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羡余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2018-12-15江火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

江火红

【摘 要】 事物总是在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总是能获得更多。目前关于羡余的讨论正如火如荼,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就更应参与其中,使我们的说话更符合逻辑,符合常理。作者在本文中简要阐述了一些其在学习中的见解。

【关键词】 羡余;语文教学;小学

语言的本质是信息传递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原有修辞格式中一些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有时需要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诠释,这样才能说得通。羡余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奇特现象。羡余是一种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大认可的,认为这是一种语法上的错误,而实际上这种语言现象很平常、很习惯。

比如“报刊杂志”,“刊”就是杂志、登载的意思;杂志:刊物、零碎的笔记;有“报刊”就无需把杂志加入,这样读者就已明白语意了,可是说话习惯上却要把“杂志”与“报刊”连起来用,这是语意的重复,“杂志”相对“报刊”就是羡余。如,今年我校订了许多报刊杂志。在小学教学中这样的语句称之为病句,其中的“报刊”或“杂志”就必须删除一个这个句子才是完整的、准确的。难道说大人可以把话说错,而小学生却不能有错。这又该如何解释这种语言现象呢?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第五组综合性学习中:《遨游汉字王国》中这样写道:“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迷。”“这其中”当中的“这”指示代词;“其”也是指示代词。“其中”和“这”都指代同一语素“汉字”。

再比如,“凯旋而归”,凯旋:战胜归来。已经把要表达的意思讲得很明确了,却在后面赘以“而归”这是一句明显的重复错误。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认为:“有些习惯的语言,从逻辑角度来分析是讲不通的,但大家都这样说,而且都懂得是什么意思,那就不能不承认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羡余这一修辞格式正好解释了这种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某一个语言组合中有多余的而不视为“赘疣”称为语言的“羡余”现象。

但有的重复是无效的,或明显多余,有时甚至会造成语句不通,不合乎人们的说话习惯,这种情况即可“确诊”是错误的句子,按常理划入错句之中,并加以修改。比如,颐和园是一个美丽、景色优美的公园。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删去“美丽”或“景色优美”。这样人们会认可这个句子的简洁、准确。像这样的语句有很多,专供学生修改,以培养学生的谴词造句能力。

羡余成分的语句在小学课本中也不乏例字。比如,“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视。”这句中的“每逢”“时候”,就是相互羡余。再比如,“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这段话中的“独自一人”和“你一个人”都有羡余成分。但这种羡余更多时候不认为是多余的,符合人们说话的习惯和常理,我们认为是有效的,起着一个强调的作用,也就认可这种语言形式。

这就让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与时俱进,既要咬文嚼字,又要能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事物总是在发展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总是能获得更多。目前关于羡余的讨论正如火如荼,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就更应参与其中,使我们的说话更符合逻辑,符合常理。这是本人在学习中的一点浅见,希望有兴趣的老师能与之探讨。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 吕叔湘选集[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令怡. 语言里的“羡余”现象[J]. 小学语文教师,2008(5).

[3] 刘云汉,王俊霞. 语文规范化简论[M].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