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2016-11-15郑曦

科教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郑曦

摘 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仅有语言的交流,也有非语言行为的交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国家、地区与民族的文化,也形成了自己国家、地区与民族的固有观念、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不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对方的文化习惯及行为模式所表达的特殊含义,将会很容易招致误解,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从目光语、手势语、身势语三种非语言行为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人民的非语言行为的异同点,探讨两国非语言行为下的文化差异,以促进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理解。

关键词 非言语行为 跨文化交际 中日商务

0 引言

众所周知,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是人的交际的两种主要方式,而非语言交际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国家、地区与民族的文化,也形成了自己国家、地区与民族的固有观念、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不同文化的人对于同一内容的非语言表达的具体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并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行为或动作,其所表示的意义也大相径庭。因此,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透析交际对象的非语言行为的深刻涵义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

1 非语言行为与文化差异

今年来,随着国内外对非语言行为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与之相关的近副语言学、身势学、近体学等新兴学科。美国著名的学者Samovar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内涵及所应包括的内容进行过精辟的论述。在他的论述里,非言语行为不仅仅是行为动作,它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及周边环境所产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根据Samovar的研究,非语言行为主要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身体行为传递的非语言信息,包括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目光、体触及副语言等,另一类是与环境相关的非语言信息,包括时间、空间和人际距离等。

在跨文化交际时,对非语言行为尤其是由身体行为传递的非语言信息的正确解读将会对推进异文化的顺利交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背景相异的交际双方,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不会正确读取、破译、诠释对方无意识地做出的非语言行为信息,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歧义和误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交际摩擦与冲突,促进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尤其是三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身体行为非语言信息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所包含的文化差异性及其重要特征是很有必要的。

2 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2.1 目光语

目光语是非常重要的非语言行为之一,在跨文化交际中特别是传递细微情感方面具有丰富的表义功能,具有其它非语言行为所起不到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及目光语所传递的信息非常多,而且其表达的含义也大多因文化而异。文化对目光接触和眼神运用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不同的文化目视行为也不尽相同。在中国,与人交谈时需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表达对讲话者的尊重与重视,是一种礼貌行为;而在日本,与人交谈时的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鼻子、颈部,直视对方被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因此,与人交流时,目光放在何处,目视时间多长,这些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其使用也十分复杂而又敏感。

日本民族因为其纤细敏感的民族性格,对他人的目光、眼神及表情都非常地敏感,他们认为谈话双方的直接对视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往往会回避这种直视行为,对对方视线也采取回避行为。如果不了解这种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在中日跨文化交际时就容易产生误会。例如,面对面交谈的日本人通常是默默地低着头或者视线游移不定,但这并表示不友好也并不是害怕或没有自信和难为情的表现,而是日本人的特定的说话方式。又如在开会或谈判的时候,中国人往往倾向于一边注视对方的眼睛一边倾听对方的讲话,这是为了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同时也是觉得对视可以更为观察对方表情,了解对方的思想,从而促进谈判的有效进行;而日本人却会避免直视对方,常常低头闭眼,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在听对方发言也不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或见解,恰恰相反,这表示他正在认真地听取对方的发言,这是因为纤细敏感的日本人会认为一直看着对方的眼睛并不礼貌,是粗鲁、含有敌意和缺少尊敬的表现。同理,在道歉的场合,中国人一般会一边直视对方眼睛一边道歉,以表达自己的真诚歉意,而日本人往往会一边鞠躬一边回避对方的视线。这些不同的目光语表现正是因为文化的差异性,在日本文化的影响下,直视被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行为,由于自己犯了错误或者给对方添了麻烦进行道歉时,只有避免直视才能表达自己的羞愧或惶恐心情。更有甚者,日本人与人握手或者干杯的时候,也并不直视对方的眼睛,这对不了解其文化的中国人来说会觉得是一种失礼行为。因此在中日跨文化交往时产生误解是在所难免的,唯一的克服目光语交际失误的途径是设法了解、掌握交际双方彼此间的文化差异。

