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分层·导学

2019-01-16朱永进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朱永进

【摘 要】 在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中,老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思考并创新,方能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通过从诊断、分层、导学三个方面着手,逐步打造起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策略

学生是学习最重要的主体,所以只有当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时,方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与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打造生本课堂,便需要老师全面进行诊断,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认知情况,然后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进行针对性导学,这样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诊断:全面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凸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要由课堂的主导者逐步往引导者的辅助角色方向转化。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亦需由传统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课堂主体的方向转化。但要切实达成以上目标,关键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法给予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营造轻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继而在营造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同时确保各项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老师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强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情境创设应更加直观,故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与接受习惯。对此,教师于实际教学过程中亦需对情境创设的运用给予高度重视。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剪裁,当所学知识是由学生自主动手去完成时,将能为课堂教学增添一定的趣味性。不仅如此,在学生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制作过程中,其对两者图形之间的差异亦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在了解了两种图形各自的特征之后,其在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时便会在头脑中形成直观清晰的形象,方便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二、分层:坚持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老师可先全面调查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再合理地将学生划分成为几个层次。例如,老师可先分析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将不同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通常,老师在应用分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是将学生划分为后进生、优等生和中等生。同时,老师还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全面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这样通过确保分层的科学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几个层次,让优等生不但需要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而且还需要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等发展空间观念,切实增强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等生则需要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后进生只需要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利于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导学:创设独立思考空间,促进学生学习

教师在日常教学之时,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时间,而不能急于下结论。唯有让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与认真分析,方能逐步构建起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契合的知识模块。如针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学习过程,教师可首先在黑板中画出平行四边形,紧接着便指引学生思考,并在短暂的思考后问其有何发现,此时,学生回答积极踊跃。

生:平行四边形的上下两边平行。

生:平行四边形的左右两边平行。

生:上下和左右的两条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故该对边也称作相互平行。

生:平行四边形不但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

见到学生的精彩表现,教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时又有一名学生回答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也相等”。

对于这个大多数学生均未能想到的答案,教师故意以疑问的语气问道:哦?是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呢?因教师疑惑的语气,令学生以为教师并不相信他的答案,于是讲出了自己发现的方法。原来这名学生是在用量角器量过后发现对角的角度相等,故提出了如此观点。对于学生的踊跃回答,教师自然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及肯定。随后,教师再基于学生答案予以适当的补充,如在上述回答中,学生并未提及与“高”相关的特征,教师便将此作为补充内容来确保学生能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而后续的梯形教学,教师亦可采用同样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此将能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又如,在进行“小数”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与超市商品有关的动画短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引申至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教学玩具及色彩艳丽的图片等进行教学。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的内容上来,而且多媒体、图片、玩具等的使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且易于接受,不但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直观呈现出来的具体现象,更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加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诊断、分层、导学方式,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数学课程教学策略,赋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以此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浩.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实施策略例谈[J].考试周刊,2015(94):64-64.

[2]邢丙芹.浅谈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动态生成策略[J].未来英才,2016(5):121-121.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