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中学段开展绿色海量阅读的研究

2018-07-09饶满萍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学

饶满萍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低中学段开展绿色海量阅读的理论架构、多重意义、面临的障碍、保障措施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小学 低中学段 绿色海量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108-03

阅读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汲取知识、拓宽视野、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阅读育人的功能被忽略,尤其在小学低中学段,阅读的功能更是被人为地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谈及阅读,惯常的认识是指课堂上针对教材文本的有限阅读。这类阅读基本属于乏味、非发散性的阅读,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育界一直呼吁的素质教育,因为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未被实质撼动,所以推行缓慢。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的阅读内容和范围被限制,健康的阅读始终与学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基于对阅读能丰富人的知识结构以及提升人的综合素养等特殊功能的认识,我们从2009年开始探索在小学低中学段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结合经典诵读,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通过高效课堂为学生进行绿色海量阅读预留时间和营造氛围,进而构建绿色海量阅读与高效课堂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互为基础的关系,在绿色海量阅读与高效课堂互生共进的架构内,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功能,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理论的架构

(一)基于社会学与教育学双重学科视角的小學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基本理论

本理论是建立在其他专家与学者海量阅读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理论,要点包括:

1.双重学科视角。绿色海量阅读理论从社会学(社会学习理论、场地理论)和教育学(教育目的论、素质教育理论)双重学科视角,确立了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的可行性、必要性,明确了包括高效课堂、家长支持、学校支持、阅读内容体系的构建等绿色海量阅读实施的相关要素。

绿色海量阅读理论认为开展绿色海量阅读活动可以让低中学段学生在课外时间少受电视、网络和手机的不良影响,同时让学生通过长期阅读训练想象和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原著增强对改编作品的辨识和批判能力;通过阅读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领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储备养分。

2.两个基本点。何谓“绿色”?何谓“海量”?这是绿色海量阅读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绿色”谓之无害、有益。小学低中学段阅读首先要做到“绿色”。低中学段的学生年龄小,识别能力不强,大多喜爱阅读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书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应该限制或杜绝这种阅读,毕竟这类阅读材料带有不少限制思维、暴力、色情等因素,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绿色海量阅读首倡“绿色”的理念,主张低中学段学生必须阅读“绿色”作品。“海量”则谓之阅读面广、阅读量大。海量阅读是学生广泛获取信息和知识,习得相关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海量”是相对的。其相对性首先表现在阅读的量是通过必读和选读书目结合的方式,在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和身心健康的前提下确定的,而非绝对意义上的不受限制的量;相对性的另一表现是“海量”必须是在符合“绿色”标准前提下的“海量”,并非良莠不分。

3.一个核心。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是一种群体活动,这是本理论的核心。绿色海量阅读的最小活动组织是班级。单个的学生或家庭是难以实施绿色海量阅读的。绿色海量阅读要求有充裕的阅读时间和浓郁的阅读氛围,需要包括文本获取、与课堂教学衔接等在内的保障措施体系予以支撑,更需要有高效课堂作为基础。如果缺乏班级整体的阅读氛围和充裕的时间,绿色海量阅读是难以推行的。

(二)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与经典诵读共同推进

我们构建了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与经典诵读共同推进的阅读模式,将经典诵读与绿色海量阅读结合,防范偏重经典诵读导致学生阅读面狭窄以致容易脱离现实生活最终引发诵读兴趣弱减等不利后果的发生。我们对经典做了拓展性的认定,认为经典不必也不能仅限于经史子集,进而修正经典诵读的内容体系,由以晦涩的经史子集为主体的内容体系转向适量的经史子集、儿歌、现代诗文并行的内容体系。绿色海量阅读内容与经典诵读内容互补,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与诵读的效率。

(三)小学生低中学段海量阅读的指导与干预

小学低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与其他学段的学生明显不同,因此推广绿色海量阅读工作相对而言难度比较大。做好这项工作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对绿色海量阅读的指导和干预作用,同时教师自己也必须注重阅读和知识更新。

