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探析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复制与传播

2018-08-18侯环环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模因论表现型跨文化交际

侯环环

摘 要: 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势必影响不同语言间的相互渗透,一种文化中的强势语言模因会在另一种文化中成功复制与传播。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基因型与表现型两种模式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复制和传播现象进行分析,不仅对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而且可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异国文化多元化。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模因论 语言模因 基因型 表现型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活动将越来越频繁。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拓展知识、学习和了解他族文化的机会。因此,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必然会影响不同语言间的相互渗透,这些影响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词汇、言语行为及生活方式等,因此一种语言的词汇、结构、表达方式等会复制并传播到另一种语言中,这在英语和汉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前很多学者从语言变化发展的历史语言学角度研究该种现象,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复制和传播现象,这不仅对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而且对促进国际的文化交流、丰富世界异国多元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模因论

2.1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及文化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阐释。“模因”(meme)是模因论中的一个核心术语,是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的。模因由“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Meme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将它翻译为“模因”正是它的内涵所在。“模”即是“模仿”,“因”即是“基因”。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根据道金斯(Dawkins,1976)的观点,模因是一个复制品(replicator),是一个进化单位。《牛津英语辞典》对模因的描述是——meme: an element of culture or system of behavior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from one individual to another by non—genetic means,esp imitation(文化或行为体系的元素,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由此可见,模仿是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新达尔文主义者布莱克默(Blackmore)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

2.2语言模因

语言是传递模因的工具,它本身也是模因。“任何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谢朝群,何自然,2007)。而且那些結构简单,易于理解,易于书写的字、词、句或段落等容易被模仿和使用,也容易成为模因。语言模因在复制与传播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通过不同的传播与复制方式形成新的模因复合体。那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复制与传播的模因一般是强势模因,强势模因传播能力极强,一遇到相应场合就会马上从宿主记忆库中跳出来,例如在美国文化环境下人们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是:“hi”“hello”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些话语模因已经经过几百年的美国流行文化成功地复制和传播得以传承下来,因而成为美国人问候语中的强势模因。

2.3模因的周期

Francis Heylighen(1993:418-423)提出了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四个周期:一是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意味着宿主能在自己的认知系统里重新将其呈现出来。宿主会下意识滤掉与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相异或相斥的模因,选择性接触、理解、记忆与之一致的信息。如果新模因与宿主的已经存在的认知体系相适应,就有可能被接受。二是记忆(Retention)。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一段时间,否则就不能称作模因。Dawkins将模因的传播过程比喻为寄生虫宿主的侵染(Dawkins,1999)。模因在记忆里停留的时间越久,通过感染其他宿主使自己得到传播的机会就会越多。和同化一样,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只有少数能够存活下来。三是表达(Expression)。为了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明显的表达手段,其他常用的方式包括篇章、图片及行为举止。四是传播(Transmission)。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介。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在传输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被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传输的过程也叫复制。大众传媒出现以后,成功模因与失败模因之间在传播阶段中的反差最大,选择对模因的影响也最大。模因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复制传播,每个循环都有优胜劣汰,表现在模因中,即存在“成功模因”的进化和“失败模因”的淘汰。

3.模因理论视角下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复制和传播类型

随着经济社会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交流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在跨文化交际中,一种语言模因通过交际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得以复制与传播。这类跨语言、跨文化的模因传播到异族中,其广泛程度在不同民族,甚至在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群体中都有所不同。外来的语言模因一旦成为本民族语言的词汇和结构,相互间就会出现因抗拒或接受而互斗的局面,当外来语言模因被本民族语言所接受并使用时,它就会得到成功复制和传播。例如,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中国文化中像“你吃了吗”、“你上哪去”等话语很少被用来打招呼,取而代之的是“你好”等话语。同样,由于文化的相互影响,洋泾浜式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没见)因其便捷易用而进入英美人士的生活中。

语言是模因传播的载体,运用语言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人类的交际活动就是最典型的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活动(李捷,何自然,2011:154)。

跨文化交际活动便是双方通过两种不同的语言模因将各自的文化模因进行传递,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交际。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语言,还包括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这个角度看,语言就是文化。然而,该交际活动能否获得成功,即不同的文化模因能否得以成功复制与传播,取决于语言模因的选择与使用。只要语言模因得到有效传播,文化模因便得以成功传递,跨文化交际便得以成功。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主要有两种途径,即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前者被喻为基因型的模因,后者被喻为表现型的模因(何自然,2005:54-64)。

