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

2018-09-13郭幼梅

求知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郭幼梅

摘 要: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语文是传承祖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之一。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学情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教学设计要具有目标的无误性,内容的准确性,程序的合理性和效果的最佳性。

(2)重视学情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 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的青少年群体。 而且初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学生叛逆心理特征非常明显,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把握他们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兴趣爱好等,运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还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避免原有认知对新知识产生冲突和障碍,准确设置学生所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和热情,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起到关键的作用。

(3)明确教学内容。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应立足学生实际和根据文体的不同,从表达方式、语言运用、语体风格、语言特色等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准确地确定要求掌握的知識点、确定要求培养的能力点,从而明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4)把握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掌握教学内容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必须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关键部分和次要内容,教学的方法、手段、目的、效果、详略、进度等都有所选择和取舍,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任务。

(5)教学设计要有新意,教学环节要合理搭配,讲课要生动有趣,板书要美观大方,使美的旋律流淌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1.自主学习

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有: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建构者。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教知识变为教学生如何学知识,实现学生由“要笔者学”向“笔者要学”的思想转变, 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 比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进行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谈到 “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最初的认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预习能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避免听讲的盲目性。同时,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地理解课文、钻研课文、主动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 带着问题和信息走进课堂,带着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走进课堂。

2.合作学习

一些教育评论家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合作学习是在主体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张扬的条件下实现的,它一般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后,先由四人小组讨论、探究,同学答问, 将答问集中,若有分歧再进行辩论。 课堂上,小组辩论通常是极为精彩的,常常导引出思想智慧的灿烂火花。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习小组围绕“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展开讨论和交流。小组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还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交流学习的成果。 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教师还应注意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组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 进行课文内容复述的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研读课文,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鉴别,从而培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探究情境。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情境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基本条件,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并在想、说、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如在口语交际课时,笔者播放了“笔者爱笔者家”的教学录像后,不失时机地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画面中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假如是你,你会怎么说?学生讨论后发言。这堂课就真正做到了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力,让他们真正喜欢上这样的探究式学习。

(2)问题引导。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以学生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3)延伸拓展。结合社会和学生的生活,深入挖掘探究主题,进一步延伸拓展,如学习《范进中举》后,可延伸问题:“假如中考后你考中了理想的高中会怎样?”“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学生讨论回答这样的问题,无论对课文的理解、知识面的拓宽,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是传统式教学所不可比拟的。再例如:鲁迅的《社戏》会和物体相对运动原理有关,《看云识天气》中包含气象知识,《向沙漠进军》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一些自然科学和环保知识,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总之,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语文课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07-27(2).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