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引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018-08-23刘建东郑敏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作用高校

刘建东 郑敏

摘要:心理引导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不良情绪、心理的调整和干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的作用,探索了心理引导的原则与途径,并提出了心理引导的保障措施,以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心理引导;高校;思政教育;作用

思政教育是高校当前的教学工作重点,对学生正确政治思想培养和学生思想素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高校积极开展思政教育。而现代教育改革要求高校不断优化思政教育方式。心理引导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强思政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素质,加快教学改革。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积极运用心理引导。研究心理引导对思政教育的作用不仅能够强化心理引导效果,而且对思政教育改革意义深刻。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的作用

1.增强思政教育科学性

思政教育的科学性要求教育者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对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等进行引导和教育。而心理引导能够使教育者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状态,便于科学的思政教育的开展。并且,心理引导在思政教育中能够与多种思政教育方法相结合,使思政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水平,更具科学性。

2.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目前,很多高校思政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思政教育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教育效果较差。而心理引导能够引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共鸣,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讲,心理引导有利于教育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政观念,帮助学生内化思政价值观,进而实现外化与内化的统一,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3.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思政教育中运用心理引导能够促进学生素质提升,这是因为,心理引导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改变错误思想,提高心理水平。并且,心理引导能够加强对学生情感、爱好、兴趣等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气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加快思政教学改革

思政教育中运用心理引导能够加快教学改革,这是因为,心理引导拓宽了思政教育途径、完善了思政教育内容,优化了思政教育质量,能够使教育者通过教育手段的改进与教育内容的优化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并且,心理引导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可以被视为教育手段创新,在通过一定实践与改进之后还可以运用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而加快高校教学改革。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的原则

1.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应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既要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进行引导,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和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也要与思政教育理论相结合,在思政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心理指导。同时,心理引导需要将心理教育理论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引导的实效性。

2.共性结合个性原则

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应坚持共性结合个性原则,既要注重大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加强对大学生共性心理问题的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同时,教育者又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了解每个大学生的独特心理问题,并对大学生进行个别引导,增强心理引导的针对性。

3.尊重与理解原则

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应坚持尊重与理解原则,既要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确保大学生的思想自由,多倾听大学生的心理表达,正确处理引导与倾听的关系。同时,教育者应积极理解大学生情绪情感及思想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心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心理引导的切入点,因势利导。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的途径

1.突出情感教育目标

思政教育中开展心理引导应突出思政教育的情感教育目标,强调大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根据思政教育内容科学设置情感目标。这是因为,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侧重对大学生意志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引导,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養为主要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应设置爱国情感目标、政治情感目标、态度目标、价值观目标等,帮助大学生建立思政学习的积极准备心态。

2.充分利用心理引导资源

思政教育中开展心理引导应充分利用心理引导资源,丰富心理引导内涵。为此,教育者应积极探索思政教材中的心理引导资源,深入挖掘思政教材中爱国主义精神资源、政治观念资源、政治态度资源、先进人物或实际资源等,增强心理引导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观念等进行科学引导。

3.重视心理引导技巧

心理引导方式直接影响着心理引导的结果,因此,教育者应积极重视心理引导技巧,科学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具体来讲,教育者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强化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夯实大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且,教育者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进而使学生可以在思政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另外,教育者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兴趣爱好、政治素养、情绪情感等的引导,丰富学生兴趣,使学生具备积极的思政学习情感,进而实现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4.强调对注意、理解和接受的引导

在思政教育中,学习者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对学生注意、理解和接受的引导。从注意方面来讲,加强注意引导能够增强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思政学习,优化学习效果。从理解方面来讲,加强理解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深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进而夯实学生的思政知识。从接受方面来讲,加强接受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增强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认同,使学生从心里上真正接受思政教育和思政知识,促进知识内化。

四、高校思政教育心理引导保障措施

首先,提高教师心理品质。教师心理品质直接影响着教师心理引导的效果。因此,高校运用心理引导应不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为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端正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师能够正确对待思政教育工作;其次,丰富教师心理引导理论。要开展高效心理引导,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引导理论。因此,高校应不断丰富教师的心理引导理论。为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引导培训,深化教师对心理引导知识的学习,使教师能够在丰富的心理引导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开展科学的心理引导。

参考文献:

[1]心理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王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13).

[2]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分析[J]. 罗文江.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8).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对大学生政治心理引导——基于辅导员管理工作视角[J]. 袁景. 中国成人教育. 2015(06).

作者简介:

1.刘建东(1985.03.05)男,汉,山东沂源人,本科,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郑敏(1990.01.29)男,汉,福建莆田人,本科,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作用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