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当代艺术院校的几点思考

2018-11-28程梦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思考

程梦

摘 要: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和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给当代艺术院校的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当代艺术院校,能够给艺术院校开设新课程、新专业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方向。本文對此进行了一些探究,首先分析了在艺术院校中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院校融合的途径,最后对这个融合提出了新思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院校 思考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社会有着很强的教化作用。艺术院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基地,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重视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加强对西方的艺术的学习,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有时候只是一带而过,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术院校中的学习十分有必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艺术院校的众多分类的艺术学科的融合也体现了教学的创新

特点。

一、在艺术院校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

艺术院校因为其是各类艺术文化专业的专门院校,所以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向都重视对于艺术的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也因此得以在艺术院校中得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不断的被传承发展就要不断的被发掘出内在价值和文化结构。在艺术院校对其进行不断的价值发掘和传承创新,让其更适应于新的社会需要,得到大众的接受和认可,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要有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体现离不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同样的,任何一种艺术都要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艺术自身不断丰富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

(二)艺术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改适应日薪寓意的时代变化,对于艺术院校来说更是如此,艺术院校要更加重视实践性,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也是对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的传承。因此艺术院校的教育改革,要在把握教学重点的同时抓住非物质遗产的特点,要能够充分发挥非遗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适应性,切实丰富课程内涵,也要不忘始终,不能忽视对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文化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更是十分丰富,但是随着时代技术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人才增多,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传承人、教育者等人才愈加稀少,部分文化已经面临着因为没有继承人而失传的危险,这就给艺术院校提出了要求。艺术院校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重视文化创新的同时要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开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培养与此相关的传承人和保护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做贡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院校融合的途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院校专业的融合

对于地方的艺术院校,可以开设一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专业,发挥地方性特色,融入地方性文化,并且发掘出时代的意义。因此当代的艺术院校要将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专业的开设不是随意而是与社会需求、学生兴趣、文化特色都有关联的,艺术院校要能够开展特色专业,打破传统的专业模式,要能够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丰富内在文化,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知识认识,引发学生对于文化的思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治学理念、教育模式和内在特色,艺术院校作为以艺术学习为主的院校,更要注重其校园文化的特色。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育的融合是要将其融入在校园文化之中,为创新校园文化提供新思路。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角度,学校可以通过弘扬校园文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也能使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院校课程的融合

艺术院校的课程种类特色明显,无论是美术、音乐、乐器、戏曲还是舞蹈,都是种类很多并且艺术性很强的,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很多内容都要这些艺术专业不谋而合。以往的专业教育都是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辅之以时代内涵和不同历史阶段的专业内容。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课堂的融合思考,要能够在各个专业中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地方民族特色,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对于文化内容进行专门的学习,开设专门的课程板块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学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融入课本之中并且开设一些专门性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院校融合的思考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院校相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院校的文化内涵,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保障,更是能够培养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人才。但是这要求院校能够对融合的方式和程度进行不断的探索深入,要能够发挥好自身的艺术教育功能的同时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需要加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的文化,但是因为其历史性所以会被现代的人们所遗忘,因此宣传工作必不可少。对于非遗文化的宣传不能只是通过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还要有政府和媒体的参与,这样能够使得覆盖面更广泛。宣传形式多样,例如讲座、研讨会等,艺术院校应当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定期进行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走访实践,提高学生以及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需要深入

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并不是形象工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也不能只停留在过去,这需要全社会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的努力。发掘非遗文化的不一样的内涵,要通过研讨会、论坛等形式。同样的文化保护的法制法规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现实的作用。对于传统民族特色文化进行非遗申报,对于已有的非遗文化要再次进行实地考察和典籍研究,创新内容成果。艺术院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开设也要注重对其理论的深入学习。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需要完善

艺术院校成功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人才,但是也有一些院校形式上跟风,开设的专业以及学科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内容,甚至造成学校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整体出现了不协调,引发一系列问题。为了尽量避免这种现象,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能够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以制度形式规范引导,帮助艺术院校进行教学改革。

四、总结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不仅是对当时的历史,更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其中蕴藏我国人民的智慧。非遗文化中的蕴藏着的教化作用对于我国艺术院校的教育改革建设提供了很多思考。反之,艺术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中的融合探索从未停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在融合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现实的问题,但是随着各方面制度和建设的完善以及学生和院校的共同努力,最终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艺术院校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M].王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 林继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的味道[N].中国文化报,2014-08-18(8) .

[3] 陈子达.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类 高职院校发展的关系[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02):83-86

[4] 王剑红.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院校专业建设的融合[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02):87-91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思考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