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6-15殷树凤

职教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摘 要:“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学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三者同步设计,就业、创业是学业的特殊组成,学生集学习者、就业者、创业者三重身份于一体。南京商业学校通过构建课程体系、搭建“体验式”跨界平台、健全保障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实施“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殷树凤(197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商业学校校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语文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D类资助项目“三业三争教育实践”(编号:2015-JY-035),主持人:殷树凤。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3-0126-04

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需不断结合社会需求改革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南京商业学校2012年提出了“学业争优、就业争先、创业争新”即“三业三争”教育实践项目,在培养人才时注重学业、就业、创业的统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清晰成型。

一、“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后,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快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越来越明确。2015年针对现在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证供给产品质量,满足国民消费需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供给侧的生产者技术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又要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南京商业学校持续探索和实践“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必然。

(二)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

2012年学校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2015年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一校六址,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学校实行校系二级管理,目前有财经系、工商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旅游管理系、汽车服务系和國际教育学院五系一院,拥有烹饪、会计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汽车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三个省级实训基地,学校硬件条件明显提高。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大力改善学校软件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

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内涵建设与传统的重数量、重外在效益不同,是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增长模式。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根本应该是围绕人才培养展开的[1]。“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学校内涵发展的需求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而成的。

二、“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业”即学业、就业、创业。学业即在校学习的课业。需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学业”不是单纯的指专业学科的学习,其内涵应该包括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完善人格,学会生存,成长为社会人的的所有学习内容及过程,是一种“大学业”观[2]。因此,下文中提到专业学科课程只是学业的一部分。“就业”通过专业课程、实训实操、就业指导、顶岗实习、就业推荐等让学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具备准确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正确的就业观。“创业”通过创业指导、创业设计、创业孵化等让学生植入创业意识,学会创业方法,完成创业体验。

一体化强调学业、就业、创业之间的融合关系及三者的同步性,三者不是“知识学习——企业实习——自主创业”割裂式的线性发展关系,而是通过课程开发及实践活动等将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纳入学业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一过程中,学校和学生都有多重身份,学校既是教学者也是指导者和保障者,学生是学习者,同时也是就业者、创业者。

(二)“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学业、就业、创业三者同步。许多的学校把学业、就业、创业割裂开,在低年级学习专业知识,高年级到企业实习,有能力有经验才尝试创业。这样的割裂式教育,只能造成学业脱离就业需求,创业成为空谈。“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业、就业、创业”看作一个整体,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中加以推进。从学生进校开始,就让学生同步接受学业、就业、创业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类,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协调变动。需注意三者同步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根据专业与就业、创业的关系密切程度不同而有所侧重,有的专业就业空间大,则在“三业”一体中加强就业教育,而创业空间大的专业,则强化创业教育。

2.就业、创业是学业的特殊组成。在“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强调学业、就业、创业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是个统一整体。在“大学业”观下,就业、创业就是学业的组成部分,以课程、实践、项目等形式体现,但就业、创业本身的社会属性,又使两者成为学业中的特殊组成。不同于社会就业与社会创业,“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就业从专业认知到最后岗位实践,侧重点在实践。创业教育过程重在体验,学生在体验中形成创业意识,学会创业方法。“一体化”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和方法锻炼,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寻找出人生发展的道路。

3.学习者、就业者、创业者三重身份集于一体。“掌握一门技能,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就好业才是关键。”[3]这一观点是符合职校学生客观实际的。之所以有此观点,是担心当下的创业热模糊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如果合理设计学业、就业、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几年,同时也是“就业”的几年,“创业”的几年,当毕业走上岗位时,已是有工作经验的准员工,能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具有学习者、就业者、创业者三重身份,与之对应,学校就是教学者、指导者、保障者。

三、南京商业学校“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一)以“六用”为原则,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六用”即“有用、适用、能用、通用、会用、擅用”。教育研究表明,职业院校的学生对涉及事实、概念、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相对排斥,而在接受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时却多占优势[4]。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注意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突出常用技能、通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练就一项最擅长的技能,满足行业需求,适用社会,出彩人生。课程体系构建探索如下:

