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剖型股骨假体置换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1-22刘研科四川乐山市第二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髋臼患侧假体

杨 飞,张 兵,刘研科 (四川乐山市第二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0 引言

晚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临床上主要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对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有积极意义,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重度晚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主要指Crowe分型为III型、IV型的患者,多存在髋臼缺损、股骨近端畸形以及肢体短缩,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存在较大风险[2-3]。解剖型股骨假体是一种依据正常人股骨解剖形态设计而来的假体,在股骨畸形改变较小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广泛。我院应用解剖型股骨假体置换对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显示理想,现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20例参与此次研究,时间选取范围为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为27~69岁,平均年龄为(55.12±1.02)岁。患肢为左髋有66例,患肢为右髋有54例。Crowe分型显示,III型、IV型依次为87例、33例。患者术前均予以常规检查,包括骨盆正位片、双下肢全长X线片、髋部CT平扫以及三位重建。患者均不存在股骨弯曲、成角等情况。

1.2 方法对患者全麻,选择侧卧体位,于后外侧做切口切开,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钝性分离臀大肌,离断外旋肌群,对坐骨神经予以保护,显露髋关节组织结构,广泛切除挛缩关节囊且松解髂腰肌。观察截骨平面,于股骨颈垂直方向进行截骨,髋臼显露并发现真臼旋转中心,经真臼或者真臼上缘采用髋臼锉对髋臼进行磨锉,对股骨前倾情况进行评估,并对髋臼前倾进行调整,置入金属外环,应用松质骨螺钉对金属外环进行固定,并置入陶瓷内衬。对大粗隆根部软组织进行清理,骨凿髓腔开口,股骨予以扩髓,并置入股骨试模。复位后对髌骨下极、内踝中点对肢体短缩情况进行评估,有8例患者因患侧肢体长度相差在5 cm以上,复位难度较大,予以小粗隆下截骨,并应用钢丝对截骨位置进行捆绑固定。屈髋90度,内旋对髋关节稳定情况进行检查,对联合前倾角进行测量。确定患者关节活动度、初始稳定性理想后,置入引流管,并闭合切口。

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抗凝治疗。保持屈髋、屈膝,术后2天开展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训练。无截骨患者术后3周可进行适当负重,术后2个月可恢复正常负重行走。截骨患者术后3个月经复查确定结果理想后可适当负重,术后4个月恢复正常负重行走。患者术前术后如下图。

图1 患者术前、术后情况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VA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疼痛越强烈,分值范围为0~10分。应用Harris分值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髋关节功能越好。同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健患侧肢体长度相差长度进行记录,并予以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核算软件为SPSS19.0版本,计量资料的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实施±s形式反映,计数资料实施%形式反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 60~120(77.41±1.45)min,住院时间为 6~22(12.11±0.22)d,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无切口红肿、渗出等症状。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血栓,予以卧床且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周后显示血栓消失。120例患者均实施随访,时间为10~57(27.34±1.32)个月。随访显示有14例患者早期步态呈跛行,1年内消失。末次随访显示,与术前对比,术后患者的VAS分值较低,Harris分值较高,健患侧肢体长度相差长度缩短,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术前术后患者VAS分值、Harris分值、健患侧肢体长度相差值比较 (n=120,±s)

表1 术前术后患者VAS分值、Harris分值、健患侧肢体长度相差值比较 (n=120,±s)

时间 VAS分值(分)Harris分值(分)健患侧肢体长度相差值(cm)术前 5.87±1.02 44.32±2.41 4.30±0.21术后 1.47±0.24 87.24±1.05 1.12±0.16

3 讨论

对于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临床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治疗内容主要包括髋臼的正确安放、股骨假体选择、肢体长度调整等[4]。

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真臼脱出较多且病程迁延,髋臼畸形明显,因此临床上需要对患者实施髋臼重建。真臼作为正常解剖髋臼的旋转中心,于真臼位置实施重建,可有效减少异常生理状态下的假体磨损,对外展肌功能改善有积极意义。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术前情况确定髋臼位置,解剖位置重建无需过度重视,通过对髋臼适当内移或者上移,即可获得理想的骨质覆盖,提高复位成功率。我院患者均应用生物型臼杯,可确保骨性覆盖在30%以上,稳定性良好,有效避免了结构性植骨[5-6]。

对于股骨假体的选择,解剖型股骨假体的临床应用报道相对较少,我院采用Ribbed解剖型股骨假体进行治疗,术前对模板进行检测,对股骨远端峡部直径进行记录,继而对术中股骨假体规格进行预估。术中对广泛软组织进行松解,并应用骨骼肌松弛药物降低软组织张力,便于手术开展以及假体复位。以大转子根部作髓腔入口,并应用软钻对股骨远端扩髓,并对远端直径确定。患者因病程较长,长时间无法负重,这可导致骨髓腔狭窄,导致假体常规型号偏大,假体植入后会导致股骨劈裂,因此术中需要应用先髋柄进行处理。部分患者存在股骨上移的情况,因此临床上需要对股骨颈截骨位置进行调整,必要情况下加大粗隆上截骨面积。肢体短缩严重的患者,软组织张力较大,坐骨神经紧张,则予以粗隆下短缩截骨处理,并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术后对患者内收肌紧张程度进行评估,必要情况下松解内收肌,术后适当指导患者屈膝、屈腕,早期指导患者踝关节屈伸,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7-8]。

本研究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77.41±1.4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2.11±0.22)d,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血栓,经相应处理后消失。随访显示有14例患者早期步态呈跛行,1年内消失。末次随访显示,与术前对比,术后患者的VAS分值较低,Harris分值较高,健患侧肢体长度相差长度缩短,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跛行步态与畸形代谢机制可能有关,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的患者,优于病情迁延,畸形显著,机体出现代偿发育畸形,导致双下肢不等长、股骨外上方脱位,多数患者存在骨盆倾斜、膝关节外翻的情况,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使患者发育畸形得到纠正,其余部位仍有畸形情况,因此术后患者早期行走存在不适应行为,经姿势调整后,步态则可恢复如初。

综上所述,对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实施解剖型股骨假体置换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双下肢肢体长度,对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髋臼患侧假体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