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国舞社团组建和实践策略探究

2019-02-10杨玉婷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

杨玉婷

摘 要:2016年9月,广州市番禺区旧水坑小学组建了“阳光舞团”,旨在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阳光舞团”通过让学生接受舞蹈艺术的熏陶,从视觉、听觉以及模仿和编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以促进我校少年儿童个体差异的发展,通过素质舞蹈教育达到美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中国舞社团;组建策略

一、中国舞社团“阳光舞团”的组建

旧水坑小学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旧水坑村环村西路,学校周围是工业区,生源大部分来自务工子女,艺术素养基础薄弱,素质参差不齐。组建“阳光舞团”时,笔者反复思考自己在学校里该如何通过自身专业技能,让我校中国舞社团有效开展。笔者采用学生自荐和课堂观察寻找“苗子”,社团成员进行梯度选拔,最后整合。

我校“阳光舞团”的组建就是利用课余时间(上午7:30—8:30,中午1:30—2:30,下午4:30—6:00)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技能和素养,笔者认为它的开展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中,讲究规范性、系统性、稳定性,给舞蹈社团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持久力。突破以往为了比赛和演出临时征集小舞蹈演员的组建方式,笔者针对学校的特点,建立健全学校社团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社团及成员的行为和时间、进度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选拔成员,成伯乐,寻千里马。在课间操时间和音乐律动课上,笔者留意节奏感和动作协调的学生;平时的教学、各类艺术展示、比赛等活动中,诸如“元旦”“元宵”“六一”“中秋”“国庆”、少先队活动等,处处做有心人,效法伯乐,发掘具有舞蹈天赋和素质的学生。

宣传发动。在每个学年开学初,以班级内宣讲、校内张贴海报等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并向各班发放社团招募成员通知单,做到形式多样,由学生自愿报名或由班主任推荐报名,也可以由其他成员推荐。最后通过教师面试梯度选拔后形成社团。在选拔过程中对成员进行了解、分析,按照身高体重、舞蹈掌握程度、肢体协调、表演表情等要求进行分队编排,组成A、B队。通过练习舞蹈基本功、技术技巧和剧目排练,增强队员的身体协调能力,训练队员的舞蹈感觉,培养队员的形体气质和舞蹈素养。另外,在选拔队员时我们还应该注意避免“阴盛阳衰”。由于许多人存在“学舞蹈是女孩子的事情”等片面的想法,因此在组建舞蹈团时特别要注意面向全校学生招生。

二、中国舞社团“阳光舞团”的实践策略

(一)活动形式多样化

1. 分队排练和集中合排相结合

笔者按照团员们的身高体重、舞蹈掌握程度、肢体协调、表演表情等差异,进行分队编排,将学生组成A、B队进行训练。首先是规定整个舞蹈社团的训练时间,在此基础上,没有比赛和演出任务时,规定大小2队每周合排1~2次,实行分组指导与集中合排的方式训练舞蹈社团。

2. 规范训练与培养兴趣相结合

舞蹈社团的A队主要利用每天早上7:30—8:30训练,B队每天下午4:30—5:30训练,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不断给学生创造实践和提高的机会。在教学中,尽量用充满童趣、幽默的语言以及直观的动作做示范,言传身教之余,还要让学生欣赏舞蹈作品及对舞蹈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易学、易懂、乐学、爱舞、会舞、懂舞。通过规范而系统的舞蹈训练以及每天不间断的训练时间安排,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既能强身健体又达到美育的作用。

3. 校内外比赛与演出活动相结合

我校“阳光舞团”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参加各类舞蹈比赛和校内外各级各类演出等。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笔者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以丰富他们的舞台表演经验,日后在舞台上能够更得心应手,享受舞台带来的幸福感。因此,我校社团在承担每次比赛或者演出任务时都会认认真真完成,精益求精,做到最好。完美地展现旧水坑小学“阳光舞团”亮丽的风采。

