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2016-11-12周建

文理导航 2016年30期
关键词:学讲方式改变阅读教学

周建

【摘 要】在“学讲方式”推进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生态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观,在貌似“学讲方式”的阅读教学,实则依然行走在传统的车辙之中。本文拟就从注重把握学情、精简教学目标、重视自主阅读、关注合作交流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改变阅读教学课堂生态,引导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阅读,从而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讲方式;阅读教学;课堂生态;改变

随着徐州教育局《“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的颁布实施(以下简称《学讲计划》),“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正逐步走进学校,走向课堂。可在“学讲方式”的推进和应用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课堂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效果较为显著。而语文学科特别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却步履维艰,课堂生态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观。究竟在学讲计划的精神指导下,我们该如何去改变阅读教学的生态?我们最应该改变什么?怎样改变?才能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注重学情调研,实现教学视角由教师、教材向学生的改变

纵观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前教师往往把着眼点放在一篇课文的解读,放在只想自己怎么教,而对学生的情况知之甚少,课堂上只能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的灌输。《学讲计划》中明确提出:“掌握学情、以学定教”,这就要求转化我们的阅读视角,从关注教材、关注自身向关注学生的转变,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了解学情的程度决定了教师教的方式,决定着自己的教学行为。

例如笔者执教《詹天佑》一课的教学时,课前通过谈话、问卷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准确把握学情。比如知识上:调查了学生字词掌握和理解,和对文中主人公生平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掌握情况。学习方法:调研了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以及平时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对近阶段学生学习情绪状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后进一步的整理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哪儿当讲、哪儿讨论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预见性。

二、精简教学目标,实现由多重目标向单纯目标的改变

阅读教学多年来一直难以摆脱高耗低效的困境,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每节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单纯,不能做到明确、具体、可测。一篇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可谓是包罗万象。如果我们不了解学情,就不可能确定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具体、可测的目标,课堂上也就会面面俱到,陷入照本宣科的泥潭。

选入教材的文本多是名篇佳作,我们应当依据《小学语文课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以及每篇课文特点,来确定学生在每篇课文中学习生长点,做到一课一得,力求做到目标单纯,这样我们的阅读课堂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负荆请罪》是个历史小话剧,教学目标:抓住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课文。《船长》是维克多·雨果短篇小说,教学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安塞腰鼓》是抒情散文,教学目标:入境入情,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篇学生学习读书体会范文,笔者就直接把读书体会的写法列为此课教学目标。目标不要贪多贪全,力求明确单纯。

三、重视自主阅读

实现由灌输讲解到自主先学的改变。

《学讲计划》指出:“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要自主先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直接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笔者执教《爷爷的芦笛》一课时,将师生讨论制定的目标任务呈现给学生,学生直接阅读文本。学生默默的读书、或圈或划,时而写下自己的阅读收获,时而又高声朗读,徜徉其中,真切感受到他们真正地做到了潜心会文。记得当时我驻足在一个学生的身边,看到她在“强强赶紧钻进被窝”一句中的“钻”字下加上着重号,小手扶着额头沉思着,我问:“你在想什么?”她说:“我感觉‘钻字用得特别好,可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此时我弯下腰对她说“你试着换成‘缩字,读读体会一下”,她很快就说出了“钻”表现的速度快,更加体现强强当时害怕心理。《学讲计划》告诉我们,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不要盲目地走动,而要“停一步”,驻足在学生书桌旁去观察、 发现问题,实施“一对一”教学,我想这儿应该是最好的体现。

四、关注合作探究,实现教师由“前台”退到“后台”的改变

《学讲计划》告诉我们: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要有目的、有计划,从讲台上“走下来”,要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让给学生,让他们来唱主角。

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他们的体验因为认识水平的限制,一定存在偏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就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或是组间的交流,实现生与生、生与师的对话。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教师是“关注”而不是“管住”听“我”讲,要把课堂的支配权、话语权充分地交给学生,此时教师参与他们的交流之中,给予必要点拨、启发。

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围绕“第一次抱母亲。我为什么难过”这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接着进行了小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均要回报阅读收获,组员之间进行补充、修正、质辩“我”真正难过的原因。而教师深入到小组之中静听他们的发言捕捉到发言的内容,及时让学生把学习所得板书到黑板上。在集体交流中,教师同样引导学生去“讲”,当出现障碍、困难时教师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指导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实现了教师由前台到后台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高万同语文教育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7.1A)

猜你喜欢

学讲方式改变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学讲方式”下的大班化英语教学思考
论以英语教学的改变创造课堂魅力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