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2018-07-29胡殿均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职业学校

胡殿均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逐渐成为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新趋势。而职业学校在创建智慧校园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诸如混淆概念、智慧追求低、技术滞后、缺乏理论支持、移动设备应用有限等。本文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点建议,以期促进职业学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智慧校园;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5C-0056-04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10—2020年)》提出了“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也提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并给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 近年来,很多职业学校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智慧校园”概念的提出,一些职业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先行一步,开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2016年,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计划在“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并公布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制订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5版)》。智慧校园建设逐渐成为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新趋势。

一、 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中的问题

(一) 混淆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的概念

部分职业学校依然把智慧校园建设的思维模式停留在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对智慧校园的认识不够清晰。有的认为已经建好的数字校园可以直接申报智慧校园,也有的认为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物联网和传感器设备就可以称为智慧校园了。这些看法混淆了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的概念,并影响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智慧校园的认识问题不仅出现在职业学校内部,部分官方的指导性评价体系也因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要求过低,往往误导职业学校把智慧校园建设等同于数字校园建设。前文所述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5版)》包括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评价项目。其中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代表应用层面的评价指标,占67%,深入解读评价细则,大多是基础性的数字校园功能方面的评价,能够体现智慧的评价点占分极少,甚至有些评价项目几乎嗅不到智慧的味道。纵观整个指标体系,偏重于基础设施与平台搭建的考核,缺乏智慧的导向,也许这些指标是基于智慧校园创建初级阶段以评促建的综合考虑,但是却无法引导一些职业学校清晰地认识智慧校园建设的本质。

(二) 智慧校园的智慧追求不高

调研本地区几所国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不难发现智慧目标定位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校满足于智慧校园的基础功能建设,不注重智慧校园的智慧功能开发。例如这些学校把物联网接收信息作为智慧校园的智慧目标,并对其加大宣传。其实,物联网只是智慧校园的基础之一,主要承担信息输入,与传统的数字校园相比,物联网能够自动获取信息,扩展信息交流方式,的确是巨大进步,也略带“智慧”的意味。但这种智慧是初级形态的,假如将智慧校园的智慧定位于此处,不仅大大降低了智慧校园的智慧水平,而且限制了智慧校园的功能扩展与完善。同样的,传感器、云存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以及各种应用管理平台都是智慧校园的智慧基础,并不能代表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也不能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落脚点。智慧校园的智慧应该体现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数据的运用,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学校管理与教学的改善方面。

二是學校拘泥于智慧校园的部分智慧功能建设,不能全方位进行智慧开发与应用。当前,由于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引入能力的限制,职业学校将智慧校园建设定位在某些片面的功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有的学校将仿真实验室建设和用智能手机获取校园内的信息等作为智慧校园的核心亮点大写特写,大有自我满足之意。由于职业学校普遍重视招生和学生管理,有时也会使智慧校园的智慧核心脱离教学。例如,有的学校仅将后勤管理、校园卡服务等智慧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以上现象反映的是智慧校园初建阶段的瓶颈、困惑与无奈,但是职业学校必须明确智慧校园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智慧应该体现在校园生活、服务、教学与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一味满足“瘸腿的智慧”,必将降低智慧校园的智慧水平。

(三)先进技术的引入相对滞后

先进的技术是智慧校园有力的支撑,正是因为人类技术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有了智慧校园的概念。一般来说,支持智慧校园的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类。[1]对创建智慧校园的职业学校而言,在相关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大多都能及时引进物联网和传感器等逐渐普及的硬件设施,为智慧校园的开发运转提供基础服务。同时也能通过一些商业公司引入一些成熟的管理平台,丰富智慧校园的功能。但是,在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技术对教育的支持一直略显滞后。主要是因为学校总是被动地通过商业公司引进技术,商业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将“成熟”的技术应用推荐给学校,“成熟”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滞后,这种现象更多体现在软件引入方面。目前,智慧校园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兴趣与热情,商业公司也借此进行炒作,然后按照公司规划好的智慧模式推广到学校。这些公司帮助很多学校创建了令人欣喜的智慧成果,但是这种单边导向的模式却限制了职业学校将更多的技术引入校园。同时商业公司为了盈利,需要批量产出,也使这些智慧校园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例如,在浏览职业学校校园网时,经常发现超星泛雅平台的身影,泛雅平台虽然是一个成熟的教学平台,但它的功能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学情形。和技术支持丰富的高校甚至资金缺乏的中小学相比,职业学校也很少能够利用优秀开源软件自主搭建、改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四) 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支持

