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2017-01-17谢瑜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幼儿

谢瑜

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方面,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因为学校教育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是孩子成长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教师积极的帮助和干预是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分析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从而提出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行为矫正

一、前言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越来越多的幼儿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危机。根据可靠数据统计,在心里门诊就诊中的幼儿中,大多数为学龄幼儿,也就是已经上幼儿园的幼儿。然而,大多数学龄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前就有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表现轻微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等到上学后越来越多地表现为适应环境困难、学习困难、和老师同学交往困难最终影响了到学习成绩才引起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能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实属少见。因此,学校应及早关注幼儿攻击性行为,系统地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可能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教育和干预,才能促使这些幼儿的心理沿着正常的轨迹发展。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先天或遗传的因素

很多专家学者都指出,对于幼儿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或是出自于先天,但绝大多数幼儿都是受遗传因素所影响的。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很多幼儿会发现他们与周围其余的小伙伴会存在一些差异性。大多数幼儿都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他们大多数会有自卑的表现,容易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而不太擅长于人际关系之间的交际。当然,也比较缺乏自信心。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良的社会风气、腐朽落后的思想如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对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幼儿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而行为不良的同伴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据调查,很多幼儿都是在同学和街坊孩子的教唆、怂恿下染上抽烟、喝酒、赌博、打架等恶习的。

(三)家庭教育的不当

家庭的和睦程度、家庭气氛、家庭类型、父母受教育的水平、父母对幼儿教育所投入的精力、父母的期望等都有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失误和缺失,都会对幼儿人格和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有的父母对子女一味溺爱、娇惯;有的则对孩子专制、粗暴;有的对孩子歧视甚至虐待;有的则忽视、放纵。数据显示,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家长采取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或者说是不符合幼儿的成长故意率,绝大多数幼儿都会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从而有可能产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因此,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家长首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包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等等。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倾向于跟幼儿讲道理,耐心的进行劝解,不要一味简单粗暴的进行批评。另一方面,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到家庭关系的彼此和睦,尤其是大人之间,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样会对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然,家长对于孩子的管理也不能太过放松,不要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溺爱,要让孩子明白现实生活的残酷性,让他们及早的接触到现实社会,从而获得健康的成长。因此还是应倡导父母亲自抚养子女。

三、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一)接纳幼儿是实施教育的前提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矫正来说,作为幼儿园以及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幼儿进行接纳,并像对待普通幼儿那样对待幼儿,不要一味的去轻视或者也对幼儿进行额外的偏袒。当然,幼儿可能由于自身的心理偏向于封闭,性格更加偏向于内向,因此不爱同周围的人进行交谈。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多对这样的幼儿进行爱的关怀,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收到的尊重,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一定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的教育,树立幼儿的正确的学习理念,让幼儿逐渐树立起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保证幼儿的正确走向。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化的教育过程当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对其表现突出的方面要给予及时的夸奖、鼓励,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二)做好家长工作是缓解和预防幼儿行为问题的关键

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是他生活环境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出现了问题,而家庭正是一个幼儿成长的社会生态系统,在家庭里,各个子系统内的各因素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家长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态环境系统,尽可能保持该系统的平衡与和谐的发展,减少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诱因,为幼儿的成长构筑良好的安全的心理空间。

(三)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重视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协同一致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起点,幼儿通过家庭走向幼儿园,再走进社会:对于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协作,人们已开始重视,但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联合,而把它们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相对比与社区的联系要多,如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亲子活动、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等等。如果恰恰相反的方面,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无法建立起有效且直接的联系,那么对幼儿来说,他们也就将无法获得外界的支持,加之自身的性格孤僻,不爱与人打交道的缺点,会使幼儿的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当然,这对于幼儿的长久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幼儿纵向发展和现实行为表现的分析表明,早年生活经验尤其是家庭生活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家长工作是缓解和预防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问题的关键。适当的帮助和干预是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积极的同伴关系及有效的教师指导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帮助行为幼儿“回归主流”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雁.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与矫正措施[J].才智,2011年07期

[2]王宝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J].才智,2011年19期

[3]王江华.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张丽芳.儿童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J].辽宁教育,2005年12期

[5]孙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试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