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018-11-08梁璐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校园文化

梁璐

【摘要】探究培养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对策,有利于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促使高校学生为社会做出更高的贡献。本文在对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并提出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 职业素质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01-02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高校提升自身办学口碑的关键举措。现阶段,在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法不合理与学生职业素养低下的问题,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究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高校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一)增强岗位竞争优势

在高校学习期间,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高校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高校不得不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作为打响高校口碑的战略方法,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制定规划。同时,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使高校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提升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打下基础[1]。

(二)提升社会环境适应性

在以往高校教育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偏低,在求职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够促进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限制了求职成功率的提升。在经济全球融合的大背景下,职业环境呈现了较强的变化性,学历已不能成为企业引进人才的主要因素,高校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就业技能,提升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够充分降低被淘汰的风险,提升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适应性[2]。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升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基于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各大高校应积极克服只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弊端,开展创新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一方面,实现降低社会就业压力的目标,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学生自身社会价值得以实现[3]。

二、高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低下

现阶段,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理论知识作为主要講授内容,不能迎合时代的教育需求,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掌握不足。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重选择,削弱了学生的求知就业热情。

(二)教学方法落后

伴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部分高校课堂课堂教学氛围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容量的扩充。但由于部分高校学生刚刚进入高校,应试教育思维根深蒂固,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方法,对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适应度较低,对课程认知具有较大的难度,长此以往,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无法充分提升职业素质。

(三)职业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符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管理者不能充分提升职业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尚未设置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不能够聘请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担任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导师,使得学生对职业素养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不足,不能够实现对企业管理风格、竞争模式等内容的了解,使得学生不能尽快融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凸显了高校教育的不足之处。

三、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

完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和前提。高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涵盖了高校的规章制度、运作模式和组织架构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构建科学的校园文化制度,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校园文化精神内涵的拓展,从而更好的适应企业文化。因此,各大高校应提升对校园精神的认识程度,完善各项规章文化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校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同时,高校应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作为参考依据,结合办校特色和教育理念,打造特色专业,实现对其他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全校渗透职业素养培养观念。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提升对企业文化精髓的了解程度,确保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能够与企业文化深度契合,提升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针对性。

例如,某高校始终坚持“校厂一体”的办学特色,建立了实验室、实训基地、实习工厂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企业化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打造符合现实的校内企业生产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训过程中扎实掌握职业技能,促进了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有效加强了高校和企业的对接,实现了对职业素养的有效培养,缩短学生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期,完成了提升学生就业率的终极目标。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培养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前提。高校不仅要做好校园的景观、园林设计工作,促使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还应加大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和建设校园网站的方式,提升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高校应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特点和办学特色,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设施齐备的实训室,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供平台,营造浓烈的职业教育氛围,从微观层面实现对学生职业观念的引导。此外,高校还可设置文化橱窗,对优秀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事迹进行宣传和报道,建设行业博物馆,提升学生对各个行业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在教室和实训室张贴名人名言,创建校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内发布人才招聘信息,促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招聘要求,对自身职业素质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培养,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三)多途径开展校企对接教育

多途径开展校企对接教育是提升高校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谋得先机,有利于实现对高校“毕业即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高校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在高校的学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在求职过程中获得就业和求职的主动权。第一,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对职业发展要求的了解程度,逐渐形成职业素养。第二,高校應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促使企业利用资源优势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促使学生能够提前使用企业的工作节奏,彻底解决毕业证和资格证的“两证”分离问题。

例如,某高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根据自身对所在专业的理解,提交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阐述职业需求现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进程进行细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和企业的管理人员根据学生规划的可行性为其联合打分。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职业素养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对办学效率的提升也具有一定帮助。

(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实现职业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内容的有机融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帮助。高校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转折阶段,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职业生涯发展怀有较高的期待,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对职业教育内容的渗透,聘请客座教授或专家到学校开办有关职业精神的讲座,定期召回已经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到企业观摩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对人才的招聘需求,辅助高校学生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高校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精神,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例如:2017年,某高校首次举办了以“校园文化嘉年华”为主题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舞蹈大赛、播音主持大赛、学生篮球赛、师生书画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了对师生情操的陶冶,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该高校还举办了校园创意创新创业大赛,聘请就业创业的成功人士和本校优秀毕业生对学生的创业进行指导和培训,将优秀的创新创业作品提交到市科技局参加“三创”大赛。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充分发挥了优秀毕业生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实现了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全面渗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多途径开展校企对接教育,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职业精神的领悟程度。因此,在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大任.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33):162-163.

[2]张学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6(08):3-4.

[3]周雪松.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J].考试周刊,2015(98):167.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