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018-02-01张黎黎华志强于宝娟何文彤��

考试周刊 2017年91期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

张黎黎+华志强+于宝娟+何文彤��

摘要:混合式学习模式把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作用,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混合式课改为例,探讨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

《中国现代文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目前《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为主体,采取灌输式讲授。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快速建构专业知识框架,把握现代文学发展脉络。但是也具有局限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接受性学习”向“探索性学习”转变,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混合式学习模式出发,探讨其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课程设计

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的有机整合,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混合式学习引入到教学模式当中,将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中国现代文学》混合式学习模式把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任务型和探究型学习方式,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教学环节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学效率。以混合式学习为基础笔者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做了课程设计,见下图。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设计

二、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依托学校网上教学平台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分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把混合式教学方式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课前、课堂、课后都要借助网上教学平台,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探究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 课前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时空跨度大,涉猎的内容多,另外教学课时有限制,因而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详细展开,只能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阐释,这就需要学生课前阅读教材掌握教学基本内容。但是大多数学生基本不做课前预习,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被动接受,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都是来自教师的讲解,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如何实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除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之外,监督与奖励机制必不可少,借助学校的《中国现代文学》网上教学平台,教师完全可以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监控与管理,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文学思潮(一)为例,课前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完成【学习任务】。本章【学习任务】由三个知识点组成,并附以相应的测试。在上课前,教师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查询测试结果,内容如下:

1. 知识点1“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课前10道自测题,满分为10分,最高分为5.5分,最低分为1分,平均分为3.68分,及格率为0。

2. 知识点2“现代文学社团”课前10道自测题,满分为10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3分,平均分为7分,及格率为76%。

3. 知识点3“新文学理论建设”课前5道自测题,满分为5分,最高分为4分,最低分为2分,平均分为3.53分,及格率为84%。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对知识点2和知识点3掌握较好,而对知识点1掌握情况较差,鉴于此课堂的教学内容就需要适当调整,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对知识点1进行深入阐释。

(二) 课堂

学生课前通过预习对本章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基本了解,每个知识点就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一一讲述,针对线上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反馈,结合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将“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与性质”以及“文学革命运动的意义”作为本章教学重难点讲授。

通过课前预习测试,学生会对分数低的知识点1的内容比较敏感,课堂上教师围绕这个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强化,课前导入问题: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之间的关系、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影响。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思考,最后利用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参与讨论并给发小组发言评价、打分,分数计入到课堂表现成绩当中。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文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从文学观念、内容、语言形式三方面评价文学革命如何实现文学的现代化的。课堂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方面确实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 课后

在课堂上完成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之后,学生登陆《中国现代文学》网上教学平台完成【章节测试】,通过测试巩固本章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实现学习效果的自我检验。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延伸教学内容,每章设置【章节讨论】任务,选择本章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问题或者是名家名作设置讨论问题,组织学生在线讨论,教师对每次讨论进行汇总,对其中较好的帖子进行置顶点评,或给予适当加分。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专业阅读量过少,一方面由于学生除了专业课学习外,忙于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等考证,阅读时间被挤压;另一方面由于时代隔阂和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对大量现代经典作品不感兴趣,不愿意去阅读,这就很难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教师如何能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和文献?可以用学习任务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例如,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布置【章节讨论】任务: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的文学观念,题后附周作人《人的文学》。网络平台的讨论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充分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针对性指导,把优秀的文章在论坛上置顶或者在课堂上进行点评给予鼓励,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理性思考与文字驾驭的能力。endprint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设置【拓展延伸】的栏目,上传经典作品与文献的文本、经典作品的影视资源、微课、相关重要论文等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自主学习。以第十九章曹禺为例,在【拓展延伸】栏目中推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剧本,北京人艺版本的话剧《雷雨》、微课“《雷雨》的戏剧街结构”、刘西渭论《雷雨》、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这些学习资源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既让学生对作品获得感性体验,又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理性思考,最终提升学生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中国现代文学》的评价方式

由于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原有单一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也要转变为综合評价方式。具体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10%、网上学习成绩40%、期末成绩5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课堂表现、课堂讨论成绩;网上学习成绩包括在线学习时长、预习测试、章节测试、章节讨论、网上作业;期末考试成绩仍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成绩。从成绩构成看,虽然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仍然占较大比重,但基本杜绝了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学生期末抄笔记,突击背诵就能够取得较好成绩的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学生想要得高分,就必须参与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来,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效,培养学生探究型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将混合式学习方式运用到《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监督和掌握,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再仅限于课堂,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也延伸到了课后,在完成线上、线下教学任务过程当中调动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教与学的翻转,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对现代文学现象的思考、评析,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2]乌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05(1):53-55.

作者简介:张黎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华志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数学学院;

于宝娟,何文彤,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
基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研究
论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性”的疏离与融合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民国时期民营出版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机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