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教材视域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

2018-09-05刘斌王毛毛

读天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教学改革

刘斌 王毛毛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是我国为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我国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的基本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意味着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将进入新的一轮的完善与修整,不仅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对于初中生的适应性,也有利于激发我国初中生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热爱。在新教材的指导下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本文首先在明确教学改革的含义、教学改革内容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进而分析现阶段我国旧教材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契机的思考导致其问题的原因,最终引出本文的所要着重突出的新教材,再进一步地进行探讨我国新教材视域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亮点及前景。这样的以新教材为新的出发点所做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为我国培育良好思想品德的中学生提障,也为我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教学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旧教材;新教材

一、 引言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生必修课之一,是初升高的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也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中学生的保障;更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应有之义。从我国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经历了日新月异的转变。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对我国国民的素质要求提高,相应的必然会提高对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以适应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在旧教材的对比之下,新教材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与此同时响应了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终极目标即促进莘莘学子的全面深层次的发展。新教材相比于旧教材拥有较多亮及广大前途,是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生事物。

二、 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内容

教学改革的内容涉及多方面,教学改革的内容不是对以往教学中出现问题的简单回应,而是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考量下做出的选择。教学改革的内容是多层次,宽领域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 教学观念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与学的人物设定、任务设置都是固定不变且区分明确的,长此以往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和地位“被不平等化”,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使得教学观念得以创新。师生关系逐渐变得平缓和圆润,不再是曾经严峻的对立面,不再是以往只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不再是以往的循规蹈矩。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突出的学科。以往的教学方法多采取理论灌输法,授—受的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者的地位。在新课改大力推行的現阶段,我国继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例如,情景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合作法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添有艺术有情节的内容于课堂之中,让课程充满生机,适时地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

(三) 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思想品德的教学手段必然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于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的禁锢,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作为全新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 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在以往的教学改革取得的可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将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我国大力促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改革中所提出的教学观念、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更新,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 实践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更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教师的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的实践模仿活动。

四、 旧教材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旧教材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 学习方式的单一性

旧教材中的学习方式主要以“理论灌输法”为主,将书本知识机械地、教条地传授给中学生,中学生则规矩地、乖巧地进行记忆,这样的学习链接方式使得二者条框式的进行互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已经成为旧教材的固定模式,且被一众教师认可,教师“教”的方式和进度直接决定学生“学”的态度和程度。

2. 教具的单一性

旧教材中的教育都是以教材为教具进行教学活动,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媒体的发展,且较多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但由于学校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教师自身多媒体技术的不成熟、学生在多媒体课上以新鲜事物为主,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的等诸多因素,旧教材中的教学依然以教材为教具,鲜有创新。多数教师都不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都只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性的教学。

3. 教学时间的限制

在我国每节课45分钟,且多数学校根据升学考试科目分值占额比分配各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每周三节课左右,这样有限的教学时间必然导致学生很难有创新思维的散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便更为冷淡。尤其近些年我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中学生课程有所增加,导致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时间更为有限。

(二) 旧教材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

1. 传统的课程观

在我国即使开始大力倡导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理念,但是在长此以往的课程观的禁锢下,我国依然难以突破语数外为主的传统,甚至学校中“占课”现象普遍存在。如此一来,校方不重视的态度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更甚者给学生传播“搞好语数外,政史地考前背背就好的”理念,理所当然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被列入“临阵磨刀”的课程学习行列。

2. 升学考试的推波助澜

在传统的课程观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地位本就不突出。而我国的中考、高考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两类考试是学生极其重要的十字路口,他们必须一战而胜,所以他们加以重视。我国的中考和高考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分值设置相较于语数外较低,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点不在思想品德课,家长的督促会在思想品德课上有所放松。

五、 新教材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亮点

以新教材为基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是我国针对旧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从全局出发,立足于整体来考虑而做出的决定,认真反思旧教材中的不足,积极汲取旧教材的可取之处,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此次教学改革中重点突出,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其亮点体现于以下方面:

(一) 知识结构的加固化

作为新时代的教学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要响应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等面的理论,力求转变传统性教育,将创新性教育打响全社会。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结构由思想品德课新教科书及与此向呼应的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经验及师生在互动中碰撞产生的新鲜知识三部分组成,教师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师生之间互动产生的新鲜知识将被激发出巨大的活力。

(二) 师生关系的明朗化

教师的角色会逐渐从以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学生的角色也会与此相呼应发生变化,从知识被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动者;师生关系将会从不平等的上下级知识传播转变为师生平等的知识交流的友谊关系。这样的转变不仅是师生关系的明朗化,更是两个社会群体的“世纪大和解”。从古至今,教师以文明传播者的身份自居,毫无创新地进行知识的传送,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骤减,这样的师生关系也阻挡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新教材相较于旧教材更趋向于调和师生关系,也更加使得师生关系明朗化。

(三) 教学观念的更新化

课堂总自说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双方彼此共同进步、共同促进情感关系的平台。但是在现实的实践课堂中并非如此。举例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课堂探究”这一活动板块应该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理应由初中生以自主探索、究其深意和合作交流的方案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由教师作综述并以此升华课本知识。但是这一板块往往是教师象征性的给予学讨论交流时间,最终由教师自身快速做出总结,若是涉及课堂知识点内容教师便会划重点、记考试形式类的问题由学生机械记忆,若是不涉及教材知识点内容,教师便一带而过。新教材深层次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化,教师将注意力转移,致力于克服以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四)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新教材相较于旧教材更加倾向于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教师开始摒弃以板书为唯一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进而将运用多媒体手段作为新鲜血液注入教学手段的行列,创建设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提供清晰可见且简单易懂的教学材料。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重新唤醒了社会各界所期待的教学效果的萌动因子,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充分给予学生以具体形象、声形俱在的三维可感官的教学环境。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跨越和克服了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容量,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抽象化的知识更为具体化地被学生接受,进而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体验心感受,习得新知识。

(五) 学习方式的适用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适用于学生是所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的归宿和目的。新教材视域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着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新教材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方面放松干涉力度,而是用一种相对合理的方式对待即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见解和经验,以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且拥有自我标签的学习策略和方式。新教材的亮点在于寻找到真正适合且适用学生自身特点学生学习的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增加学习趣味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 结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容不得半点的马虎,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协作,力求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是一次全新的“思变”的过程,古语讲“变则通,通则久”,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是为了更符合世界发展而做出的顺应时代的改变,且这样的改变即新教材的运用已经在社会范围内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反馈效果。新教材相较于旧教材,亮点突出,前景光明,由此可见此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取得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郭建军主编.活动建构教学体系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5]朱明光,蓝维等著.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角色[J].师道,2003(09).

[7]梁杰.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1(Z1).

[8]师延苓.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与功能[J].吉林教育,2005(03).

[9]张景凯,王德全.浅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J].鸡西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

刘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毛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大学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教学改革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看法
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与书面作业道德内化功能的对比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