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018-08-23朱伟燕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书写阅读

朱伟燕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赞许;增强信心;书写;阅读

一、赞许

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读得很准”“想象力真丰富”“你好聪明”等赞许的语气去鼓励学生。有时我也会课前备些小礼物,对学习认真、回答问题积极正确、学习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奖励。这样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 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 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奖励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创造热情,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愿望。相反,诅咒或过多的批评则会事倍功半。如“你怎么那么笨”“你真是教不起来”“真是倒霉”等讽刺挖苦的语言 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心情忧闷,从而害怕学习厌恶学习。

二、纵向比较增强信心

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 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 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 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而那些横向比较,如:“你怎么不向班长学学。”“你的同桌的成绩那么好,你怎么这样差!”这种强硬指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学习兴趣,更没有了学习主动性。

三、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

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 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 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 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 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 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 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教师的魅力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最有效的途经。

四、语文教师要有一手好字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书写占了很大快的一项内容。然而要让学生书写的漂亮、公整。那么教师自己的书写也要美观、整洁。尤其是低段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多学生的都会注意教师的一举一动,有时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项学习的新技能。而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要会写漂亮的粉笔字,教师示范书写时的字,直接会影响学生的书写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发现,该班的教师书写漂亮,学生的书写也是跟教师的书写很大程度上书写的笔锋,字行上都是有几分相识度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书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在我刚步入教师队伍时,我的字写的就是不那么的大气,都距离之间黏的也近,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字也跟我的非常相似。从此以后,我也就练习写字,从临摹到跟着字帖上面来写。慢慢的我的字比之前写的漂亮了很多,学生的也跟着我,他们的字也进步了不少,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是需要能写一手好字的。

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快乐阅读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學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羡慕的主人翁世界。让学生快乐地读书,同时也在书中找到快乐。

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坚持阅读

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课外阅读,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广大学校和教师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七、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质疑品质

有了阅读的空间和数量,而不加以思考,就像和尚念经,起不到对文章的理解的作用,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品质。课题往往揭示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或是文章的主人公,或是文章的主要事例等等。课题所蕴含着的,是课文学习应去重点理解的。因而,我们要抓住课题,引导学生从题目出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想急于解决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的引领,阅读就有了方向,就能有针对性,有重心地去把握,去探究,去理解。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事实证明,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因此,应该让学生的阅读建立在自觉、自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给予评价、激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夯实文化底蕴。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尽管是农村小学,也应是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3月.

[3]《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

猜你喜欢

书写阅读
书写要点(十二)
书写要点(十一)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