3.1跨文化交际中按基因型复制和传播的语言

Blackmore在分析模因进化时指出,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储存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可以比喻为基因型的模因,基因型传播是以纵向递进的方式分两种形式进行传递: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及相同的信息异形传递。

所谓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是指此类信息可以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是通过引用方式将相同的信息直接复制并加以传递。例如中国和欧美国家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理发店”一词的英文经过复制传播到汉语中,其英文表达方式在不断地变更,先后出现beauty shop,hair dressing,hair beauty,hair styling,hair salon,tonsorium等多种形式的变迁,尽管在复制的过程中“理发店”的称呼出现形式变异,但并不影响“理发店”这个原始信息的传递,复制出来的依然是原来的内容。这说明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不管是否一样,其内容却始终同一。

另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则是对相同的信息进行异形传递,呈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尽管会出现信息变异,与原始信息大相径庭,或者说信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模因的移植,但这些变化对原始信息并不产生影响,复制后的信息仍是复制前的内容。例如,中国和英语本土国家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引进了很多英语的公示语模因,这些公示语模因经过在中国被中国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成为成功的强势模因,因此,在中国各地都可以发现例如这样的公示语:“DRIVE CAREFULLY”(小心驾驶),“CAUTION:WET PAINT”(当心油漆未干),“CAUTION SLIPPERY WHEN WET”(小心地滑),“BEWARE OF PICKPOCKET”(当心扒手),“WATCH YOUR STEP”(当心滑倒),“HANDLE WITH CARE”(小心轻放),其中“CAREFULLY,CAUTION,BEWARE OF,WITH CARE”等英文的表达,尽管用词形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同样表“提示和警示”的信息——“小心、当心”。

3.2跨文化交际中按表现型复制和传播的语言

表现型模因传播是以横向并联的形式进行的,其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是将复制、传播模因过程的行为表现看作是模因的表现型,其表现形式同一,但内容表达各异,在其复制的过程中或只保留其形式,以各种新的内容和方式呈现,形式近似,内容迥异,目的在于达到与原文相似的效果。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国两制”被译为英译为“one country two systems”,那么通过“one X, two systems”这个语言模因被中国人的同化和记忆,“一校两制”、“一院两制”、“一厂两制”等模因复合体便被人们表达和传播,在英语中就译为了“one street two systems”,“one factory two systems”。又如,一个中国人和说英语的人交流多了,他的语言结构很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会有例如“几点了现在”、“吃饭了吗你”“到学校了吗你已经”等倒装表达结构,而不是以前中国人正常的表达“现在几点了”、“你吃饭了吗”。这是因为英语中多倒装结构,而汉语不是,和说英语的人交流多了,这种倒装结构的日常表达会被说汉语的人经过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所以现在甚至没有学过英语的中国年轻人经常会用这样倒装结构的表达,如“你做什么呢现在?”、“完成作业了吗你”“你考试完了吗已经”,这便是英语中的语言结构模因成功复制和传播到汉语语言中的结果。

4.结语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而生存。语言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的周期理论及基因型的模因和表现型的模因概念为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复制和传播现象进行详细的解析,从模因论视角解释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变化的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丰富世界异国的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28-353.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0-209.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4]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50-181.

[5]刘桂兰,李红梅.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外语学刊,2009(2):70-73.

[6]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2):30-39.

[7]尤泽顺,林大津.陈建平.MTI“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跨文化语篇分析视角[J].外语界,2017(3):62-68.

[8]俞建梁.模因范畴论[J].外语学刊,2016(2):23-27.

[9]张妙霞,侯敏.模因理论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应用分析研究——以汉语中英源外来语的发展为例[J].语文学刊,2013(2):6-9.

[10]张旭红.语言模因观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3):31-34.

[11]Blackmore,S.. The evolution of meme machines[A]. Conference Paper Deliver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Ontosychology and Memetics, Milan, May 18-21 2002. Also published in Meneghetti, A. et al. Ontopsychology and Memetics[C]. Rome:Psicolgica Editrice,2003:233-240.

[12]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OU P,1999.

[13]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ultures[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8).

猜你喜欢

模因论表现型跨文化交际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相关变式题型解析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