熊频和胡小勇提出:“在智慧校园学习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要明确其建设核心不在于技术装备的先进性,而在于如何有效配置和运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创新性的智慧学习方式。”[2]事实上,唯技术论正主导着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一些智慧校园的建设和运转过程缺乏理论指导,虽然有了智慧的形式,却弱化了教育的本质。这些学校涉及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教学以及智慧科研等都是基于技术的展示,很少真正地以理论为指导,开展深入教育本质的活动。同样的,学术界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也多体现在顶层设计、架构模型和建设标准等宏观层面,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例如:王燕在借鉴国内多所高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的五层架构模型,该模型从下到上依次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共五个层次。[3]这些设计、模型和标准为职业院校建设“智慧校园”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但是这些宏观研究无法告诉先行的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实现智慧教学以及应用创新。

何克抗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三效”)的目标。[4]智慧校园亦是如此。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产物,智慧校园的建设与运转能否完全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为指导,尚需要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

二、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厘清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的关系

各职业学校只有厘清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落实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其实,学术界对二者的界定已有很多,如陈丽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5]尹伟民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6]从以上定义分析,二者都需要技术支撑,也都有“智”的体现,所以难免有人将二者混淆。从技术基础和功能功效角度分析,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其实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两个阶段。正如蒋东兴教授所言:“智慧校园”是信息化进入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应该比“数字校园”更先进。无论是数字校园还是智慧校园,引入的各种先进技术均是对传统校园的技术补充,它们代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技术水平,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创新校园活动才是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的关键所在。所以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本质区别在于技术水平与应用水平的差异。

(二)科学规划,逐步提升智慧校园的智慧度

智慧校园的研究刚刚起步,智慧的功能很难一蹴而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逐步积累。这需要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为“智慧”留有空间与愿景,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引导职业学校最大化地追求校园的智慧。

1.严格规范数据接口和数据标准。学术界普遍认为,智慧校园的起源是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而Smarter Planet 的核心是感知、联通、智能。有学者认为将Smarter 翻译成“智慧”是一种误导,超出了 IBM 公司的原意。[7]事实上,学术界对智慧校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文件也不断发布 。在这种环境下,职业学校的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当下能够实现什么?二是,未来是否需要扩展?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职业学校如何确保这一过程顺利进行?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在规划智慧校园建设时要把现有功能模块的数据接口和数据标准做得科学、规范、统一。只有规范了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才能更好地支持智慧校园的大数据运行,保证数据共享,互通互访无障碍。也只有做好规范,才能方便引进先进的技术,逐步扩大智慧校园的智慧功能,提升智慧校园的智慧度。同时,规范也是保障智慧校园安全与隐私的基础。

2.官方在制定指导性标准时适当地引导智慧功能的开发。由于地区与学校的差异,目前很难用统一的智慧指标要求各职业学校的智慧建设,但不能因此在指导性文件中回避这些要求。可以考虑用并列的描述语言鼓励各职业学校对可实现的智慧功能进行个性化地挖掘。让创建学校尝试选着做,而不是一味地不敢做。

