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助力,优化学习环境

2018-03-05管威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导师制高中实践

管威

摘 要:在高中新课程的改革中,其课程结构更具多样化与选择化。这使得学分制管理在入驻高中课程管理中,实行了必修与选修共存的一种课程选择方式。但是伴随改革而来,还有一些新问题的出现,比如,高中生有了自主选课的权利,但是其内心发展的不成熟使得他们未必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灵活性的课程管理,使得班主任的工作难上加难;新课程的到来使“教书”与“育人”产生了分化,而不是以往的一体化。种种现象的存在都促进了高中教育中导师制的出现。

关键词:高中;导师制;实践

曾经有一位学者对教育是什么进行了回答,他说:“教育就是忘掉在学校学过的所有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新课改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高中新课改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为了配合新课改的推进,“学分制”进入了高中教育管理中,同时,为了解决新形势下学生的选课指导、品德教育和生活管理等新问题,“导师制”也应运而生。

一、导师制的界定

对导师制进行认识首先要认清导师的含义,我们经常会听到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这些词汇,总的来说,导师就是高等学校指导教师的简称,是对学生进行某种指导任务的教师。而导师制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以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在高中实行导师制,就是对本班级的高中生进行一种个别化的指导制度,它与班主任制共存,两者能够相互补充。同时,在高中教育中的导师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辅导学生学习,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

二、导师工作的开展措施

1.熟悉学生,了解工作对象

学生作为导师的工作对象,需要导师进行格外的关注。在高中阶段,学生还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问题,同时加上高考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得高中生的整个学习环境带有一种压抑性。因此,导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性的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生活状态,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从而帮助学生无所顾虑地进行学习。

高中生本身就像是一个矛盾体,他们已经明白各种人生道理、学习的益处,但是行为与思想上总是出现相悖的状态。这需要导师进行一个有效的梳理,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监督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常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学分制”的教育规则下,导师可以与其他各个科目的教师进行密切的沟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要时刻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每一位学生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家庭状况,然后总结出最适合这位学生的学习计划以及课程的选择,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学生对于导师来说,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支持,还要在学习方式上尽力地辅导,在心理上给予充分的保护。

2.分工明确,界定工作内容

在实行导师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将班主任制与其相比较,同时也比较容易产生混淆。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对整个班级的日常管理,而导师则不具备管理职责,是对学生的一种指导,它包括劝导与教育的含义与要求,是针对学生个体的一种教育模式。他们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够相辅相成。

在进行导师任务分配时,由于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不同,因此教学任务、教学难度都有一定的差别,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师在教学任务中可能会带两个班级,但是其他科目的教师可能会带3~4个班级。因此,在进行导师分配时,也需要考虑教师自身的实际状况,避免出现教师身心俱疲、难以承担的情况。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为熟悉的人,很多高中学校会将班主任直接任命为导师。其实这样的做法就相当于将班主任的职责范围进行扩大,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因此,我认为,可以酌情考虑让班主任帮助导师进行辅导,但是应该职责分明,相互辅助。导师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是一个智能选择的“超人”,能够解决各种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组织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活动是拉近集体关系的重要途径,导师在对学生进行了解时,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减轻一定的学习压力,激发高中生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在活动中,导师能够清晰地看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观察,这样才能够进行“对症下药”,找出适合学生的课程选择。与此同时,也能够迎合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历史教学的活动是我与学生拉近关系的“秘密武器”,也是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热爱的重要途径,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故事的演绎、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了解到导师与教师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他们都可以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又能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

总而言之,存在即合理,高中導师制作为一个新兴的制度,其实行是为了配合学分制的存在,就像是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各种异议与问题都需要教育者从理论中探索,在实践中验证。不论是高中生的德育,还是心理健康发展,都需要导师制的实行,为新课改这个最为波澜壮阔的乐章,进行旋律的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宁.走班制背景下普通高中实施导师制的问题研究[D].鲁东大学,2017.

[2]沈之菲.高中导师制进一步深化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2):57-61.

猜你喜欢

导师制高中实践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