1.学校各专业打破传统学科式课程设置,构建“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传统学科式课程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一般是先公共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最后专业技能课,不利于形成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首先将课程构建为专业学科模块、就业实践模块、创业体验模块。专业学科课程模块以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学习为主,就业实践课程模块以就业指导、仿真实训、企业岗位实训等为主,创业体验课程模块以创业基础、模拟创业等为主。这三个模块是有机融合、一体的,例如学生入学即开始的专业认知教育,同时为学业、就业、创业规划打基础。专业技能课与就业实践课程的实训课程、創业体验课程的模拟创业相衔接对应。

2.设置通用课程,建设核心课程。通用课程不同于公共基础课,也不是通识课程,是一种打通学科知识、技能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将各类学科、各类课程所学知识能有机融合,促进知识、技能间沟通转化,平衡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形成满足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非专业能力,如价值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例如,训练沟通协调能力的礼仪课,本来仅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内容主要是商务礼仪,为学生就业服务。而通用礼仪课程则由教师根据情况开设学校礼仪、社会礼仪、沟通礼仪等子课程,供各专业各阶段的学生选择。因此,通用课程是从学科外部融合专业学科模块、就业实践模块、创业体验模块课程的。相对应的,学科内部则着力建设核心课程,从而简化课程门类,避免内容交叉,从而让学生吃透核心知识,精准掌握核心技能。

3.构建符合“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学校改变单一的试卷考核评价,以学生“能用”、“会用”、“擅用”为标准,从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能能力、专业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既有常规的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类评价,又有在校内实行技能等级闯关认证制度、中期实习考核制度、创业体验合格制度,这些考核制度对应着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课程内容,通过评价考核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搭建“体验式”跨界平台,有效融合“三业”教育

“体验式”跨界平台是我们对专业实训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总称,“体验式”跨界平台不以创赢创利为目的,重在完成满足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跨界”既是指跨学业、就业、创业,又是指跨越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跨界平台最大依托是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课程开发、实习考核、创业服务中。

1.校企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学校近几年跨越式发展,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拥有深厚的教育资源,为开展“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学校充分考虑企业行业背景、市场需求、培训能力、专业匹配度等因素,选择合作企业,共同搭建专业学习、实训、培训、实习就业、创业孵化平台。具体实践有:组建校企合作特色班,目前有电子商务阿里巴巴特色班,与清华万博集团合作的清华万博班、安卓班,与联想集团合作的联想专班,与南京汽车集团合作的名爵“轮习制”班(学习、见习、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等;行业、企业挂牌学校,龙头企业进驻学校,如与中国动漫集团、江苏华声国际文化公司合作成立“南京文化创意学院”和“国家动漫南京创意研发中心”;学校与企业对接,成立高效专业实训、培训基地,我校各专业都有固定对接企业,参与到课程研发、教材开发、技能实训等,目前与中国动漫集团、上汽大通、金陵饭店、南京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南京新百集团等60多家企业签有校企合作协议,全面深度合作。

2.依托企业,创新实习管理,开展实习考核。为了解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的情况,促进学校与企业的高效合作,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实习考核”。自2013年至今,每年由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进行两轮考核。考核分“演”、“说”、“答”三个环节,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技能“演示”,展示特定技能项目,“解说”技能原理知识或操作设想;最后要回答评委的提问,进行应激性答辩。例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习考核,学生展示餐饮宴会摆台技能、解说餐厅服务依据或设想、对餐厅服务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进行应激性答辩,考核委员点评打分,充分发挥企业在实习考核中的主动性。