(三)顶层设计与模块化开发相结合弥补技术短板

目前,多数职业学校的智慧校园筹建工作是由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部署,统一与商业公司沟通协商。这种模式帮助各职业学校打开了智慧校园之门。但是,一家公司、一个部门很难完成整个复杂的智慧校园的建设。各职业学校可以考虑在标准化接口和数据的前提下,分模块开发智慧校园。这要求各模块由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应用部门沟通、合作开发,从而摆脱信息化部门统一设计的局限,减少设计流程中供求不一致的尴尬局面。这样,各职能部门都要深入思考本部门的应用需求,与开发商深度交流,科学、合理地将应用需求转化成智慧校园的智慧运营。当然,模块化设计模式并不是让各部门各自为政,完全摆脱信息化部门的顶层设计,反而更需要信息化部门统一标准和接口设计,统一协调,并从顶层指导各部门共同开发智慧校园功能。此种开发模式要求各职业学校信息化部门专心致志地做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和安全控制,促进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安全、流畅地运行。同时,需要将复杂的系统工程化整为零,分解任务,减轻单一部门的压力,让各个部门都思考与创新,对数据进行有效地挖掘与存储。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来需要专业计算机人才能完成的设计,普通教师就可以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可视化操作,实现复杂的计算应用。这就使普通部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参与大数据挖掘与设计成为可能。总之,智慧校园建设不能完全依靠信息化部门的统一部署,要全员参与数据挖掘,从复杂数据中共同寻找智慧之光。

(四)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两位一体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并不是简单的新技术应用,它需要各职业学校从教育教学理论出发,加强研究,有效地将先进技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避免“中看不中用”的乱象发生。有人会问:“有哪些教育理论可以参考?”这要求职业学校首先能够在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寻求理论支持,充分利用多年来专家学者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要能够从教育研究领域寻找理论依据,尤其是寻找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依据,从教育本质上剖析智慧校园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最终,还要能够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指导智慧校园相关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智慧校园是一个新事物、新概念,其中新技术应用必然推动教学实践改革,随之也会对教育教学理论提出新的要求。反过来,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也受到教育教学理论的制约,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应用。所以智慧校园中的技术引入与相关的理论研究要同步进行,相互支持,相互融合,保障新的技術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

(五)擴大移动设备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规模

面对手机对生活、教育带来的巨大变革,如果我们的职业学校不能改变管理方法,扩展移动设备应用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比重,将严重影响智慧校园的成效。在移动设备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职业学校需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工具,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当然这一工作仅由学校完成有点勉为其难,还需要政府的协调和商业公司的介入。首先,要做好移动设备去社交化和去娱乐化的工作。为了防止学生沉迷于社交和游戏,对移动设备进行私人定制或者网络管控是智慧校园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其次,要加强移动设备在校园内部的应用开发。在智慧校园里,移动设备不仅仅是为师生提供展示的工具,还需要实时反馈相关数据,若学校不能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或者拥有特定权限有效获取学生信息,移动设备就不能有效融入智慧校园的大数据环境之中。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严谨、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最大化发挥移动设备的学习、生活功效。

总之,对职业学校而言,智慧校园建设只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创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各职业学校只有立足于教学实际,紧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数据挖掘,才能使智慧校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

[2]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3).

[3]王燕.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4(9).

[4]何克抗. 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观念更新与理论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6(2).

[5]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尹伟民,彭召波. 智慧校园:江苏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展望[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7]陈琳,王蔚,李佩佩,李冰冰. 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兼论智慧校园“智慧缺失”及建设策略[J]. 远程教育杂志,2016(4).

责任编辑:曹鸿骅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ampus in Vocational School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HU Dian-jun

(Xu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dult Education Research Office, Xuzhou 221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campu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ew goal and trend of the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le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smart campus, such as concept confusion, low intelligence pursuit, technical lag, insufficient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limited application of mobile equipment, et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vocational schools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mart campus; vocational school; digital campus; big data

猜你喜欢

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职业学校
论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运行策略
校园App的设计与营销
基于Direct3D的三维虚拟校园交互式漫游系统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