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2018-01-05付丹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教学

付丹

【摘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即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普遍提高。给每个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所有学生能力的最佳方法。在不回避升学问题又能落实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化更鲜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 高中 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224-010

一、分層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教材,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如:我在教授《指数函数》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的预习知道有部分学生已了解指数函数有关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及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问题。而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以上内容以外,还要求他们将指数函数和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复合起来学习,提高他们解决指数函数问题能力。这样采用分层式设计教学内容,就避免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

二、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有所得,教师要针对学生差异而有层次地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学生从解决以上几个问题中达到不同学习效果,我让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解决第(1)—(4)个问题,基础较好的同学独立解决第(1)—(7)个问题,从而使全体学生悟出道理,学会方法,掌握规律,提高信心。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附加题,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分层设计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不仅体现在数量的方面,还要体现在难度方面,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同一练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能作出一种解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则不但要求掌握基本的解答方法,还要一题多解;一种是布置两种难度的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做,基础较好的学生必做。以此达到不同的练习效果。

从以上这三种解法中,我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必须要掌握解法一和解法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掌握前两种解法外,还要了解第三种解法。这样在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中,使得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练习目的。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分层设计课外辅导

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学困生补课,给优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学困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让优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五、分层设计考试题目

考试内容上也应有层次。我将考试的题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题,第二部分为附加题,附加题可以设计为20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做。这样分层设计考试题目,即增加了差生学习自信心,较好的学生做后成绩就可以达到170分,也能鼓励优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秀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能力的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使得教师工作量增大.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与学生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所以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讨与改进。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高中数学教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