(二)训练内容趣味化

进入“阳光舞团”训练之初,为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从欣赏中外不同风格舞蹈作品开始,通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肢体激发,促进学生对舞蹈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舞蹈的主观能动性。舞蹈训练中的基本功是舞蹈入门的必备部分,一个极致的舞蹈动作,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配合才能完成。可是对于年龄低、从未接受过舞蹈基本功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有时,压腿时韧带拉伸时间过长,第二天学生则韧带疼痛,使其产生了退却的想法。所以,关心学生的心理走向,课后找个别学生谈心、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抓住他们细微的亮点来表扬肯定,让他们成功地渡过“万事开头难”这一难关。学生在习惯和熟悉此训练模式后,可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并用幽默生动的话语来营造富有童趣的训练氛围。如在基本功训练时,笔者会使用一些有意思、更形象的语言来命名基本功练习动作,“把上正步立半脚尖”称为“长高高”,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找到了往上拔高的感觉,学生乐于接受;“开跨练习(屈体坐迅速形成横叉)”称为“小剪刀”;“背肌肉训练(两头起)”称为“小海豚、提花篮”等,将语言生活化、趣味化,引导低年段学生逐步体验舞蹈的乐趣。

(三)训练内容专业化

中国舞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舞蹈艺术分支,它随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繁衍,经过各代舞蹈工作者的收集整理,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各不相同但又各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从而流传千年,不断丰富创新。在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坚实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中国古典舞身韵、古典舞集训技术技巧、芭蕾舞集训等多个舞种的训练方法,开展小学中国舞社团课,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地打好坚实基础。训练良好的基本功,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舞蹈学习过程中能有更明显的进步,同时有更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外形条件,软开度训练与力量训练便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小学生年龄跨度是6~12岁,其中6~9岁阶段(低年段)的学生柔韧度方面较好,力量方面则有所不足,10~12岁阶段(高年段)的学生则反之。

热身训练。对于低年段的學生,笔者一般用音乐游戏作为热身运动。在正式舞蹈训练前设计了一些头、颈、肩、腰、胯、膝、踝、腿部肌肉的音乐活动游戏。在音乐中放松心情、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让关节与肌肉的温度有所提升,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让韧带的延展与肌肉的拉伸能更好地开展,为接下来的腿部、腰部的软开度练习做好铺垫。

下肢训练(腿、脚背、韧带等)。学生由于身高和重心问题不能很好地消化把杆的高度和难度,因此尽量让学生做地面腿部训练,先解决韧带与肌肉的问题。如横、竖叉(可综合腰部训练,完成竖叉下后腰抓腿)、前压腿等最基本的韧带拉伸动作;又如勾绷脚(分解练习)训练肌肉、脚踝、脚背的灵活性。

中段训练(胸腰、中腰、大腰等)。对于低年段学生,笔者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大腰为主。训练内容主要为前弯腰、后弯腰和旁弯腰,其中训练又分为把上和地面。前弯腰的训练目的是拉伸背部肌肉与腿部后侧韧带、提高腰部的温度,作后弯腰的准备活动。后弯腰较前弯腰而言,对学生腰部柔韧度要求更为严格。旁弯腰的训练目的是拉伸腰部、胯部的侧面肌肉、韧带,骨盆位置固定不作移动,上身与目视都对一点,头部分别往两侧倾倒,后连动肩膀、胸、肋、腰,依次向三点和七点弯曲。中段的训练动作可以在地面双跪坐,亦可地面站立以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踏步位等脚位做腰部训练,重心掌握不稳的时候借用把杆,作把上腰部训练。

学生掌握以上舞蹈所需基本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舞蹈的表演,通过舞蹈组合日积月累地练习,使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更好地服务于舞蹈技术技巧和舞蹈作品。同时,小学生一般通过模仿去学习和感受,因此,在培训学生过程中应尽少地使用说教性语言,教师通过言传之外,还需身教,让学生直观地去观察、模仿、学习和体会生动且形象的舞蹈元素,感受和体验舞蹈的魅力与带来的快乐。

(四)搭建展示平台收获成功的快乐

搭建舞台——“快乐时刻”。利用“元旦”“元宵”“六一”“中秋”“国庆”、少先队活动等节日和活动,让每位队员有充分展示的机会,认真排练、彩排、预演、探讨、积累表演经验。

走向大舞台——“演出无极限”。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各项活动,不断地演出,不断地收获,中国舞社团“阳光舞团”活动蒸蒸日上,社团成员的水平与能力也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