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2016-11-09杜焱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差异

价值观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真实与虚假等标准。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各自规范但不同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流中产生误解和冲突的根源,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此,价值观的认同在跨文化交流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本文先介绍了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根源,然后论述了这种差异在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不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价值观;差异;跨文化交际

1 价值观的内涵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价值观念是任何社会或文化中的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指令,是人们的行为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

2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产生的根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哲学基础和历史发展。

对中国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有三种哲学:儒家、道家和中国的佛教。这三种哲学思想都很重视悟性,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人重“领悟”“言外之意”,乃至对重“含蓄”、追求“韵致”的思想方式都有很大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更具有模糊性。欧美国家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从后来的16世纪到18世纪的弥漫欧洲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强调科学的试验,注重形式论证,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形态的外露以及形式上的完整,因而英美国家的人更重视表达的确切性。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因此,相对而言,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

3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表现

3.1 中西方世界观之差异

就世界观而言,中国人追求“和合论”,即以妥协态度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西方人所追求的却是个体的独立、自主及成就。

3.1.1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指的是人对大自然的顺从和崇拜,并与大自然和谐统一。中国自古就有“以类合之,天人合一也”,而西方哲学观自古就倾向于把人与大自然对立起来,即“天人相分”,强调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所以西方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

3.1.2 个体与群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的个体主义或个人主义和中华文化的群体主义或集体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个人主义意味着对自由、对差异的追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

3.1.3 权威和平等

中国是崇尚权威的国家,在中国下级服从上级、下属要按领导指示或意图办事、尊敬长辈、教育孩子首先是要听话等,这些都是服从权威的表现。平等思想在美国深入人心,美国的家庭提倡平等,而不是等级,把孩子看作成年人来对待,尊重其人格,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自己作出抉择。基督教主张众人平等,甚至要爱自己的敌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这些都为人人平等奠定了基础。

3.2 中西方社会观之差异

在社会价值层面上,中国人的追求特征是:以“关系”为绳索将中国社会系为整体。基本价值是平均、秩序和稳定。中国社会是“社会定向”;而西方社会追求多元化。西方社会是“个人定向”。

3.2.1 “情感型”的人际关系与“工具型”的人际关系

中西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主要差异: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偏向于“感情型”,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差序格局,与其对应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种在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是典型的情感型人际关系模式。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则偏向于“工具型”。在人际关系中,人人平等,父母和子女都是平等的,可以直呼其名,可以相互竞争。西方文化中这种理智、逻辑超过感情的人际交往形式是典型的工具型人际关系模式。

3.2.2 求“稳定”与求“变化”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的生活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稳定是中国人的一种价值观,人们希望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希望家庭稳定,生活平静,实现“安居乐业”。

美国文化的真谛是“变化”,核心思想是“无物不变”,而且变化永无停顿。美国人喜欢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并且不断创新,小到个人服装各异、家居和建筑各具风格,大到科技创新,无不体现变化的真谛。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不同形态的流动方面,如地域、职业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流动,这种变化过程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财富,更多的闲暇。

3.3 中西方时间观之差异

在时间观念上,中华文化是环式的、向后的,而西方文化是线式的、向前的。西方文化着眼于未来,强调向前看,认为时间去而不返。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切着眼于未来,因此未来取向是他们的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他们来说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因此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4 结语

总之,中国的价值观更注重群体意识,追求“利他”的精神;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意识,偏向“利己”的思想。价值观是蕴涵在悠久历史文化中的,因此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取向,且这种取向一旦形成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但是,价值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总习惯于用本文化的价值观念去思考判断。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宋莉.跨文化交际学导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杜焱,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教学。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70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