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8-11-08成刚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改变问题意识教学模式

成刚

【摘要】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是否落实学生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但我们今天好多老师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只有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入手。

【关键词】问题意识 改变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89-01

新课改实施到今天,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新课改我们改了多少?就课堂教学环节而言,“提问—回答—订正反馈”这一教学模式,我们有改变吗?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从大量的理论学习我们都知道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可真正的课堂上为什么学生没有强烈的提问意识,难道是他们没有疑难需要帮助,还是有其他阻碍提问的因素?

新课改理念年年学习,成天高喊“學生主体、老师主导”,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单从对学生的问题意识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为什么都不能积极提出问题,即便部分学生能提出问题,但问题的有效性却非常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总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不鼓励学生提问。还有就是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问,怕问得不好挨批评,怕同学们嘲笑等等。传统模式都是由老师设计问题,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让学生来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问,老师组织答呢?课堂提问双方为什么不能倒换一个角色呢?长期以来我们课堂教学积习甚深,在课堂教学提问上可以说是“病入膏肓”了。

首先,“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们现在备课时已经把这节课涉及到的问题都想得很周全,教案上或者是教本上写得密密麻麻,深怕忘记哪个问题,上课已是严格按教案去把握,问题都由老师包办。即便是课堂上有那么个别的生成,老师都总是顾忌到教学的预设,对于学生提出的新的问题,老师往往都是敷衍一下,走走过场。例如有一次再听一节数学课《最大公因数》中,教师小黑板出示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36和54,6和12,24和36,18和63。反馈时,发现少数学生做错。在了解少数学生做错的原因时,一生抢着插嘴道:老师我发现一种简单的方法,只要把两个数相减,所得的差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这种方法不知道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一阵哄笑。老师停顿了几秒之后说,是吗?我们这节课的方法是这样吗?然后就接着问其他学生做错的原因。我发现这个孩子感到很失落,一直闷闷不乐到下课。其实这个孩子的发现正好是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但因为这个和老师的预设不一样就不管了,即便是敷衍一下的肯定都没有。以后还敢提不同的想法吗?其次老师对老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技巧已经是炉火纯青,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我的问题老师可能都已经设计好了,只是还没有到提问的时间,我不用去想。慢慢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随着年龄和年级的上升而淡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阅读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科学家从小都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为什么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物少之又少,而且在很多领域都是空白。我想这个可能就和我们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我们去改变。

首先我们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理念,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一种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可能幼稚、可能简单,但我们一定要鼓励,不能讥讽、抹杀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我们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我们在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实际创造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这里尤其是数学课会比较多。第三我们要巧妙的面对课堂的生成,因为只有课堂的生成才是学生灵感乍现,学生真正思考的结果。第四就是要留给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我们可以多开展小组学习的方式,给足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我们要建立激励的评价机制,我们的课堂提问一定要避免只局限少数尖子生的弊端,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结果,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敢提问的学生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及时答复。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避免去问题化,不能简单的把没有问题看成是教学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月珍主编《小学生学会提问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改变问题意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