3.学校开辟多种途径引进企业支持。学校除了固定的合作企业,还开辟了多种途径引进企业支持。每专业每学年至少邀请2次企业专家进校园开展专业讲座,“网络安全最好时代”专题讲座、“所想即所得”管理信息系统讲座、“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技能要求和教学研究方法”、“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报告”等精彩讲座受到学生欢迎;企业走进学校组织专业技能大赛,例如清华万博有限公司在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顺利的承担企业实际项目的基础工作后,组织“万博杯”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比赛内容全部源自真实企业项目,检验“清华万博”班同学在完成基础模块后的实际软件设计能力和水平;每年学校组织开展校园招聘会,创造企业遴选人才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学校成立创业试点,如烹饪专业的“点刻社团”创业,电子商务专业的淘宝电商项目,财会专业的能行财务公司等,同时为学生寻找创业支持等。

(三)健全“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构建“三责并立、三位一体”扁平化管理机制。传统的学校管理机制普遍存在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横向联系等问题,直接导致办学灵活性不足,对市场需求反应滞后等现象。“三责并立”,是指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系部办学,处室管理,诊断与评估中心评估,三类部门三种职责相对独立,办、管、评分离。“三位一体”指三个部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同一平台上互相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利益矛盾过程中,实现利益多元化的诉求,保障“三业三争”人才培养体系得以顺利、高效实施。例如在全校5个系部开展学生技能闯关认证活动,从考证报名、资格审核、信息上传、测试方案拟定、测试题目准备、测试场地布置、鉴定实施到最后成绩上报,整个过程以系部为主导,南京商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实训就业处、总务处等职能处室跨校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诊断与评估中心全程监控考核内容的信度与效度、程序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等,集中有效地完成对全校学生的技能检测。

2.加强师资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加强师资建设是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学校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并要求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每年1.5-2个月,将进企业实践纳入教师考评系统;推荐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培”与“省培”,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开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组织开展校内教研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专业通过各类平台培养青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四)“能行天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有力的文化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未能有效利用学校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的熏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能行天下”为校训,涵盖三个维度的要义:坚信“我能”,树立信心,增强内驱力,塑造立身之源;手握“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谋求立业之本;“能力”全面,拓展综合能力,打牢立功之基,从而以“能”行天下。学校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能行天下》、《远见成就未来》两套校本教材为抓手,以社团建设为载体,开展“以‘能行天下”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如“能行天下”诵读、技能竞赛、社团展演、技能闯关认证等,在全校形成浓郁文化氛围,形成“爱技能、练技能、重技能”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目前学生社团注册人数五千多人,占全校在校生人数的72%。校龙舟队、啦啦操队、体育舞蹈社团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

四、“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分析

(一)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

从“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至今,南京商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2015年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南京商业学校13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均在97%以上,成绩均排在南京市前三甲。2015年学校毕业生专业技能合格率100%,单证获取率100%,双证获取率94.2%。近几年学校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6块国赛金牌,55块省赛金牌。从2012年至2016年,学校学生累计获得省文明风采大赛奖项218个,获得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奖项58个。2015、2016年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都是98%以上。根据南京市教育局就业质量电话跟踪调查,学校近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南京市名列第一名。

(二)“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系列研究成果屡获肯定

学校围绕“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15年5月,主編的《能行天下》系列课程,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5年10月,《“三业三争”教育实践》项目被评为江苏省第十二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2016年6月,《“三业三争”办学模式指导下的课程建设》成果被评为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3月,《“三业三争”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评为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6月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9月,《“就业争先”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被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影响显著

“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极大的促进了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成效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先后有《新华日报》、新华网、江苏教育风采等十余家媒体对学校人才培养进行了专题报道。南京电视台自2014年以来先后31次报道。学校受邀到全国各地就“三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进行讲学交流。山东、海南、新疆等省内外多所学校和团体87批次来我校交流学习。学校被批准为江苏省中职校长培训基地,每年全省一百多所学校的校长来我校培训。

参考文献:

[1]赵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6(9):21-24.

[2]凌兆福.学校教育应以“大学业”为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5-07-26(6).

[3]庄西真.创业就业学业[J].职教论坛,2015(4):1.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0.

责任编辑 蔡久评

猜你喜欢

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