秦音乐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乐记》的研究也是灿若繁星。在此,笔者想到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在导师的授课中还是在其他专家教授的讲座中,都曾展现出对于《乐记》原文的学习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乐记》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3.与学界研究思潮有关

1994-2011在这个时间节点中音乐美学的传播和研究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首先,学界学者的专著中均涉及到先秦美学的叙述,导致许多音乐理论工作者将目光投向音乐美学上来,如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李纯一《先秦音乐史》等;其次,苏联和东欧等国家音乐美学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也为美学思想的讨论奠定了基础;另外,一些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也都对先秦音乐美学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所以受到研究趋势的影响,这也是此时期对美学课题偏爱的原因之一。

(二)2011-2018“先秦音乐”为什么转向其他课题研究

1.与社会背景有关

2011-2018中国进入到了多元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呈现了良好发展的局面。所以此时先秦音乐的研究也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方面研究,而是涉及其他更多领域方面的研究。

2.与信息交流渠道有关

信息交流的畅通与否也影响着研究方向的偏向。在信息技术没有发展之前,学术观点、信息主要通过期刊进行发表,比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出版的《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研究》等等为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专业的学术研究者提供了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在音乐史研究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个专业音乐院校和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上推送的方式,将音乐史研究的实时资讯展现在人们面前,相比从前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渠道。

3.音乐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

对国外传入中国的Ethnomusicology的追溯一般都以王光祈为起点,具体的理论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70年代末,由廖乃雄和罗传开在“上音译报”上刊登的有关民族音乐学的翻译文章,其中介绍民族音乐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到了1980年,中国的一批学者召开了第一届民族音乐学术讨论会,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对Ethnomusicology的译名、学科范畴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这种新型学科的传入不仅对研究先秦音乐,乃至整个中国音乐史的研究都产生深远影响。

小结:1994-2011“先秦音乐”偏爱美学课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给学界研究提供研究对象,二是《乐记》给学界研究先秦美学提供了理论参照;三是与学界研究思潮有关。2011-2018“先秦音乐”转向其他课题研究的原因除了与社会背景、信息交流渠道有关,受到音乐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

三、2011-2018新视角的研究

(一)期刊论文方面

2011年王安潮认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领域的扩展面增加了,提出乐器研究,宫廷音乐与仪式音乐研究,曲调考,文人音乐和历史人物研究,口述史与妓乐史研究,音乐起源新论,传统音乐名词考,专题史研究等八个热门研究课题。吕钰秀认为可以通过音乐风格的架构和先秦唱奏声响表现来实现重建先秦音乐史中的声响。作者以《乐记》为例,认为《乐记》中的文字虽然无法编织出一首歌谣或演奏出曲调,但是可以利用这些文字的描述,建构出一个古代音乐声响空间。宫宏宇认为既要深化对中国音乐研究内涵的理解,又要调整与拓展研究的方法、视角,不但要对东亚的中国音乐研究有历时性的纵向考察,也要有跨国界的横向观测。

(二)学位论文方面

卢晓慧从数字理念入手对先秦的音乐进行了全面分析。一是从研究背景与现状、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二是关于先秦这一时间段的概念范围划分和是关于数字理念这一概念的界定;三是音乐理论方面的数字理念史料分析;四是音乐实践方面的数字理念史料分析;五是关于古代哲学方面的数字理念史料分析。李忠娟对《先秦音乐史》(修订版)中所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与另外三部断代史著作进行比较研究,阐述《先秦音乐史》(修订版)的价值。陈静怡对1978—2000年中国古代音乐断代史研究的专著和期刊论文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概括这一时段中国古代音乐断代史研究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对这一时期中国古代音乐断代史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进而探讨其对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小结:从发表的期刊论文来看,先秦音乐的研究面拓宽了,涉及音乐本体或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的研究越来越多,还有涉及与其他国家音乐史发展进程的比较研究。从学位论文来看,先秦音乐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的交叉,音乐史学和数学的交叉,音乐和历史学科的交叉等等,并且从学科交叉中反映出先秦音乐的研究由单一逐渐趋向多元化发展。

四、总结

2011-2018先秦音乐史研究整体偏向其他课题研究。究其原因发现除了与社会背景、信息交流渠道有关外,还受到音乐人类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不仅如此,先秦音乐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的交叉,文人音乐和历史人物研究,口述史与妓乐史研究,音乐起源新论,传统音乐名词考等等。王安潮、吕钰秀、宫宏宇等學者提出的新视角也对学界研究先秦音乐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参考

[1]王安潮.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领域的新拓展看其发展方向和动因[J].镇江高专学报,2011,24(2):103-111.

[2]杨和平.感性的体验 理性的表达——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60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349-364.

[3]吕钰秀.重建先秦音乐史中的声响可能性——以《乐记·乐本篇》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4):25-28,68.

[4]吕钰秀.先秦音乐史研究的传统偏好与新视角拓展——以神话研究为例[J].人民音乐,2012(8):58-61.

[5]宫宏宇.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音乐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3):72-89.

[6]李忠娟.李纯一著《先秦音乐史》(修订版)史学方法研究探微[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3.

[7]卢晓慧.先秦音乐数字理念史料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8]陈静怡.1978-2000年中国古代音乐断代史研究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9]洛秦.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A].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2006(6).

作者简介:鲁孟(1994—),女,汉族,安徽省宁国市,硕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先秦音乐史研究综述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杨和平《浙江音乐史》有感
先秦“五正色”的数据参数分析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爱有别还是爱无别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