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教育方法研究

2019-01-21郭石晶

西部论丛 2019年3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小班幼儿教育方法

郭石晶

摘 要:攻击性行为作为幼儿以及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社会行为,对幼儿个体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直观反映个体社会化成败的基础性指标。本文从生理因素、家庭因素以及模仿因素三个方面入手,对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同时结合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特征,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育方法

前言:攻击性行为是幼儿与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社会行为,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人格的养成以及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引起,同时在家庭环境、教学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会逐渐养成个性化的行为习惯。对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提高对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视。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幼儿园时期是儿童人格和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攻击性行为普遍存在的一个时期。可以说,幼儿园时期对儿童日后的行为和性格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幼儿心理特征的分析,结合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行为习惯,本文将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生理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来看,攻击性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不同时期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与正常幼儿相比,其大腦基本处于非均衡的状态,左右半球的非均衡状态会导致幼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他人产生一定的攻击性行为。

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身心的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负面情绪以及过激的动作行为,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思想意识。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会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在于其他小朋友交往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第三,模仿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很多行为主要是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而习得,这种现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会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成人的言行,将其以心理表象和符号表征等形式储存在大脑中,这些心理表象或者符合会帮助幼儿完成相应的模仿行为。家长和教师作为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家长与教师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暴力倾向,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幼儿的攻击性倾向[1]。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方法

(一)观察并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由上文分析可知,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一般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其中幼儿与家长分离所导致的分离焦虑属于幼儿生理因素方面的典型代表之一。对此,为了更好的消除幼儿与家长分离所产生的焦虑心理,应该从家长以及教师这两个方面来实现。对于家长来说,在送幼儿去幼儿园之前的家里或者路上,应该提前引导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让他们意识到要去幼儿园,给幼儿一个心理过渡的时期,并提前告诉幼儿到幼儿园后自己就会离开,但是有很多小朋友会和她一起玩,这样可以避免家长突然分离引起幼儿较大的心理落差。在教师方面,当幼儿进入园区的时候,应该及时与幼儿进行热情的交流,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导幼儿加入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还可以借助一些小玩具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可以快速融到幼儿园的环境中。

(二)发挥榜样的正向力量

由于小班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还不够完善,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大多喜欢模仿,所以幼儿受到身边家长、教师以及同伴语言与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大。家长与教师在小班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家长与教师的行为习惯可以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产生相应的攻击性行为。对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尽量控制幼儿接触、观看存在暴力画面的动画片或者其他影视作品,避免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那些使用文明用语以及行为举止得当的幼儿,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当众表扬,充分发挥出鼓励与榜样的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创造温馨轻松的环境

创造温馨轻松的环境对于稳定幼儿的心理发挥着积极地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了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相对较强的幼儿,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明显比成年人要大的多[2]。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交互作用,同时也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为其创造一个相对稳定以及不利于产生攻击性行为的环境。比如:家长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在日常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避免出现过激的动作行为;教师应该避免对幼儿实施“粗暴教育”,协调师幼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一种积极、舒适的活动空间,使其在健康、愉快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

总结:综上所述,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是受到生理因素、家庭因素以及模仿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为了有效应对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以从观察并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发挥榜样的正向力量以及创造温馨轻松的环境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真正认识到幼儿攻击性行为为孩子发展带来的危害,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在铲除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土壤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善良、正面的品格。

参考文献:

[1]彭瑾.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凤城某幼儿园的个案分析[J].好家长,2018(04):33.

[2]刘亚红.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应对策略的实践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4):20.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小班幼儿教育方法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