2.2 手势语

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手势可以说是身体语言的中心部分,是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交流时,手势作为交流的辅助手段,可以更加形象表达话语的含义,使人印象深刻;甚至有时无需语言,仅仅手势就能传递信息,表达一定的含义。但是,由于手势语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具有明显的民族性特点,所以文化背景不同,其手势所表达的意义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了解中日手势的行为差别,洞悉手势背后的文化差异,既可以避免使用让人费解和产生误解的手势,又可以正确读解对方的手势语,这将会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中日手势语有不少的异同点。比如最简单的手势动作——数字一到十,中国与日本一到五的手势表达基本相同,但是从六到十的手势不仅动作不太一样,表达的含义也略有不同。如果不了解这些手势语的行为差别及其文化差异,用自己本民族的手势向用对方表达数字,对方就不一定会理解,有可能还会招致误解。例如,在中国右手拇指与小指伸出是表示“六”而在日本是打电话的意思;在中国右手拇指食指伸出是表示“八”而日本是表示打枪的意思;中国食指弯曲代表数字“九”而日本则表示小偷、扒手。大拇指与小拇指在中国与日本所表达的含义更是大相径庭。竖起大拇指这个手势动作在中国是表示称赞、表扬他人的意思,但在日本则表示父亲、丈夫或男性之意;竖起小拇指的手势动作在中国是表示看不起对方、鄙视他人之意,而在日本则表示女性、女朋友、情人的意思。同一手势动作含义却相异是因为日本文化认为拇指是五指中最强有力的,而小指则是五指中最纤细、最柔弱的,而这正是男人与女人的性别力量的对比。此外,在桌面敲食指,这个手势动作在中国是用来向为自己斟茶倒酒的人表示感谢的意思,而在日本则是遇到困境感觉迷茫不知怎么办的时候使用这一动作。因此,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文化差异比较大的手势动作,了解对方手势语所包含的信息,避免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误解。

2.3 身势语

身势语与人的各种身体姿势行为相关,也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包括坐姿、点头、握手和鞠躬等。 在中国, 人们无论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一般都是坐在椅子上的; 但是在日本,在外面是端正地坐在椅子上,而在家中则保持着坐“榻榻米”的传统习惯。 一般坐姿是把双膝并拢、双腿弯曲,跪在地上,臀部压在脚跟上端坐在榻榻米上,这被称为“正坐”,是最正式的一种坐姿。但是时间长了腿会发麻的。此外,也有较为随意、轻松的坐法则是男性的“盘腿坐”和女性的将双脚向侧面伸出的“横坐”姿势。其实日本的正座文化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后来一直被保持沿袭下来,这与日本的环境气候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日本是高温、湿气重的国家,而用稻草等天然素材制造的榻榻米具有保温、吸湿的作用,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很适合日本的风土和气候。

除了坐姿之外,另一个颇具日本特色的非语言行为就是“点头”。在中国,点头通常表示同意之意,但在日本点头并不一定就是表示同意,而是一种习惯行为。在社会交际活动中, 在聆听对方说话的时候,日本人喜欢沉默不语,习惯随声附和,并且不住地点头,这是他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是为了显示自己在认真聆听的习惯反应而已,并非表示完全同意对方的意见或主张。这与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相关,他们认为这种非语言行为方式能够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可以维持谈话气氛、促进谈话顺利进行。而在中国则恰恰相反,聆听对方讲话的中国人一般习惯于默默地倾听,不会做出太大的反应,只有在表示赞同对方意见时才会点头表示同意,更不会像日本人那样随声附和,这在日本人看来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因此,中日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日本人的这一特性,及时做出反应,也不要曲解日本人点头的本意,造成误解。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日本人的习惯性行为恐怕还是日本人的鞠躬,它是日本人日常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国,人们互相之间的问候一般是微笑点头握手。在日本,鞠躬除了表示问候之意外,请别人帮忙,请求别人做某事,向别人道歉,祝贺别人,向别人表示感谢等等许多场合都伴随着鞠躬。日本的鞠躬行礼有相应的礼仪规定,分有15度、30度、45度及90度的鞠躬礼,一般根据对方身份、年龄、地位、职位的不同及双方相识程度,相应地鞠躬的深度、时间和次数也就会不同。日常招呼礼仪的场合,对于同事、朋友只需15度鞠躬;而面对重要客户、上级长辈时则必须鞠躬30度。在正式道歉的场合,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般鞠躬45度,并且弯腰时间也要足够长,决不能含糊,以表达自己真诚歉意。而鞠躬90度的最敬礼一般不常见,只有在表示深深谢意及深刻谢罪的场合,以及在神前与佛前等宗教仪式场合才会用到。此外,正式的鞠躬礼仪还非常(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57页)重视鞠躬的先后顺序及所持续的时间。年轻人、身份卑微者及女性一般要先于长者、尊贵者及男性行鞠躬礼,而且弯腰时间也长于后者。因此,在对日交往中,根据场合及对象行使不同的鞠躬礼有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小结

非语言交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所表达的不同含义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性,而这也正是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关注的地方。因此,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清楚了解中日文化在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体现,深刻洞悉交际对方的行为习惯,正确运用适当的交际策略,求同存异,有助于消除文化冲突,推动中日的深入交流。

参考文献

[1] 马勒茨克著,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庆祥.中日非语言交际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 张一娟.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应用——商务日语教学新尝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因素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