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探究

2018-09-03安泽华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日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面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各国意识形态斗争也日益激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面向现代化,就必须跳出中国本土,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与意识形态存在很多差异,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共同之处,研究这些异同点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容及方法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希望通过对中日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使我国能够在意识形态斗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胜利。

关键词:中日 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探究

一、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比较

1.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相同点

总的来说,中日两国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目标都是培养为本国社会服务的人才。内容大体包括社会政治制度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表达方式不同,但功能相同。

首先,在政治生活领域,包括法制教育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教育,目的就是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灌输给人们,并协调各级力量,在全社会范围形成政治凝聚力,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其次,在经济生活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建国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今天辉煌的成就。

通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可以统一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形成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的意识形态,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社会矛盾和动荡,形成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意识。例如在日本,我们可以看到“武士道”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人民对君主的绝对忠诚不仅没有因为日本不断的改革和二战的失败而消失殆尽,反而深深地植根于每个日本人民的生活和行为之中。

2.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不同点

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以及社会发展的路线不同,每个国家都各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中日两国也不例外。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教育人们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奉献终身。反观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将爱国主义同民族沙文主义、军国主义以及封建思想杂糅交织,形成了具有了日本特色的教育方式。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巨大改变,具体来说就是将中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两种。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不夸大其词也不妄自菲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现代社会里,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旨在教育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人们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便是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思想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内在要求所决定的,要求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将个人利益结合集体利益,追求共同富裕;每一位社会公民都需要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要求加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社会归属感,加强民族自豪感,从而使人民团结,社会和谐,国家富强。

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自然条件,使得日本时刻存在一种生存危机,并激励着日本民众将国家的命运同个人的命运相联系,牢记国家的不足并以此警示自己,因而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强调坚忍、忠贞、团结的“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传承了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二战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爱国主义为指导的国家主义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二战期间,日本将军国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到极端,并将其作为教化臣民的精神枷锁,成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给世界人民尤其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惨痛灾难。日本的这种爱国主义与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密切相关,他们崇尚的“大和民族优秀论”使得人们对本国、本民族有种近乎狂热的优越感,对其他国家民族却抱以鄙视与轻蔑。但是这种极端的教育手段,从客观上对促进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集团主义教育是日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集团主义不同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从经济实体的角度讲,日本称集团为“会社”。集团主义教育要求成员服从、服务于集团,以集团为家,以培养集团中家族式的亲密感和团结感。日本的集团主义强调集团成员之间密切的联系,个人要对集团报以绝对的忠诚。集团主义教育对日本的经济腾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集团主义教育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就是忽视了人的个性。日本的集团主义教育从本质上来看,只是维护了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

二、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比较

1.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相同点

中日两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大途径。学校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普及的重要手段,中日两国都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表现出强烈的国家干预性。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是由政府指挥,负责操作执行的部门称为文部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活动开展的安排,都由文部省进行统一审定和监管。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源泉。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是排在第一位的,中日两国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力求每个社会成员在家庭中得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方面,中日两国都希望通过社会舆论的方式来对人们进行教育,使人们的思想符合国家发展的利益。

中日两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注重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相结合。显性教育主要是大规模的、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中国的法治宣传月、道德模范表彰等。或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系统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在学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定期按照书本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隐性教育包括利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场所,比如纪念馆、博物馆等,以生动的实物和历史资料教育人、熏陶人。或是利用各种传媒,文学、艺术手段,比如红色歌曲、爱国电影等,用经过选择、提炼的事实、形象、情節来感染人、教育人,使每个人从中受到教育,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中日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不同点

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总体上形式多样,但是客观的来讲更侧重于直接的、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灌输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播思想。国家设置专门的教育机构,通过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划分出专属的教育时间,对各类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各级学校担负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的重要战略任务,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经国了周密的计划和严谨的组织安排。相较之日本,他们则是更多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由于中国家庭中人口较多且大部分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很难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日本还更加注重文化环境熏陶感染。比如,日本会将校园环境整理的干净整洁,利用美丽的校园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企业中,公司会对工作努力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并教育员工要将公司看做和自己家一样,目的就是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三、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地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批判中求继承,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指我们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对社会成员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思想教育及行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社会化,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广泛利用家庭、社区、学校、网络等传播载体,不断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社会各个群体各行各业,都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国家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别人,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刻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规范人们的思想及行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与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内化,最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参考文献:

[1] 赵逊,陈金妍.当代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4):109-113.

[2] 张丹丹.浅析中日思想政治教育差异性及启发[J].法制博览,2017(19):292+291.

作者简介: 安泽华,出生于1993年4月,男,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日影视文化博弈观
中日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中日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特征的比较
中日动漫对比下探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