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变的策略

2018-01-13朱念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初中数学

朱念

摘 要:数学是逻辑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学困生产生在所难免,我们要分析学困产生的不同成因,以及寻找转变的策略,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改进我们自己的教学,查漏补缺,最终使他们迎头赶上,也成为一个学优生。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成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91-01

农村初中数学两级分化特别严重,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时自暴自弃,不是睡觉就是走神,人在曹营心在汉;还有的偷偷玩手机,看网络小说;还有的上课故意讲话惹怒、顶撞老师,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还有故意请病假,数学课躲猫猫;还有的作业马马虎虎,抄袭完事,甚至有的根本就从不做作业,导致对学习的内容囫囵吞枣,或一知半解或一窍不通,那考试成绩也就不言而喻了。笔者经过细心調查,认真探究,发现学困的成因,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当然也有教育的原因。为此,笔者有针对性地寻求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和策略,来同仁们一起切磋和参考。

1 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1 小学数学基础打得不牢

笔者接手刚刚升入初一的新生的数学课,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强,例如,课前没有预习新课习惯,尽管老师已经要求了;作业书写不规范,马马虎虎,草草了事;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言行随意性强,我行我素,同时不愿、也不想参与师生互动,参与生生合作研讨,有的只是两眼呆呆的看着老师,很被动,对一些小学学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例如,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都不清楚,最大的公约数、最小的公倍数都不懂,对一些数学应用题有的学生更是束手无策,就连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混淆是非,说明小学基础很薄弱,这样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自然就不能水到渠成,由于在小学学得一知半解,糊里糊涂,那到初中想不成学困生都难。

1.2 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社会一切向“钱”看背景下,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理念,有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缺少情感沟通,使孩子放任自流;还有由于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态失衡,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思进取,早早产生厌学、弃学的心里,失去学习的自信心,自然也丧失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加之受到网络社会的影响,当初想学习那种热情也就丧失殆尽了。

1.3 学习数学的方法不科学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孩子“只顾埋头拉车,没有抬头望路”。数学讲究逻辑推理,有很多的解题技巧,“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数学解题中最恰当不过的,说明学习数学要讲究策略,数学讲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头,就会容易钻进死胡同,出的劲不少,收获却不多,这类学生付出了,但得不到回报,就会感叹“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子”,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1.4 教师数学教学的方法较陈旧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数学老师在洋洋洒洒,声情并茂,处于自我陶醉之中,殊不知他已经试学生为空气,没有师生互动,没有生生研讨,没有学生质疑;加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缺乏情境营造,缺失氛围构建,加之数字专业术语单调泛味,缺乏幽默风趣,使整个课堂没有艺术性,自然也就没有吸引力,使学困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 转变数学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2.1 营造宽松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参与教学

要用情感的力量去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每一个学生不想被老师遗忘,当成空气,特别一些留守学生,单亲孩子,他们最需要得到父母般关爱,最需要得到老师的阳光普照,最需要家长、老师的一份信任,所以笔者极力倡导数学老师学会微笑教学、惊讶教学、赏识教学,营造一种轻松、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用柏拉图式与学生进行快乐教学;对一些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取得了一丝进步,都要给他们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赞扬,给他们一个欣赏的眼光,千万不要带变色镜去看待他们;老师要支持、鼓励学困生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主动接近学困生,和蔼可亲与之交流心得,愿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使之学困生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

2.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作为初中数学老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填鸭式的灌输教学,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采用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特别对一些检测案中的那些探究问题,老师要巧妙分组讨论,诱导学困生主动参与进来,让本组的学优生进行传帮带,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真正实现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精彩,教学因学生展示而高效。实施主体教学,克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打破教师的“话语权”,实现“讲堂变讲堂,教师变导师,灌输变探究”,积极倡导“我自主、我参与、我思考、我快乐”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想学、会学、学好。

2.3 采用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

为了改变学困生在数学课堂陪太子读书的窘境,渗透数学思想教学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开放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我们老师课前要认真吃透教材,研究教学大纲,分析学情、班情,编制好科学的导学案、检测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让优等生做得有劲,也要使中等生做得有味,同时也要学困生做的有趣,使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感觉到“我自信”“我能行”,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例如,计算(-3)+(-9)+(+2)=?在运算中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计算3×(-2)=?这些对于优等生一看就会,似乎没有什么价值,但对学困生意义就太大了,起码点燃了他们学习的激情,使他们感觉学习数学原来还这么有趣。

总之,人五个指头有长短,而初中每个学生智商、情商、家庭、社会成长的环境都有千差万别,加之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学困生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能够有耐心、信心、恒心,学困生的转化就不再是个难题。

参考文献:

[1] 王继伟.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初探[J].中国数学教育,2007.

[2] 鲁献蓉.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J].数学教育学报,1999.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初中数学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