1.材料选择的指导与干预。教师通过分阶段发布阅读书目,限定阅读内容的方式实现阅读材料选择的指导与干预。实际上,低中学段学生的阅读内容都是教师代选择。总体上,阅读材料以经典著作、人文和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自然、科普、科幻读物、时文佳作以及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主。

2.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干预。即教师采取精度与泛读结合、摘录与随感结合以及阅读与争鸣结合的“三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3.习惯养成的指导与干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阅读,要求学生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低中学段海量阅读的指导与干预理论还提出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干预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同样注重阅读和知识更新。教师自己的阅读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身就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最好的指导和示范。

(四)绿色海量阅读与高效课堂建设之间的关系

绿色海量阅读不是一项独立于课堂教学的工作,而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程。绿色海量阅读与高效课堂的建设实质属于一体化的过程。脱离高效课堂的基础,根本无法施行绿色海量阅读;离开绿色海量阅读,高效课堂的建设就缺乏动力。二者是一体化过程中的两个互生阶段。由此,绿色海量阅读与高效课堂建设的关系是:高效课堂为绿色海量阅读奠定时间基础,绿色海量阅读具有反哺高效课堂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互为基础。

二、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的多重意义

绿色海量阅读与经典诵读结合,有助于学生从小学低中学段开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融入绿色海量阅读的学生在班级全体成员都阅读的大氛围中,有就相同内容与人交流的机会,有与人比较和竞争的环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合理地利用业余时间,畅游书海,就会让学生渐渐不再关注电视、网络或手机,而把阅读当做最大的乐趣。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阅读增长见识,收获知识,习得一些课堂上无法习得的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绿色海量阅读在巩固小学语文“工具性”属性的同时,切实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强化阅读的育人功能,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教育学范畴,已经同时具备了社会学上的多重意义。

三、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面临的障碍

文献分析与实证调研表明,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与其他学段绿色海量阅读有明显的区别。低学段一般指一二年级,中学段指三四年级。低中学段的学生年龄小,容易接受教育与引导,如同白玉好雕琢。绿色海量阅读的意义并不仅限于阅读,还体现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通过阅读的浸润而形成的人文修养。因此,从低中学段就开始绿色海量阅读远比从中高学段或其他学段开始绿色海量阅读的意义要重大。从低中学段开始养成的良好习惯,经过整个学段长达四年的巩固和内化,会成为学生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后续学段如果时间允许、有相似的氛围,绿色海量阅读继续施行不会有任何障碍。这也是我们将绿色海量阅读的施行时间段选定为低中学段的原因。换言之,低中学段是开展绿色海量阅读的最佳时段。

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当下应试教育思维和做法仍占据重要地位的背景下,绿色海量阅读不仅容易招致家长的抵触或反对,也很难得到学校的支持。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实施的最大障碍是应试教育思维。倡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通常被家長和同行认为是本末倒置或者不务正业的做法,学校也不明确赞成教师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因为对于学校而言,明确表态或支持都是有风险的。家长和社会潜意识中第一关注的还是学生考试的结果。如果绿色海量阅读与应试要求不冲突,那么就会被容忍,甚至可能获得支持。一旦绿色海量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出现问题,一定会归责于绿色海量阅读。绿色海量阅读与应试教育难以兼容,这就是绿色海量阅读一直难以获得推行的主要原因。

高效课堂的建设是施行绿色海量阅读的坚实前提,倘若没有高效课堂,学生何来充裕的时间阅读?倘若不能实质减负,学生在背负繁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如何启动绿色海量阅读?因此,奠定绿色海量阅读基础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群体的观念。素质教育与当下的应试教育虽有矛盾,但并非完全不可调和,只是要想调和这种矛盾,教师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尚需大幅提升。高效课堂建设的能力就是其中的核心能力之一。高效课堂建设的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包括通常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改革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

教师观念更新与能力提升的要求与学校的发展要求有时候并不同步,因此更新观念与提升能力更主要的是依靠教师自己。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交流与学习、科学建设教研组、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优势、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以及自我实施通识教育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强化高效课堂的建设能力。

四、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的保障措施

作为复杂工程的绿色海量阅读,需要切实的保障措施体系确保其顺利施行。

(一)文本流通和获取保障

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没有现成的普适性的阅读方案,因此,编制方案、形成成果的一项铺垫性工作就是保障学生阅读文本的获取。在每个阶段成熟的方案出台后,阅读书目一般都随之固定。为了确保学生能如期获取阅读需要的材料,学校应当启动班级图书角、流动书库、校区市图书馆和家庭藏书四结合的动态阅读文本库建设工作。学校可以把方案书目提供给家长委员会,让家长自己决定是购买还是借阅、是集中购买还是分别购买。家长购买的书籍,其家庭属性不变。学校按阅读进度,定期征集家庭图书进入班级图书角,以共享的方式供学生阅读。其他类别的图书,则发动学生从别处借阅,再与同学共享,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区图书馆和市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在方案书目范围内通过灵活的方式获取阅读文本。

(二)阅读时间和氛围的保障

绿色海量阅读与高效课堂是共生体。实施绿色海量阅读,高效课堂是基础。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绿色海量阅读实施的前提,同时也是其衍生成果。高效课堂高效地解决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课堂知识和习得的语言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为践行减负创造了条件,也为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绿色海量阅读奠定了基础。同时,绿色海量阅读必须在一个浓郁的阅读氛围中才能持续开展下去,因此,各科教师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时间的保障是建立在各科教师配合的基础上。只有在各科教师都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的绿色海量阅读才有条件坚持下去。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必须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在促进各科教师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注重所有课程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阅读与课堂教学衔接的保障

绿色海量阅读与课堂教学必须衔接好,阅读才有效果,绿色海量阅读才能反哺课堂教学。为了保障绿色海量阅读与课堂教学无缝接轨,实现水乳交融式的衔接,我们以“课前三分钟”作为特殊衔接环节,即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的前三分钟(三分钟是个概数,这个时段只要控制在五分钟之内都可以),对学生前期阅读和诵读的情况进行总结或分享,顺带提醒后期的阅读进程与任务。“课前三分钟”最基本的功能是将绿色海量阅读工作纳入教学范畴,使学生明白阅读就是语文课的要求。

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尽可能地将课堂内容与绿色海量阅读内容从字词、人物、情节与思想等方面尽量关联起来,在课堂上随时检验并运用阅读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阅读成就感。阅读与课堂教学衔接环节的设置避免了阅读与课堂两相分离格局的形成,有力地保障了绿色海量阅读的可持续推进。

五、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的评价

为保障绿色海量阅读的效果,需要改革绿色海量阅读评价机制,构建包括前评价机制、中评价机制和后评价机制的全程评价机制。前评价机制一般指对绿色海量阅读方案的评价,主要从方案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施行,是否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评价。中评价机制一般是对阅读过程的评价,主要评价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后评价机制其实是一种外部反馈机制,注重从家长和其他途径获得评价,以验证或检验阅读方案的价值和可推广性。

绿色海量阅读的任何一个时段都可以采取多元主体评价的方式。所谓多元主体评价,意指评价的主体是不同的,不同主体的评价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联合进行;可以在前评价机制、中评价机制中采用,也可以在后评价机制中采用,采取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教师(学校)评价在内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将来条件成熟时,将引入中立性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

小学低中学段绿色海量阅读的理论可供小学低中学段直接采用。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探索与本校条件、基础相适应的具体的绿色海量阅读教学模式。理论创新的思路也可以供小学高学段和初中或高中借鉴,从而正确界定语文课程的角色地位以及切实推行高效课堂建设。

当然,只要是教学改革,都难以构建一种本领域的万能模式,或者说不可能构建完全意义上的普适模式,我们的理论自然也不可能成为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万能理论。尽管适用于一切目的和一切分析层次的模式是不存在的,但笔者认为,各小学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克服困难、弱化应试教育影响的前提下,有选择地运用这一理论成果,应该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